十二岁语文古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87874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岁语文古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二岁语文古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二岁语文古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岁语文古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岁语文古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垓下歌 楚汉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 “呀” 。若:你归园田居(其三)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 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 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向往田园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号五柳先生。饮酒 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城阙辅 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内。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 满,披衣 觉露滋。不堪盈手 赠, 还寝梦佳期。凉州词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 钓者,徒有羡 鱼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

3、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2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今湖北襄樊东南)。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涵:包涵,包容。虚:虚空,即天空。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 登高,心随雁 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 村人,沙行渡 头歇。天边树 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 酒来,共醉重阳 节。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故人具 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 场圃,把酒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黍(sh )黄米,古代上等的粮食。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把:拿起,端起。夜

4、归鹿门歌 唐 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使至塞上 唐 王维单车欲 问边,属国 过居延。征蓬出 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红楼梦中香菱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 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

5、有情的。 ”过香积寺 唐 王维不知香 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咽:呜咽。危:高的,陡的。薄暮:黄昏。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3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山居秋暝 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 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郎:唐代县名。贞观五年(

6、631)设置,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标应在夜郎东,诗称“夜郎西” ,恐系押韵的缘故。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 飞尽,孤云独去 闲。相看两不 厌,只有敬亭山。不厌其烦”、 “好书不厌 百回看”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渡远荆门 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 天镜,云生 结海楼。仍怜故 乡水,万里送行舟。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