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666699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2011-11-0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师大文学院 匡 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研究,教学目标,能概括教材的功能语文的核心价值。 能列举至少5种教学中的阅读对话策略 能根据阅读教学对话策略设计教学片断,主要内容,一、目标的多维化对教材研究的要求 二、体验的真实性对教材研究的要求 三、对话的多重性对教材研究的要求,背景:课程改革 阅读教学出现新变化,目标的多维化 体验的真实性 对话的多重性,阅读教学诠释,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任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形成健康的阅读态度 培养阅读及写作能力 掌握多样的阅读方

2、法,一、目标的多维化 对教材研究的要求,(一)王荣生:认识教材功能,定篇:名篇和关于名篇的权威阐释。 功能:文化传承 作品:经典 例文:关于诗文和读写的知识和方法。 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1.定篇,朱自清“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文言文的诵读,该只是了解和欣赏而止。” (经典常谈序言)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如:论语十则,定篇:教学内容确定,透彻地理解课文本身: “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作品

3、,本身就是目的,而围绕着该“选文”的所有教材内容,都服务于“了解与欣赏”的目的。,2. 例文,“例文”是为相对外在于“课文”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木兰诗 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例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 一篇特定的“例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要么只做“随笔”例,要么只作“抒情”例,要么只作“叙述”例,要么只作“第一人称的立脚

4、点”例等等;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材不太可能对种种方面兼顾,也不必对“例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常等面面俱到。,3. 样本,样本即“样品” 语文知识是溶解在选文中,需要学习者去提炼生成 是开放的,不能被制定,3. 样本,叶圣陶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即方法)。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

5、的知识(即方法)。”,样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同类型“样本”的变更,要引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动,因为“知识”(“方法”)是用“因了上面的例子”这种方式生产的。如变色龙(“题”与“文”)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变动,必定要求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因为“知识”(“方法”)是在读写活动中动态地产生的,它需要学习者“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体会中提炼和把握。如:谈骨气,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4. 用件,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夏丏尊的含义)的方面,也就是文章“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说不说得通。 就“语文学习”而言,在这种类型,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

6、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是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所讲的那东西,或者是由文章里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性大小不等的学习活动。,用件三类,“语文知识文”:怎样写总结(张志公)、语言的演变(吕叔湘)、咬文嚼字(朱光潜) “引起问题文”:引起议题文的“议题”,既可以是语文方面的,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是社会、政治、人生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的问题。比如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人民日报社论)、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许嘉璐) “提供资料文”:这种类型的运用在我国以往的语文教材是缺门,而国外的教材却使用较频繁,不但是文,还有许多画。,小结,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 例文:学习关于诗文和诗文

7、读写的知识 样本: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 用件: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东西),(二)郑桂华:凸显语文的核心价值,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 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等,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语文核心价值”可从四个维度考虑:,(1)具有语文特点。 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学到的知识。 林嗣环:口技,

8、(2)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 这种特征当然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 高尔基: 海燕 ,(3)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 刘成章:安塞腰鼓,(4)便于上升为“类概念”。 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 史铁生:我与地坛,小结:,语文学科的复杂性、目标的多维度决定了其操作难点: 功能交叉的课文定类难 宏观微观相结合定位难,二、体验的真实性 对教材研究的要求,(一)真实阅读文本 思考: 真实阅读优秀作品最基本的阅读状态是什么?给教材研究怎样的启示? “

9、审美自失”“粗浅阅读”,“陌生熟悉美”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1.善于发现“美在哪里”,“焦点意识” (集中意识) “附属意识” (辅助意识) 知识、理论、方法是否会干扰还是保障阅读效果? 【英】迈克尔波兰尼(1891-1976)著个人知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2.认识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的作用,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状况,由读者的阅读状态、读物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水平构成。 最基本的阅读状态是“审美自失”。(粗浅阅读) 追求“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快悦、美感) 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是真实阅读的保障。,小结,(二)文本解读的指向,1.美的积累:大量阅读优秀作品,提高语文素养,是深入分

10、析教材的基本途径。 2.美在此处:能够感受并暗示学生品味要点,提高感悟水平。 3.美的发现:善于欣赏、探究美的意蕴;培养学生能力,指点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引。 父母的心故乡,三、对话的多重性 对教材研究的要求,教学内容,一、对话理念与阅读对话理念 二、对话教学的背景及阅读对话的前提 三、教材研究要为阅读对话寻找策略 四、研究教材以避免阅读教学假对话,第一,对话理念及阅读对话理念,(一) 对话 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巴赫金认为:,“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

11、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 “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顾亚铃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二) 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 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二,对话教学的背景 及阅读对话的前提,(一)对话教学现实的背景,时代发展的要求 前喻社会的来临 世纪末义务教育大讨论的推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

12、二)对话教学的理论背景,学习理论的发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后现代教育思想 (为了使教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强调教育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三)阅读对话的前提,思考: 1. 巴赫金的“对话前提” 对阅读教学有何启示? 2. 阅读对话实施的可能性是什么?,巴赫金的“对话前提” 1.对差异性存在的确认。 2.对存在未完成性、片面性的确认。 3.对人的社会性的确认。 启示: 1.要认识到教育对话存在的必要性; 2.对话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本质需要; (教育的前提是差异,没有差异就不需要教育,有差异就需要对话。),(三)阅读对话的前提,(四)阅读对话实

13、施的可能性,1. 言语的模糊性和意会性;诗经:蒹葭 2. 文本留有可供读者发挥的空间;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3. 作品呈现有限意义,隐含广阔空间;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4. 读者存在汲取、创造、提升的空间。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第三,教材研究要为阅读对话寻找策略,阅读对话的关键词:理解、开放、语言 理解者视野 意义生成 问答结构,开放,(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思考:读者与文本怎样对话? 韩雪屏文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提出8种策略: 形成期待;还原语境;补足填充;联想触发; 颠覆重建;追本溯源;汇聚比较;动态积储,思考:,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知识指导,寻找对话切入口 (文学创作

14、,叙述视角,艺术留白,文学阐释)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考:,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随课文举例,指导学生提问 (提问探究追问对话不断深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英雄为何单写周瑜?写小乔是否闲笔?,帮助学生清除阅读对话障碍 (词语,术语,典故,背景知识,理解性障碍),陋室铭 锦瑟将进酒,指导学生 与文本作者对话 花未眠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指导学生与文本 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对话 海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15、闻,凸显文本价值,设计问题引导对话,记承天寺夜游 斑羚飞度,第四,避免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一)讨论: 阅读教学假对话的表现 1. 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 2. 游离主题的对话 3. 没有实质的“无效对话” 4. 把持唯一答案的独白式对话 5. 互不碰撞的对话,(二)讨论: 怎样避免教学假对话?,1. 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 2. 教师提高对话素养 ,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读者的阅读,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致创造的过程。,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