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75644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碎茶的几种加工方法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祁芽、宁芽等) ,碎茶(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1958 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1964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勐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 布点,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1967 年,外贸

2、部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 17 个花色,设 17 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 11个花色,设 11 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共计 19 个花色,设 19 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 16 个花色,设 16 个标准样。1980 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法的发展所引起品质

3、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 17 个样改为 8 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 11 个改为 7 个标准样,第三套样由 19 个改为 7 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 16 个改为 6 个标准样。(1)传统制法红碎茶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 、 “平切” ,后经发酵、干燥制成的。这种制法产生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各套花色品种齐全。碎茶颗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浓度好,叶底红匀。该类产品外形美观,但内质香味刺激性较小,因成本较高,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目前我国仅很少地区生产。(2)转子制法红碎茶是指在揉切工序中

4、使用转子机切碎的红碎茶。我国转子机制法系于 70 年代先后在广东英德、江苏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英德仿照洛托凡机制成首批转子切茶机,制出我国策一批转于型红碎茶,江苏芙蓉参照绞肉机原理制成的转子切茶机相继问世。制法上均系先平揉后切碎,后来卧式揉捻机出现,部分厂(场) 联装成自动流水线。将萎叶进卧式揉捻机 “打条” ,再经转子机切碎,避免平面揉捻机不利联装的缺点。该法所制的红碎茶,亦生产叶茶、碎茶、片茶、末条四类产品。其中碎茶外形紧卷呈颗粒状,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棕黑油润,内质汤色浓亮,香味浓较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叶底匀齐红亮。该茶除具有外形美观和色泽乌润的优点外,内质浓强度较传统红碎茶好,而且成

5、本较低。现我国大部分国营茶场茶厂都按此法生产。洛托凡制法属此类。(3)法红碎茶是指揉切工序采用 茶机切碎制成的红碎茶。 茶机(英国 1930 年发明的一种切茶机,1959 年引进两台,因缺少配套机械,未能制成正式 品。1982 年海南岛南海茶厂引进整套 法的机械,正式开始我国 碎茶的生产。 7D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制造 机,但尚未能大面积地推广。法红碎茶无叶茶花色。碎茶结实呈粒状,色棕黑油润,内质香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叶底红艳匀齐,是国际卖价较高的一种红茶。(4)法红碎茶是指用劳瑞式(锤击机切碎的红茶。机的结构,主要由机芯、机座和传动三部分组成。机芯上装有转盘和 9 组刀片、

6、31 组锤片,每组刀、锤片均为 4 块,共 160 块,机芯主轴以 2300 转分的高速旋转进行锤切作业。当萎凋叶进入机腔破碎区后,受 40 组刀锤片强烈的锤切而被击成粉末状,并在机腔内旋转形成胶结颗粒后喷出机腔。无叶茶。碎茶颗粒紧实匀齐,色泽棕红,欠油润,中低档茶显枯滞。香味鲜爽欠浓强,叶底红艳细匀,漂水时,散成细小粉末。1980 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两套 具,分别在湖南瓮江、广西、百色进行试制,瓮江茶厂根据 内质浓强度上存在的缺点,采用 经撕、压、挤的作用,增加碎片中细胞破损程度。成品在内质香味的浓强度方面有较明显的提高,外形颗粒茶增多,色泽上略有改善。 法的红碎条质量佳,“中和性” ,较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售价提高 2030,出口换汇成本降低 10以上,但由于国内总量不多,难于形成批量,同时又因色泽棕褐不清,不利于拼和,因而目前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