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63374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G62.901 060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1、发病前数日、数周可有受凉、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2、肢体呈急性、对称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常自下肢开始。3、可同时侵及颅神经,如面、舌咽、迷走神经。4、可因肋间肌、膈肌受侵而呼吸无力,甚至骤停。5、早期可有肢体麻木、酸痛等感觉障碍,可有套式感觉减退。6、脑脊液常有“蛋白细胞分离”和免疫功能异常。7、大便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8、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征象,运动传导速度

2、变慢。1、一般检查常规。2、血 M 蛋白。3、脑脊液检查:压力、常规、生化。4、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检测。5、肌电图。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2)鼻饲、气管切开。(3)对症、预防感染。2、药物治疗:(1)激素。(2)B 族维生素。(3)细胞活化药。3、血浆交换疗法。4、大量丙种球蛋白。5、中药治疗。21281、呼吸和吞咽困难症状消失。2、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可留有轻度神经损害。3、生活能自理。1、肢体、呼吸、吞咽功能改善。2、留有其他神经功能的损害。34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3、转G62.902 060多发性末梢神经炎1、可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躯体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癌症等病史。2、发病可急可缓,多表现为肢体末端对称性套式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3、腱反射多减弱,少数可亢进。4、可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所见。5、肌电图检查可见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征及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慢。1、一般检查常规。2、脑脊液常规、生化。3、肌电图检查。4、周围神经活检。1、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应及时病因治疗。如因药物、化学药品、中毒等。2、药物治疗:(1)大量 B 族维生素。(2)神经营养药。(3)改善微循环。3、理疗:急性期可紫外线局部照射,石蜡疗法。4、针灸

4、、体育疗法。14281、肢体肌力、感觉功能基本恢复。2、植物神经障碍消失或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G57.101 060股外侧皮神经炎1、一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可加重。2、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无肌萎缩或运动功能障碍。1、一般检查常规。2、病因检查。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止痛、维生素 B 族、神经营养药。3、封闭治疗:通常封闭髂前上嵴内侧的痛处。17症状消失,感觉恢复。症状好转,可遗有感觉减退。56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5、好 转M54.123 113麻痹性臂丛神经炎1、病前可有受凉、感冒、手术、疫苗接种史。2、突发的肩胛、上肢剧痛。3、渐进的肩胛肌无力、萎缩,但远端无损害或损害较轻。4、肩、上臂外侧、前臂桡侧感觉减退。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1、一般检查常规。2、脑脊液常规、生化。1、药物治疗:同周围神经炎的一般原则治疗。2、封闭治疗。3、脉冲电流臂丛神经干刺激疗法。4、针灸、体疗。 9101、疼痛消失、肌力基本恢复。2、可留有肌萎缩。1、疼痛消失或减轻。2、肌力改善。3、遗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G04.906 061脊神经根炎1、多有受潮、感染、外伤等病史。2、神经根性

6、疼痛、麻木感,常有放散痛。3、可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感觉减退或过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可有致病原因的相关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所见。5、可有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1、一般检查常规。2、脊柱 X 线平片。3、必要时 MR检查。1、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等。2、药物治疗:(1)神经营养药。(2)细胞活化药。(3)改善微循环药。(4)激素治疗。3、腰骶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药物注射。4、针灸、理疗、按摩。14211、疼痛消失,感觉障碍、肌力基本恢复。2、留有肌萎缩、反射减弱。1、疼痛减轻,肌力改善。2、仍有运动、感觉、反射障碍。78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7、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M54.381 113坐骨神经痛1、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痛、咳嗽、喷嚏等常使疼痛加重。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3、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4、坐骨神经支配区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障碍,如踇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等。5、可有相应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所见。1、一般检查常规。2、血沉。3、脑脊液常规、生化。4、X线平片。5、必要时 MR。1、病因治疗。2、卧硬板床 34 周。3、药物治疗。4、针灸、理疗。5、骶管内硬脊膜外封闭。9141、症状消失。2、可遗有轻微神经体征。1、疼痛减轻。2、

8、体征改善。G51.802 060面神经炎1、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咽炎史。2、少数有耳后、耳内疼痛、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3、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或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 2/3 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耳部泡疹等。4、可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1、一般检查常规。2、血沉。1、急性期(2 周内):(1)激素治疗。(2)B 族维生素等。(3)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离子透入等。(4)抗病毒。2、恢复期:(1)B 族维生素。(2)红外线照射。(3)针灸、按摩。3、后遗症期(2 年后):可手术治疗:(1)面副神经吻合术。(2)面膈神经吻合术。(3)行神经移植术。10141、眼睑闭合

9、良好。2、其他面肌功能基本恢复。1、症状改善。2、可留有面肌功能障碍。9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G50.002 060三叉神经痛1、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多为单侧,发作和消失均较突然,中老年人多见。2、面、鼻、口腔前面可有“板击点”此点可诱发疼痛发生。3、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等。4、试验治疗“板击点” 、三叉神经干、半月节阻滞可阻止发作。1、一般检查常规。2、颅底、内听道 X 线平片。3、脑脊液常规、生化。4、颅脑 CT。1、药物治疗。2、封闭疗法:(1)周围支封闭。(

10、2)三叉神经半月节封闭。(3)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电凝疗法。3、手术治疗:(1)周围支切断术。(2)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1421疼痛发作消失。发作次数减少,疼痛减轻。G52.102 060舌咽神经痛1、一侧舌咽部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常因舌咽动作诱发。2、咽部、外耳道可有“板击点” 。3、发作时可伴有心动过缓、心脏停跳、晕厥、抽搐等。4、无鼻咽部、神经系统损害征。1、一般检查常规。2、头颅 CT。1、药物治疗。2、封闭疗法:通常行咽后壁、扁桃体隐窝等板击点封闭。3、手术治疗:可行病侧舌咽神经根切断。4、对症治疗。714疼痛发作消失。发作次数减少,疼痛减轻。10I

11、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G50.001 060眶上神经痛1、多在受凉、感冒后出现一侧或双侧眶上缘及其前额部的剌痛或麻痛。2、病侧眶上切迹处压痛。3、病侧眶上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过敏。一般检查常规。1、药物治疗。2、电、磁疗法:如间动电疗法、旋磁疗法。3、封闭疗法。7疼痛消失,感觉障碍恢复。疼痛减轻,遗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G58.802 060枕大神经痛1、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2、急性亚急性发作,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枕颈部疼痛、钻痛、跳痛。3、枕大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减退、枕大神经出颅处压

12、痛,并向同侧头顶部放散。4、少数有颈椎病、颈胸神经根炎症状。一般检查常规。1、同眶上神经痛治疗。2、枕大神经松解术。57疼痛消失,感觉障碍恢复。疼痛减轻有轻微感觉障碍。G95.001 060脊髓空洞症1、发症隐袭,缓慢进展,中青年多见。2、脊髓受损节段呈现一侧或双侧的浅感觉分离现象。3、可有霍纳氏征、夏科关节、皮肤营养性溃疡等。4、常有脊柱等处畸形。5、MR 可明确诊断。1、一般检查常规。2、MR。1、放射治疗。2、中药治疗。3、手术治疗:(1)脊髓空洞引流术。(2)合并枕大孔畸形时行颅后凹减压松解术。14211、自觉症状改善。2、体征无变化。自觉症状一定改善。1112ICD-10 疗 效 判

13、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G04.903 061急性脊髓炎1、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消化道、出疹性疾病、中毒、疫苗接种史。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多见青壮年。3、呈对称性截瘫,以胸髓损害截瘫多见。急性期出现脊髓休克为软瘫,数周后转为痉挛性硬瘫。4、脊髓横贯性感觉障碍,膀胱等括约肌功能障碍。5、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多有异常。6、MR 检查有助诊断。1、一般检查常规。2、血沉。3、脑脊液常规、生化。4、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5、胸部 X 线平片。6、病变部脊椎 X 线平片。7、MR。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1)药物治疗。(2

14、)中药治疗。(3)针灸治疗。(4)理疗、体疗。(5)有上行性麻痹、呼吸障碍者,可考虑气管切开或人工呼吸机。21281、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基本恢复。2、生活能自理。1、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改善。2、并发症基本控制。G03.902 061脊髓蛛网膜炎1、有感染、脊髓外伤、椎管内注射药物、原发疾病等病史。2、症状多较弥散,常有广泛而散在的多发性。3、病程中常有复发和缓解。4、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可轻度增多。5、除外其他脊髓病变。1、一般检查常规。2、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常规、生化。3、MR。1、非手术治疗:(1)病因治疗:抗结核或抗感染等。(2)一般治疗:B 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3)激

15、素治疗。(4)中药治疗。2、必要时可手术松解粘连。21281、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基本恢复。2、生活能自理。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改善。1314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准 检 查 要 点 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 治 愈 好 转G12.210 060运动神经元病1、青中年男性多见。2、慢性发病,进展缓慢。3、可有双下肢或四肢的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症状,进行性球麻痹。4、可有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并伴有假性球麻痹。5、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束颤电位等。6、MR 可协助诊断。1、一般检查常规。2、脑脊液常规、生化。3

16、、肌电图。4、病变肌肉病理。1、综合治疗:如多种维生素、激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等。2、胰岛素低血糖疗法。3、中药。2128 无治愈。 自觉症状改善,体征可无变化脊髓肿瘤1、发病缓慢,少数急性肢瘫发病。2、可有或无根痛。病变以下可出现脊髓不全或完全性半横贯(Brown-Sequard 综合征)或横贯性损害的症状、体征。3、髓内肿瘤早期出现尿便障碍。4、腰穿多有蛛网膜下腔梗阻现象,脑脊液检查常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5、X 线平片可有椎弓根间距宽、椎间孔扩大或骨破坏。1、一般检查常规。2、腰穿测压、压颈、压腹试验。3、脑脊液常规、生化。4、X 线平片。5、MR。1、手术切除肿瘤。2、脊髓血管畸形可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2835 1、症状好转。2、肢瘫恢复或明显恢复。3、肿瘤切除。1、症状、好转。2、肢瘫有恢复。15ICD-10 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 统计病名 诊 断 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