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5695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冉冉整理自然辩证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1自然辩证法一、填空题1、 (实证性)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 4 页2、 (非加和性)表明系统具有它的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性质。 56 页3、科学探索的起点是提出(科学问题) 。 92 页4、与其它逻辑方法相比较,类比方法(创造性)最强,但是可靠性最差。143 页5、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6、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192 页7、 (企业)既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09 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8、科学抽象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科学概念和科学符号)的创造上。124 页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除了具有能动性外,

2、还与其他生物一样具有(受动性) 。76 页10、科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直接来源(科学实验) 。 186 页第一段二、辨析题1、科学继承越多创新就越多。可以从两方面回答:继承越多,创新的条件越充分;继承越多,创新的难度越大。对立统一。(1)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牛顿说过, 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儿要远一些, 那是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 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 科学才能发展, 不断完善, 继续前进。(2)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质变, 是整个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改革。继承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但它是科学技术发

3、展中的量变。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 引起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在创新指导下的继承。继承和创新的反复交替, 无限发展,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科技史表明, 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越丰富, 力量越雄厚, 后人创新的条件越充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就越快。继承表明了科技发展中前后相继的关系。创新则表明了科技依次更替的关系。两者既互相区别, 又相互联系, 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突变性的对立统一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2、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绝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个

4、说法是正确的。 (恩格斯原话)(1)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为科学假说的提出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第一手原始材料。其次,观察可为验证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提供事实依据。其三,观察还可以导致新的技术发明。(2)尽管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观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观察范围、观察的精确度和观察的速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运用观察仪器进行观察,观察者若不去主动干预和控制观察对象,那么观察对象的许多属性、特性也不会自动显示在观察仪器上,因而观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3、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桥梁。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本原话,151 页,第二段,其次。(1

5、)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2)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达到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论把握。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成,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合内在规律。自然科学就是沿着“经验事实假说理论新经验事实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发展的。4、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169 页正确。(1)所谓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组合。 (2

6、)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应遵守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的应用会对自然界的状态产生复杂的影响。(3)技术的社会属性表现在:第 2 页 共 4 页2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技术的应用会对社会产生正负两方面作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应当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技术是不应当实现的。技术活动只有在社会的共同协作下才能产生和实现。所以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三、案例分析题1、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轨道时发现有四个地方与计算机所得的理论轨道不相吻合,在深入研究中,他们发现其中三个地方的偏离是由于三个行星的吸引而造成的,

7、对于第四处偏离,众说不一。有的天文学家推测,造成第四处偏离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未知天体的吸引作用。于是,他们依据计算结果对这个未知天体进行观测,终于发现了它,将其命名为海王星。请问:(1)天文学家在上述研究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科学方法?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 (2)海王星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答:(1)运用了观察法、数学方法、科学归纳法(剩余归纳) 。对未知天体进行观测使用了观察法。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轨道时发现有四个地方与计算机所得的理论轨道不相吻合使用了数学方法。有四个地方与计算机所得的理论轨道不相吻合,其中三个地方的偏离是由于三个行星的吸引而

8、造成的,有的天文学家推测,造成第四处偏离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未知天体的吸引作用。使用了科学归纳法中的剩余归纳法。(2)科学实验是与科学理论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和共同发展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得以进行的前提;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的先导,没有理论至少是科学假说指导的科学实验,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可能的。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经常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天王星轨道的第四处偏离与原来的科学发现的矛盾早就了海王星的发现。2、17 世纪英国化学家胡克提出:人类能否通过自己的智慧,像蚕

9、一样制造出人造的丝来?这个诱人的设想成了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孜孜以求的跟斗目标,18 世纪法国化学家罗曼比较了桑叶和蚕丝的化学组成,发现两者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蚕丝还含有氮;蚕丝有丝的一般特征,而桑叶不具有丝的一般特征。据此他推断:氮很可能是形成丝的一个重要原因。19 世纪,瑞士人奥迪马斯用含有氮的硝酸处理纤维。制成了硝酸纤维,抽出了丝。 (1)人造丝的这个研究过程是以什么为开端的?(2)在研究中使用了哪三种科学方法?请说明其中一种逻辑方法的具体形式,并写出公式。答:(1)是以提出科学问题为开端的(2)使用的科学方法有:比较、求异和实验方法。求异法:如果所研究的对象 a 在第一个场合出现

10、,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只有情况 A 不同,由此可判明 A 与 a 有因果关系。公式为: 场合 不同情况 被研究对象 A,B,C a,b,c B,C b,c 所以 A 是 a 的原因3、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他发现,在某一元素之后(除氢之外),每隔几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与该元素在性质上十分相似,如钠与锂、钾与钠、銣与钾等。他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横行,编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 年他又对周期表中 11 个“缺位”元素的性质做出了预言,通过计算还预言这些元素的原子量、密度。1875 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

11、德朗(1838-1912)在闪锌矿中发现了一个新元素,命名为镓。镓的物理、化学数据与门捷列夫预言的“亚铝”极为接近,只有比重一项相差较大。门捷列夫写信,要布瓦博德朗进一步提纯检测用的“镓” ,重新测定镓的比重,他坚信镓的比重在 5.96.0 之间,不可能是 4.70。布瓦博德朗再次做了测定,镓的比重为 5.96。请问:(1)两位化学家的上述研究工作,运用了哪四种重要的科学方法?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2)此案从哪个方面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答:(1)科学方法有:类比、数学和实验方法。他发现,在某一元素之后(除氢之外) ,每隔几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与该元素在性质上十分相似,如钠与锂、钾与钠

12、、銣与钾等。使用类比法。通过计算还预言这些元素的原子量、密度。使用了计算法。布瓦博德朗再次做了测定,镓的比重为 5.96。使用了实验法。(2)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科学实验是与科学理论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和共同发展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得以进行的前提。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的先导,没有理论至少是科学假说指导的 科学实验,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可能的。第 3 页 共 4 页3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科学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越是高水平的科学理论,就越是会产生高水平的实验构思个实验结果;高水平的科学实验也会产生高水平的科学理

13、论。四、论述题食品安全上出现很多问题,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处罚的都是制造者和经营者。在这里科学人有没有社会责任?对此的认识与反思,谈一下科学人的社会责任,在科学活动中的社会责任。答:结合食品安全问题:1 要坚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各种标准都必须在实验室全程验证基础上从严控制,尤其要从严控制食品添加剂标准。2 要坚持坚持标准的全面性。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

14、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涵盖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3 要坚持标准制定的动态性。紧跟现实生活中食品生产或加工方式的改变状况,依据科技发展的最近成果,及时制定新的标准或对过时的标准进行修订,使标准能够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科学人的社会责任: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决定性力量, 同时科学家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也明显增值并广泛扩散。然而,利润与风险共存、权利与义务同在。我们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认

15、识, 并不是从科学家这一职业出现时意识到的, 也不是从科学家们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福音中显现出来的,而是从人们试图解决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过程中认识到的。我们曾过分陶醉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随着各种不利因素的逐步出现, 我们开始把视野转向科学家。科学家掌握着专业的科学知识, 对他们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可能有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 要比其他非专业人士预见得更为深刻, 这比负面影响出现后再加以控制更为有效。因此, 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后果承担责任, 因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是与世隔绝, 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也将越来越密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

16、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不可分割的。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对于科学家应有的科学行为规范在科学的规范结构%的文章中曾概括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并分别的进行了说明: “ 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决不能未加分析批判的盲目地接受一切, 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也要容纳他人批评自己”。我们认为科学事业从客观上说, 本身是不负载价值的, 科学家和社会责任原本就是两个事物。科学家由于他们的工作对社会可能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因他们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 也因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当然应该承担起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将产生的社会责任。科学家和社会责任虽然是两个事物, 但实际上是不能分开的, 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