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75519085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年轻的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01。研究提示,SLE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紊乱、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SLE发病时不仅可有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关节痛等,更可以侵犯如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中枢神经和淋巴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SLE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浆处理、全身淋巴结照射疗法等药物和方法2。然而,至今这些药物和方法仅仅可以暂时控制病情。与此同时,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趋显现,如激素对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2、的反馈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肝病、骨髓抑制、致畸胎等毒副作用。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已跃居SLE的第一死因3。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无论在SLE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文献中无SLE病名,根据红斑、发热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阴阳毒”、“蝶疮流注”、“阳毒发斑”、“脏腑痹”等4。中医认为,SLE的病因病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SLE的基本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

3、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5,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LE的概况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 1.1 急性期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即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一般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法,同时应当注意顾护阴液。SLE活动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脾虚湿盛等类型。对于热毒炽盛的患者,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王松珍6用补肾消斑汤加减治疗,主要用生地、玄参、金银花、板蓝根、半枝莲、栀子等解毒清热养阴之品。临床观察98例,其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52例,有效23例,无效7例。张志礼7

4、治疗热毒炽盛的患者一般采用草河车、白花蛇舌草、凌霄花等清解热毒,临床观察治疗SLE患者72例,总有效率80%。顾军花等8用经验方复方自身清(生地黄、生黄芪、生白术、生甘草、白花蛇舌草、丹皮)治疗观察55例,总有效率91%。叶任高9采用清热地黄汤治疗。血热妄行的临床表现与温病学中气营两燔相似。多采用凉血活血、清气护阴的治疗方法。张志礼7治疗血热妄行多用羚羊角粉、生地、丹皮、白茅根等凉血护阴。由于血热妄行伤及阴分可见寒热往来,或者定期发热,数日不愈,在治疗时也加用丹皮、赤芍、玄参、石斛等药,神昏者可配合安宫牛黄丸或者局方至宝丹。袁兆庄10常用滋阴清营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银花、炒槐花、赤芍药、紫丹

5、参、白茅根、车前子)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各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瘀血阻络除用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路路通、蕲蛇、蜈蚣等外,还常常配合清热凉血活血之品,如赤芍、丹皮、丹参等。此型一般夹杂于前两型之中,由于热毒炽盛导致热邪迫血妄行,而离经之血在脉外又形成瘀血,瘀血阻滞进一步使热毒难有出路,难以散去。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此型的用药一般药性较烈,容易伤及胃气,导致胃脘不适甚至恶心呕吐。在运用此类药物时一般都加用谷麦芽、神曲、炒米仁等护养胃气。詹青等11治疗风湿热痹型多加用清热利湿化浊之品,先使湿浊渐化,才能顾及其他兼证。药用如苍白术、黄柏、茵陈、车前草、厚朴等药。刘维12善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黄芩、青蒿

6、、竹茹、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碧玉散、当归、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炙甘草等。临床治疗SLE患者96例,总有效率86.4%。阴虚内热者相当于SLE轻中度活动期,可见于各年龄段,病情时有反复。文献报道13治疗此型多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若潮热不退加青蒿、地骨皮;脱发加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面颊红斑、口腔溃疡加芙蓉叶、莲芯、碧玉散等。胡东艳等14治疗此型善用知柏地黄汤和大补阴丸加减,方中亦常用知母、黄柏、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龟版等药物,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脾虚湿盛型常见于狼疮性肾炎初期,往往伴有大量泡沫尿,甚者下肢或面部浮肿,纳少便溏,倦怠乏力,腰膝酸痛,舌淡胖,有齿痕,脉濡细。陈湘君善用防

7、己黄芪汤加减,湿热交阻见面部红斑发热者加土茯苓、水牛角、知母、黄柏;心悸喘急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泡沫尿较多者加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13。卢叶明等15治疗辨证以脾肾阳虚为主的狼疮肾患者使用温补脾肾、通阳利水之法,常用真武汤加减。1.2 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的SLE患者一般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阳不足等类型。由于肝肾阴液本已损伤,加之治疗中所用西药如激素之类也多为伤阴之品。多从顾护阴液、养阴滋阴着手。阴阳互根,阴损必然累及人体阳气,所以在疾病后期,心脾肾阳气不足也是重要的表现之一。陈湘君治疗肝肾阴虚型主要用生地、生首乌、玄参、牛膝、丹皮、益母草、草河车、水牛角、白花蛇舌草等为基本方加减

8、治疗13。对于心脾肾俱阳虚者,多采用补肾健脾,活血行水之法。药用如黄芪、太子参、仙茅、仙灵脾、附子、桂枝、白术、茯苓、泽兰、泽泻等药物。刘维等16治疗因阳虚而水湿内停者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张志礼对脾肾不足,阴阳不调者多采用健脾益气,补益肾阴肾阳之法,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云茯苓、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仙灵脾等药物或用附子、桂枝、车前子、泽泻等温阳利水。陈湘君善用真武汤、五苓散、金匮肾气丸加减。在此基础上,蛋白尿较多者加玉米须、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尿少腹胀加葶苈子、车前草、腹水草。口渴舌红者,加生地、沙参、麦冬;恶心纳差者加苏叶、半夏、川连、制大黄等13。2 兼病治疗 SLE是涉及多系

9、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皮肤、四肢各关节,心、肺、肾、中枢神经、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因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辨证治疗上,既有以证型为主的治疗,也有根据不同的系统损害随症治疗的方法。心脏损害可见心包炎、心肌炎、血管炎、继发性粥样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和瓣膜变化。尤林森等17在基础方上加用养心宁神的方法,心悸者加茯神、酸枣仁、柏子仁、青龙齿、琥珀;血瘀胸痛者用丹参、赤芍、桃仁。临床观察心包积液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疗狼疮性心包炎采用清热养阴利水法,药用生地、玄参、知母、麦冬、生苡仁、虎杖、羊蹄根、忍冬藤、苦参、黄芩;或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地、生苡仁、知母,加利

10、水方(葶苈子、泽泻、车前子、桑白皮、猪茯苓)等,临床治疗心肌损害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肺脏损害可见胸膜炎、急性狼疮性肺炎(伴或者不伴有肺出血)、慢性间质性肺病和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缺血综合征(肺容量减少,无实质性病变)和继发性感染。马绍尧治疗伴有肺损害加用养阴清肺之品,如天麦冬、桑白皮、白花蛇舌草等。谭莲蓉等18使用疏肝活血养阴法配合盐酸氯西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临床观察70例,对照组只使用盐酸氯西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为8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绍尧等19治疗伴有肝损害可以加用清肝解毒之品,如蒲公英、垂盆

11、草、虎杖之类; SLE的皮肤表现可见颧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雷诺氏症等。陈湘君治疗面部或全身皮肤红斑明显者在内服药的基础上加用玉竹、人参叶等药物熏洗。马绍尧19治疗伴有雷诺氏症者加用桂枝、黄芪、牛膝、桃仁、红花、制南星、枳实、乌药。临床观察32例,总有效率81%。此外,对伴有关节痛者,加用秦艽、凌霄花、虎杖、乌梢蛇、威灵仙、忍冬藤、海桐皮、露蜂房、雷公藤等。3 外治疗法 胡学庚20治疗62例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以皮肤红斑为主的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强的松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半枝莲、半边莲、赤芍、青蒿、黄芩、白花蛇舌草、重楼、黄芪、益母草、半夏、白术、红花、杜仲、陈皮)熏洗皮肤红

12、斑处,对照组用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羟氯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为93.3%,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灌肠疗法对于各种原因所致肾功能不全以及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此种外治方法同样适用于狼疮性肾炎各型各期的治疗。古青等21使用中药灌肠配合灸神阙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为5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姜国红等22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2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BUN、Scr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周学元等23

13、临床观察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结肠透析加中药灌肠治疗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60例患者恶心呕吐、浮肿等症状有所缓解,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有所下降。临床SLE患者若以四肢各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者,除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外,还可使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4 实验研究 温成平24等观察解毒祛瘀滋阴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mRNA的影响。结果显示,SLE患者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治疗后两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上升,中药组治疗后又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提示

14、激素联合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治疗,能明显提高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mRNA表达比值,这可能与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内环境的作用有关。王璟等25通过观察解毒祛斑汤对大鼠Arthus反应的影响以探讨解毒祛斑汤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解毒祛斑汤对大鼠Arthus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应大鼠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及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因此,认为解毒祛斑汤可通过降低Th类细胞因子IL2水平,从而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抗体产生减少,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减少,产生显著抑制II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SLE的作用机制之一。杨德森等26采用兔Arth

15、us反应、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进行雷公藤双层片治疗SLE的实验研究。结果雷公藤双层片对家兔Arthus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应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以及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雷公藤双层片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病变,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重量减轻,肾上腺重量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结论:雷公藤双层片对SLE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水平,抑制Th细胞和B细胞功能,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减少有关,亦与其通过类激素样抗炎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张建国等27观察扶正活血解毒汤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抗核抗体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中药组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对于SLE病因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于“毒”与“瘀”,还有“先天不足说”、“肾虚发病说”、“阴阳失衡说”等。此外,SLE是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病变涉及多个脏腑以及气、血、津液等方面,在SLE治疗的各个阶段,各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及分型、辨证论治的特色,这增加了其统一证型的难度。因此,辨证方法和标准的统一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开展规范、较大规模、较长随访期、特别是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和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SLE近中期和远期疗效,及不同中药方案的疗效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