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486871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七下《当我死时》ppt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光中,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 ”之称。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48年余光中 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余光中,写作背景,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

2、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 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学习目标,诵读全诗,感受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三步读: 初读读准字音、读好断句并初步了解诗文内容。 品读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魅力 诵读融入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层体会作者的情感。 。,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听范读,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想望透

3、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及音短。,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

4、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读一读全诗 1、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并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未yn( ) to ti( ) 头l( )zh g( ) 瞭望(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文内容。,初读课文,餍,饕 餮,鹧鸪,颅,lio,1、自由朗读这首诗,品味诗中富含情感的语句。,要求: 同位合作,共同品析诗中富含情感的语句,发挥各自朗读或赏析特长,一名同学朗读诗句,另一名同学赏析。 如:甲生朗读“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乙生品析“这句诗寄托了作者对新生的中国的憧憬。 ”,品读课文,品读课文,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全诗表

5、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结合“我”死后所葬的地方来理解), .诗中有两行起过渡作用,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提示:可以从诵读的语速、语调和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诵读课文,齐读四句诗:,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的想.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全文背下来。,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同学们,假如这位隔海峡翘首以望大陆的老人来到你面前,作为大陆一员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动手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