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1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479407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生活的变迁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生活的变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活的变迁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与交通工具的改进A 强学会与民间社团的兴起A 社会习俗的变化A,交通通讯的改进,交通: 轮船、火车、汽车,通讯: 电报、电话 影响: 出行、运输,信息传递,1881年 唐胥铁路 (唐山胥各庄)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清光绪八年(1882)直隶总督李鸿章乘“龙号”机车视察唐胥铁路,中日之比较,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后,清政府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1872年,日本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建成了第一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了通车典礼,国人纷纷前来,在月台上脱去鞋子,小心翼翼地登车参观去庆贺。

2、7年后,日本已经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奏,杨家骆主编:洋务运动文献汇编第6册,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版,民间社团的兴起,主要动因 西人社团的示范作用 “群学”思想的输入 几个阶段 戊戌学会:“群体变用” 清末社团:商会、教育会、农会 五四社团:学生社团、专业学会,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禁缠足 易服饰 改称谓、废跪拜 意义 (行动方便、卫生) (审美情趣的变化) 破尊

3、卑等级观念,彰显人格平等,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豚尾:猪尾。,材

4、料二夫发不论古今,以宜时不宜时为断;制无问中外,以便民不便民为断。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蒙以为及今剪而易之,于国家无毫发之损,而有丘山之益。小利不足言,请言其荦荦大者:一曰借以变法二曰借以养廉三曰可以强兵四曰可以强种五曰可便行役六曰可振工艺七曰可善外交八曰可弭教案夫不剪不易,种种窒碍若彼,剪之易之,利益之巨若此。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稔知:熟知。,材料三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贻羞我汉人,

5、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惜乎未能先事于斯,遂令一往无余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贻:遗留。咎:指责,责备。,1 戊戌维新 康有为 文廷式 2 轮船 火车 汽车 3 唐胥铁路 甲午战争 4 A 5 B 6 C 7 C 8 A,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9,(1)刘铭传与李鸿章兴建铁路的主张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2)特点: 近代铁路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贷款投资修建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

6、所占比例很小。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加强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生活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9,(3)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传播了知识、信息;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 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也及从业人员的生活;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0,(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而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称呼改为先生、君等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合共和国家。,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0,(2) 受革命思潮的推动; 西学东渐规模的不断扩大; 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令。,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0,(3)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破除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代之以人格的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西学东渐的过程: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 西学东渐的方面: 思想观点、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西学东渐的特点: 援西入中;沿海内地;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国人对西学的反应: 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西学东渐的影响: 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