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25910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学科教育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育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改革【摘要】工学结合目前被我国的高职教育高度重视。该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整体化的课程设计,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本文结合商业银行会计课程,具体讨论了工学结合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课程 职业能力 工作岗位 1 课程的性质 “商业银行会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职业专门能力课程,是一门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为一体

2、的理论含实践课。其前导课程是:金融学基础(第一学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第二学期)及财务会计基础(第一学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处理银行业务,并为后续课程商业银行会计及顶岗实习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故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对银行会计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应培养的能力目标和总体框架,进而设计满足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开放式、过程化、标准化的教学评价,再根据教学评价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进行不断的更新、改革与建设。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

3、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网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网点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模块以网点会计业务的工作步骤为依据,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项目中。 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我们聘请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课程直接应对网点会计等一线工作岗位。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银行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期末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知道实际银行会计岗位在何时该完成何工作,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能够独立自主判断并手工处理完成银行基层网点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

4、产品,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本课程的设置完全符合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发挥主要支撑作用,是金融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直接体现。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实际银行会计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学生掌握了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借贷复式记账法及其运用,具备了实际银行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会计知识后,以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仿真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从建账到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全部会计工作。具体的顺序为:

5、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对账、结账错账更正(对账结果处理)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教学组织过程为:划分实训小组,布置实训任务小组根据实训标准、自主学习资料进行实训过程设计组织学生讨论其实训过程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形成正确的实训方案学生按照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教师对实训进行过程指导和标准规范完成实训任务考核。 3 课程目标 学习“商业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商业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处理要求,熟悉账务组织构成内容及相互间关系,熟练应用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处理有关金融业务。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做出会计分录,填制会

6、计凭证; 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审核会计凭证; 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分户帐,完成明细核算; 根据会计凭证填,登记总帐,完成综合核算; 编制财务报表; 4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银行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来为依据来选择和组织的。具体包括:银行会计从业准备、个人金融业务的核算、对公金融业务的核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银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外汇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及年度决算与财务报告共八个内容。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模块,所有模块均以真实的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和序化,并根据其内容与要求的不同,配备了手工模拟空

7、白会计资料等辅助资料。 5 教材编写要求 (1)要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应将银行会计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自行编制财务报表,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针对银行的各项业务的处理程序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业银行会计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与我国当前金融、会计改革的进程同步,从而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

8、和实际需要。 6 教学建议 (1)要注意银行会计的特点。银行会计学虽然属于会计课程,但是它既与一般工商企业会计有共同之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一政策性强;其二,业务的独特性;其三,由于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收入与费用项目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地方。因此,银行会计形成了一套从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户登记直到会计报表完成的独特的会计核算体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有关金融业务与管理的制度方法来理解会计核算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注意营造学生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寓教于乐。 (3)在教学手段方

9、面,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商业银行会计”内容繁杂,难学难教,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商业银行多种多样的凭证格式,体会其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的特点,要利用计算机及投影,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法,保持师生思维的交互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学中,注意对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等课程内容的复习、巩固;注意银行会计与其他企业会计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对比;注意对银行业务处理程序的描述;注意图示法的运用;注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7 教学评价 本课程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把银行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同时结合模拟实训、案例讨论及课堂发言,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教育,2008(27). 2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8:176-177. 3 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