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136463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6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教材分析第2章(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2.1 技术与设计1教材概述,模块的四个主题,沿着理解技术、亲历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交流与设计评价的线索展开,从技术课程的学习角度来看,技术及其性质是前提,设计过程是基础,设计交流与设计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四个主题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方面表达了高中学生在技术与设计的入门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技术概念和操作、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思想。,2.2 技术及其性质,课程标准,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

2、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制知识。 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一、内容结构图,二、内容及其要求,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技术的产生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满足人类需要,是技术产生的最初原因,也是技术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学生理解技术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进行技术设计时间的基础,队确立“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要避免把重点放在列举若干技术的定义上。 2发明与革新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3技术与设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技

3、术更新推动设计的进步,设计师技术活动的基础,并催生新技术的诞生。 4技术与社会、经济、人和环境的作用,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新技术的运用会给人类带来财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能给人类环境、人类生活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5技术知识的综合性 技术知识本身具有综合性,不仅包括数学、科学和计算机,还包括人文学科。 6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技术专利的作用 产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技术的自我保护意识,技术专利的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二)难点分析 1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是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对自然的保护;二是自然环

4、境和资源对技术开发的制约;三是技术对自然资源的负面作用。 2发面与革新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对技术的作用,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在意义上的区别。 3技术与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 技术与设计二者之间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 4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在于认识世界,技术在于利用、保护和改造世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教学建议 1采取个别交谈或课堂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使用了技术,但对技术的管理和理解的水

5、平不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通过个别交谈或课堂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技术学习以及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要等。,教学案例2.2-1 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学生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学? “学什么?”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什么是通用技术及其特点以及课程结构和学分设置。 “为什么学?”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事实,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其次,世界各国告中早已开设了技术类课程。再次,技术课程是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石梯搞学生技术素养的主要渠道。 “怎样学?”第一,学分评分,保扩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为:参与程度、操作、考勤、讨论、辩论、作业、作品、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为:作品、操作、考试。第二,学会读目录和绪论。其中,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发放等。第三,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2通过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案例学习、广泛交流、技术实践

7、、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和社会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教学中不需要对技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是让学生知道技术产生的原因。技术是人类实践性的活动,目的是为聊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的能力,接绝人们随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理解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案例2.2-2 教师活动:给学生将一则寓言 “乌鸦喝水”的故事。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想找水喝,为喝道瓶中的

8、半瓶水,把小石头扔到瓶子里,瓶子中水升高以后,乌鸦就喝到水了。问:是什么原因使乌鸦喝到了水?,学生活动:可以与同桌讨论,并自由回答。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 “乌鸦虽然比较丑,但比较聪明。” “乌鸦肯动脑筋。 “乌鸦口太渴了,急着要喝水,才想出这样的的方法”,等等。 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才发挥自己的才智,来达到目的。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对“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之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课后思考题:乌鸦除了用石子得到水喝,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喝到水? 接着,可以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典型例子来

9、说明该项内容,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例如,人类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由于需求不同,人类设计制造了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为了满足照明方面不断发展的需求,人类逐渐有意识地各种方法和手段发明和改进了灯具,等等。,教学案例2.2-3 课外活动了解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 研究方法:文献法、上网搜寻法、访谈法等。 相关内容: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看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例如“行”方面,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搜索,了解古代交通的不便。如,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就得“一骑红尘妃子笑”(出自唐代诗人杜目的过清华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10、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进行十分艰苦的远途运输。而现在用航空运输,无论在遥远的西北还是东北都很容易吃到荔枝。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就交通工具进行古今对照。,(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这部分内容可以选用“瓦特蒸汽机遇第一次技术革命”、“电视、电话或电报的创新”等案例或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理解技术的创新性,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某项典型技术的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发明和革新的价值。 教学案例2.2-4 普通梳子和可折叠梳子 教师活动:拿出一个 形的实物,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什

11、么作用? 学生:尺子、书签、美工刀 教师:都不是。同学们请看(教师打开该物体,并将他在自己的头发上梳了几下,还做了利用该物照镜子的动作)。 原来是一把可折叠梳子!教师拿出一把同样尺寸的普通梳子,问:两把梳子比较,这把可折叠的梳子有何创新之处? 学生:第一,可折叠,携带方便;第二,上面还装配有小镜子,使用方便;第三,美观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属于技术的发明还是技术的革新?,教学案例2.2-5 乌鸦除了用石子得到水喝,它还能用其他方法喝到水吗? 为了使学生理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从“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展开,让学生回答乌鸦除了用石子得到水喝,还能否想出新的方法

12、喝到水。学生可能会想到许多不同的方法: “把水倒在碗内来喝水”; “把饼子打破来喝水”; “找一只吸管来喝水”;等等。 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分析之后,再给学生将一则“新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方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捷径,叼来一根空心麦秆插进瓶子里,轻轻松松地喝到了水。由此可以看出,这只小乌鸦的做法可以说是创新之举,它以最便利的方法轻松地喝到了水。 这则寓言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并由此引到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

13、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设计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技术与设计两者的辩证关系,让学生理解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例如,引导学生分析达芬奇与现代飞机在设计上的差别,理解技术式设计的基础,技术更新对涉及产生重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教学案例2.2-6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教师准备三块规格相同的木板,一把小螺丝刀,一把手摇钻和一把电钻。请三位同学(特地选一位女同学用电钻,两位大个子男同学用小螺丝刀和手摇钻)上来给每块木板钻孔,操作要求:安全、规范、快速。 老师围绕“钻孔工具打孔试验”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对技术成果转化的纽带作

14、用。 钻孔工具发展的启示: 现代工具的便利满足人们的需求。 设计提供的解决方法。 设计在钻孔技术发展中非常关键。,3教师应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钻研适合该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选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辩论法、头脑风暴法、小组研讨法、访问是教学法、角色扮演与戏剧法、实地考察法、技术试验和实践活动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交流、表达、沟通能力,还可以感受各种观点的碰撞,从而点燃自己的思想火花,以深入理解技术、技术知识和技术原理。 教学案例2.2-7 可以组织学生课前对现实的各种重大技术问题,如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

15、因食品或当地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辩论法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对技术两面性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技术的两面性。,教学案例2.2-8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与专利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与技术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技术成果的方法与程序,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利的垄断性,让学生了解技术的专利性。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专利保护方面的案例或让学生查阅有关的专利权保护法资料,了解技术的专利性、专利的特性、种类及有关规定。为了让学生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课堂教学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扮演某项申请的申请方和专利授予方,模拟一个产品的专利申请过程。,2.3 设计过

16、程 课程标准,通过对人们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能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收到的限制。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涉及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的可能性就越大。 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方案。 通过比较和权衡,能在多个方案中选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种方案的优点来改进原有方案。,课程标准,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 能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或更换方案。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了解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一般结构和产品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