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120916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形象篇》p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复习之十三,古诗鉴赏,了解诗人(生平、风格、背景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 、情),理解 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原则: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鉴赏过程:把握意象体会意境领悟意旨,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

2、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一、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

3、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分类,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

5、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二、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点阐释,鉴赏形象要点,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 鉴 赏 作 品 的 语 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 赏 析 表 达 技 巧,1、修辞手法,4、表达方式,3艺术构思,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

6、 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 哀景写乐情等。,2、表现手法,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4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7、人物形象既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要通过分析诗歌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等,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感悟诗人的感情基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要求,(1)整体感知形象

8、(2)分析形象的特点 (3)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人物形象的鉴赏,常见的问题格式和答题思路,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可怎样的人物形象? 简要分析 x x x 的形象特点。,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 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 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解析:分析诗歌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

9、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的要塞不知道何处,意思是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挤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未忘忧国,壮志

10、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一步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第三步 指出形象的意义、 表达了什么感情。,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材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思想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本诗写于作者参加永贞革新失败遭贬后。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案: 描写了一个卓然独立的清高孤傲的形象(总说) 。 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诗中形象特征) ;

11、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

12、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答: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作者独自登上幽州台,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叹息着: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潸然泪下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13、,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

14、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15、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景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借景抒情诗中),试题类型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

16、析作者思想。,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一、鉴赏诗歌景象的常见问题格式和答题思路,“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知识储备,意象,意境 由意象构成的,寄托诗人情感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举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储备,阅读下面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