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120314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漫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离愁的 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 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漫步在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从入学,幼儿园、小学,到现在的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不胜数的古诗,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文思如海水倾泻而出。在诗海拾贝,我们找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别离、感伤。也正是这些哀伤无限造就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今天,借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机会,我们小组为大家整理了6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让我们随着诗人或华丽或清美的辞藻走进诗中,

2、一起来品味这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更漏子,更漏子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译,赏析: 一首非常温婉的抒情词,充分调动了触觉、视觉、乃至听觉表达内心的悲伤思念。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

3、到室外,写人的所闻。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融情入景,由景见情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唐宋词简释种评论为“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花朵虞美人,虞美人(学名:Papaver rhoeas),

4、又名丽春花、赛牡丹、满园春、仙女蒿、虞美人草,罂粟科罂粟属草本植物,花期夏季,花色有红、白、紫、蓝等颜色,浓艳华美。原产于欧亚温带大陆,在中国有大量栽培,现已引种至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北美 。,译: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

5、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

6、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 , 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之下 , 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译,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

7、,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赏析,送李端,【唐】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译,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 。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在写法上,这一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 ,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

8、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赏析,长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汴水长流呀,泗水长流呀,流呀,流呀,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译,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

9、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赏析,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 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 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译,赏析,前两句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用景物烘托出离别的悲怆和酸楚。后两句诗诗人以豪迈的气势,旷达的胸襟,直抒胸臆,激励友人“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典型的盛唐精神。与一般的凄清缠绵、悲凉伤感的离愁别绪相比,凸显一种积极豪迈的情感。,以上就是本組成員為大家整理的6首古詩,看似簡單、簡短,實則飽含了詩詞作者的滿腔哀怨,離別思念之苦。並且我們還製作了離情別緒詩集,是本組每一位組員辛勤付出的勞動成果。每位組員都精挑細選,精心抄寫,悉心畫圖,最終製作而成。正是有每一個人的每一滴汗水,才凝成了這本詩集。也許,它很簡陋,但在我們眼中它卻是最豐富多彩的記憶;也許,它很清淡,但在我們眼中它卻是最不平凡的合作;也許,它和其他作品相較,相形見絀,但在我們眼中、心中,它卻是最完美的一幅青春畫卷,每一個人都為之付出,為之努力的希望!我們为之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