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099149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ppt第二章(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学重点 1、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课 堂 小 讨 论,结合个人的经历或理解,谈一谈你的某个认识或看法是怎样得到的?你又是依据什么来验证你的认识看法正确与否的。,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沈括质疑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的诗得自于他的游山所见,他在诗序中的分析也是源于他对于实际情况的观察。 沈括起初嘲讽和批评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到这个地方去观察,只是凭想当然的推测就下结论。他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由于他看到了实际的情况。 这正是古人所

2、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发生基础 认识是什么? 认识的本质 认识如何发展? 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真理,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与本质,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和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一、认 识 的 本 质,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又叫先验论路线,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和经验而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黑格尔“绝对理念”,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柏拉图“认识即回忆”,“生而知之”,笛卡儿“天赋观念论”,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又叫反映论路线,认为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古代朴素唯物

3、主义认识论 近代形而上学的认识论 洛克“白板说”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恩培多克勒“流射说”,德谟克利特“影象论”,形而上学认识论的两个根本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二是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既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列宁,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 7月。 实践论就是用马克思主

4、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二、认识的发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生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蒸 汽 机 的 发 明,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

5、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 据介绍,LED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红光LED和绿光LED早已发明,但长期以来制造蓝光LED成为一个难题,缺少了三原色中的蓝色,就无法获得可用于照明的白色LED光源。此次获奖成果解决了这个问题,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随着LED灯的问世,我们现在有更持久和更高效的替代光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

6、件和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例如:望远镜的发明,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象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的发展史,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几乎同时,德

7、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并利用望远镜观察夜空,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荷兰的惠更斯自制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随着望远镜的不断更新换代,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天文学上的伟大发现。,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认识对象只有处于实践之中,其内部状态的客观信息才能显露出来。,例如:吃西红柿的故事,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 尝。 毛泽东,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现代人“三高”悄悄升“四高”,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

8、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从认识的最终源泉上来说的。 (2)具体到每个人或某个人,其知识结构则往往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两次能动性飞跃(一次具体的认识过程) 二、认识运动的总过程,两次能动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理

9、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这个故事来源于印度。传说印度舍罕王朝的国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拿着一张棋盘,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奖赏,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感性认识的局限 宰相的要求,然而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

10、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放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每500,000颗为1蒲式尔(1蒲式尔约为35.2升),由此看来,国王得给西萨班达依尔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这么一来,国王竟然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国王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的感性认识没法告诉他摆满棋盘究竟需要多少

11、麦粒,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能把握到。由此可见,感性认识是有局限的。,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马克思,一、两次能动性飞跃(一次具体的认识过程)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2)理性认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3)二者的关系 区别 内容 表现形式 联系,相互依存、包含,相互渗透,2、两次能动性飞跃,(1)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A、原因 a、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b、认识的最终目的 c、理性认识的优越性使之能完成这一 任务

12、 B、条件 a、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b、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十六 字”),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理智、思维和逻辑等因素。 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动机、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顿悟等方面。,意志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具有非凡的坚强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把科学的入口比喻为地狱的入口,没有下地狱的决心和毅力,就无法攀上科学的高峰。,许多科学家认为,天才的99%是血汗,没有艰苦的付出不能成就事业。,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13、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经过了“独苦悟”才能成就事业和学问。意志在这个过程中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纽约时报:银幕上的她无疑是个奇女子,身躯如垂杨柳般柔弱,意志却似钢铁一般坚强。,文学艺术讲究创作灵感、想象力的发挥。,例如“2+5=?”的故事,一些科学理论与发明创造也离不开非理性因素:例如:激光冷却与捕捉原子技术的发明、苯环结构的发现,等等。,朱棣文:1948年2月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2004年8月

14、起,他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成为首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华裔人士。还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朱棣文:奥巴马提名的首位华裔部长,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凯库勒曾长期探讨苯分子的化学结构。他曾经先后设想出几十种可能的排法,但都被否定了。有一天,他睡觉刚醒,朦朦胧胧之中他仿佛看到原子在眼前晃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一个个在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咬住自己尾巴,轻盈地旋转着。他马上联想起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可能也像蛇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最后首尾连接成环状。经过进一步的证明,他确定了苯的6边形环状结构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

15、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 C

16、、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答案】A B,2011年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A、必要性 a、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理性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实践,B、条件 a、从实际出发,做到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被群众所掌握。 d 、要有正确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