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97545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科教育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摘要】受当前教学目标背离、教学方法、模式落后等原因影响,初中语文代写论文教学情况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本文在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界定、目的分析和机制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种实际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策略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

2、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受当前教学目标背离、教学方法、模式落后等原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的心得和体会:“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学习机制 提出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实现真正语文教育教书育人,以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消除语文学习中的不良因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指导、引导、点拨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独立开展学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最后独立地完成课堂练习。显而易见,学生才是课堂中

3、的主角,而老师是起到一个推手、监督者的作用。老师的作用弱化了,老师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卖力”了。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用“自主、交往、合作”来形容。这一教学模式即建立师生群体共同参与的、合力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教学运行机制(下图所示)。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也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搞“成研究”。它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开展

4、研究性教学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研究性的教”来启发学生“研究性的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呢?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从小自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信,就会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表现,给他们以自信,

5、要根据他的分析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先给予肯定,以鼓励他积极参与和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再请同学们帮助他补充和完善。这一点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更为重要,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胜利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了自信心。教师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还在于引导学生把错误作为全班同学的财富,在错误中学习,让做错的学生在错误中找回自信和在同学心目中的价值地位。 2.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研究性教学中经常使用

6、的课堂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真正获得了空间和时间,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有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 3.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景中,不仅是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途

7、。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可分三个步骤设疑: (1)在学习活动的开端处设疑:同学们速读课文,按照文章情节发展顺序,说说文章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程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学习活动发展时设疑:请同学们全班合作学习,找出本文中哪一点最能打动你们?为什么?或者说你们认为本文哪个地方写的好?为什么?先独立思考 3 分钟,然后全班讨论交流,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精

8、彩之处加以简要的评述。 教师在这一部分设问,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学生进一步思考,经讨论共同研究,然后汇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欣赏了精彩片断,对情节和细节描写进一步赏析,深入理解了课文。 (3)在学习活动尾声处设疑: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彩虹,目的在于要从动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同学们请思考,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你认“为飞渡”反映了什么精神?你感悟到了什么?应从不同角度思考。 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深入思考,学文而明理,思想得到升华。 这样,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教材教学内容已跟不上形势发展

9、的要求,它滞后于现代教学思想,并制约教育改革的思路。所以,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资源,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从具体的教学情景出发,正确处理教材,来改编、创编、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求探索思路和方法。 三、各类设计的准对性教学方法 1.书面解答法 为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对有些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内容较复杂的文章,由于口头回答一是受课堂时间限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把问题和答案内容写在课堂作业本上。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 2.分组讨论法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能使优、中、差学生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培

10、养和发展。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分组讨论法,每 46 人一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文章内容,教师可不必费尽心力地去分析讲解,要求学生接受,而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动口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查阅资料法 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新的课程方案十分突出了这一点。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一般语文教学中,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出处等内容,都由老师介绍讲解,学生把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现成材料往笔记本上一抄,就算学习了。学生总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感到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课前让学生自己查

11、阅图书资料的方法,如陈涉世家、公输、唐雎不辱使命等几课,让学生把三篇课文涉及的史记、墨子、战国策等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并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上课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些知识,然后师生共同补充确定。 4.分层教学法 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尊重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我们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分为 A、B、C 三类,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之后加强个别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食物从何出来一文时,A 类学生要求:列食物链,仿读类似说明文,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B 类学生

12、要求:探究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C 类学生要求:掌握字词,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即对 A 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对 B 类学生重在点拨释疑,对 C 类学生重在拾遗补阙。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不但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而且在教师的精心关照下,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了较有力的保障。班中不仅杜绝了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在学习上更没有一人掉队。小班化的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参考文献: 1张,初中小班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J.思想理论教育,2006(20). 2张丽娟运用个性化教学 提升小班化教育J.吉林教育,2006(9). 3王冠,张建新.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大班教学的启示J.湘 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李永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J.文教资料,200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