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97266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企业研究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论文-基于技术跨越的企业技术学习探讨摘 要 时代孕育着大量新的技术机会,而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先进的技术是买不到的”,这就促使发 展中国家的众多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实施技术跨越。本文在探讨技术跨越的涵义、特征、路径选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 了影响技术跨越中企业技术学习诸因素,并对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在此方面为企业提 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东西。 关键词 技术跨越;技术学习;路径选择 国内的某些产业如汽车、电子等产业,虽然技术引进较早,但是发展至今,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差距仍然很大,并没有掌握该产业内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做一些边缘性技术和产品

2、。只重视硬件引进,技术装备的改造,忽视了工艺等软件的引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陷入了“技术追赶”的陷阱,其关键就是落后者对先进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的缘故。实现技术跨越涉及到如何从外部产业环境进行技术吸收、学习的问题。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学习和适应能力。 一、企业技术跨越的特征及路径选择 1.技术跨越及其特征。所谓技术跨越,一般指从低效率技术形态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跃入更高效率技术形态的彻底的技术更新活动。其前后两个技术形态之间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知识基础之上,因而,是非常规的技术进步形式,尤其适合于技术落后的企业的技术赶超过程。从国家层面上讲技术跨越是指发展中国家沿

3、着领先国家技术轨迹的跳跃式发展或线性加速发展以及另辟路径的技术和经济的快速追赶过程和方式。 技术跨越的涵义主要包括:(1)技术跨越不是按照技术递进的一般规律渐进进行的,它是一种超常规的技术发展形式;(2)技术跨越是技术的“跃迁”,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突变,其主体是企业;(3)技术跨越可以迅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先进技术的差距;(4)企业的技术跨越过程受到技术系统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5)技术跨越的目的是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递进过程,缩短技术发展时间,弥合因外在技术跨越所造成的内部技术“断层”;(6)技术跨越最终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技术跨越的主要特征是:(1)技术突破

4、的内生性。就是说技术跨越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来自于内部,技术创新是在本国科学家、工程师科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本国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技术创新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决定了技术跨越的内生性。(2)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率先性是自主跨越的标志,也是跨越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必须是率先注册的专利者,而绝不是创新企业的跟随者和模仿者;同时,技术的率先性必然带动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特指抓住技术轨道的不连续机会,实现跨越的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2.我国企业技术跨越的路径选择。企业技术跨越也有三种基本类型: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跨越(简称自主跨越)、基于模仿创新的技术跨越(简称模仿跨越)和基于合作创新的技术跨越(

5、简称合作跨越)。由于模仿跨越是一种投入少、省力气、风险小、见效快、易开展的创新活动,因而其在多数后发国家和企业中备受青睐。有关研究表明:采用模仿跨越是后发国家和企业快速成长并后来者居上的必由之路;模仿跨越战略理应成为我国多数企业当前首选的技术创新战略。模仿跨越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捷径,企业技术跨越实际上就是企业技术能力的跨越跳跃式发展,即企业技术能力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越上新的技术能力平台。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中,在对技术进行选择时,在技术的成熟期和范式的转换期介入,技术的机会窗口容易开启,实现技术的跨越。不论是某些高技术产业较多实施的自主创新,还是传统产业的模仿式创新跨越(引进

6、、联盟合作、并购型),都涉及到如何从外部产业环境进行技术吸收、学习的问题。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无国界化,时间和灵活性也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最终将取决于企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而实施技术跨越战略,迅速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重视,成为其首选。我们将技术跨越界定为企业为实现技术能力和最终产品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选择的途径,以及对技术能力、组织机构等相关重要资源进行的分配与整合,是技术创新战略的高级形态。 二、影响企业技术学习的关键因素 1.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一个产业内的技术变化经常是与各个企业所从事的研发活动

7、密切相关的。在产业层次上,决定企业技术跨越的因素有 3 个:需求状况、技术专用性状况(指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获取其创新活动的利润,一般认为它反映了企业知识外溢到公共领域的程度)和技术机会状况(包含产业外技术知识的数量和新知识改进企业生产流程或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的程度)。产业的成熟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技术的学习、吸收。不同的产业成熟度,导致该产业的技术积累、知识基础不同。 2.技术本身特性。技术本身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这样能否按照技术发展的特定轨迹和范式进

8、行技术的学习也决定了学习能力的大小;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旦拥有,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转移和扩散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和时间,这样技术本身的粘滞性越强,则技术越难以被吸收。技术的生命周期也会对企业的技术学习产生影响。在技术范式内部,最初阶段主要是产品创新,随着主导设计的出现,会逐渐转向过程创新,这样,企业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围绕着产品改进相关的知识,其涉及的领域较为宽广,随着产品的逐步定型稳定,企业的知识学习吸收则会转向工艺、成本等技术性知识。因此,技术学习能力的强弱和采用的学习机制都会受到技术自身的特性的影响。 3.拥有和积累的知识资源。企业的技术学习会受到企业

9、以前的技术积累和内部员工知识的影响。技术本身作为一种知识,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只有通过人们对它的应用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企业对知识做出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于知识的选择和识别,会受到技术人员原有知识水平架构的影响,即存在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不同的员工其知识架构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差异很大,而对新技术的吸收,又存在新旧知识的更替转换问题,由于自身的累计性和继承性,一方面有利于同一范式内部的知识的吸收掌握,另外一方面又会造成能力的“刚性”,增加转换的成本,使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变得困难。当新知识融入到员工原有的知识体系并改善了他们的知识架构,才能通过员工实践应用体现出价值。

10、 从组织层面上看,企业过去积累的相关知识的特征影响企业的技术跨越。企业过去积累知识的广度决定了企业评价外部知识范围的能力,企业过去积累知识的深度影响企业学习能力提高的速度。如果企业成员的知识有很强的互补性,那么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占有知识的广度就比较大,但是企业成员的知识的异质性不利于知识向其它成员转移。因此,组织成员知识的互补性和相似性对发展企业技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4.企业内部个人和组织的努力程度。企业通过 R&D 和培训,可以增加组织现有的知识,也可能把它转化成其它类型的知识。企业内部在 R&D、产出专利、人力资源培训、组织设计等方面,都应该考虑进那些增强和积累企业内部的知识基础的因素。内

11、部的研发努力的水平越高,培训越多,企业越能够创造和利用新知。通过建立外部的关系网络(战略合作、组织联盟)也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更快地进行技术的学习。 5.对外部技术的学习机制。我们看到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技术引进,往往只重视硬件的引进而忽视工艺、专利等软件的引进,容易陷入“技术追赶的陷阱”。而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先进企业倾向于将比较成熟的技术转移到落后地区,而且转移的大都是成套技术。当转移的技术越完整与成熟,对于接受者技术的学习能力的就相对需求较低。并且先进企业对于将先进技术引入到落后地区的积极性都不高,并不鼓励合作伙伴进行的自主创新,技术的接收者就会被“边缘化”,成为被动的技术追随者。反观韩

12、国现代汽车和大宇汽车的技术吸收能力差距,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宇汽车为图便利取得整套的技术转移,采取了同通用合资的方式,而现代汽车坚持自主经营,因而采取更积极态度进行新知的学习吸收,克服重重难关,最终从吸收到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而大宇却沦落到破产被收购的境地。 6.基础设备条件状况。这主要涉及到企业内部研发部门的研究装备和知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R&D 部门只有配备了必要的相关领域技术的设备,才有可能更好地对技术进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和创造新知识,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且随着研发的深入,网络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知识,因此配备好必要的网络通讯设施,能够

13、为企业及时地接收外界信息提供物质保障。 三、实现技术跨越中的企业技术学习策略 1.密切注视和搜寻新技术,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建立起知识流动和扩散的渠道,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可以建立该种渠道:扫描外部信息,通过对技术报告、专利库、出席讨论会、科学出版物、反求工程、利用 Internet,增加企业的技术扫描和识别能力。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方式,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与本企业有关的根本性率先创新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与处理,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然后,要对这些率先创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即对其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等指标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优选出合适的学习对象,并制定出正确的学习

14、决策。显然,在这一阶段里,信息搜集是组织学习的基础,技术经济分析是技术学习的关键。通过学习,企业的技术监视能力、技术鉴别能力以及创新决策水平都将得到提高。 2.高度重视 R&D 活动,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和开发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产生新产品和新信息,二是提高了探索现有信息并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能力。它能使企业的技术在特定的技术进步方向上得以提高。研发中技术积累属于内生型技术积累,其特点在于独立性、探索性和超前性。它主要适用于在本行业中处于技术前沿、不断进行开拓性自主创新的企业。由于其技术活动具有超前性,没有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并通过独立探索进行技术积累。但能否

15、发现问题、切中问题要害、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拥有量,更需要一种洞察力和创造力,即跨越主体需要对主题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敏感性与把握性,能够把握技术与市场发展的机会。王选教授在谈到激光照排技术这一成果时说:“要相信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力量,以我为主,同时吸收和直接利用一切好东西,参与国际竞争。”显然,要实现跨越之目的,既要顺应时代的进步性,做到兼收并存,更要树立自强、自信的信念。 通过大量的 R&D 研发投入,改善企业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硬件设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在人力资源策略上,大力投入教育训练,招募知识水平与经验能力都较为丰富的员工,特别是要强调知识背景的多样化

16、,以促进企业的消化能力和增强对新知识的认知。不同的研发岗位需要的人员的知识、能力不同,企业可以进行有目的的甄选,使员工的知识架构同所在岗位进行匹配,同时在企业内组成跨部门学习团队,促进知识在组织内扩散与分享,以增加企业先验知识的存量与广度。同时,加强同外部组织的协作,企业重视建立战略联盟和寻找合作伙伴,建立起与先进企业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 3.强化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中的学习。在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中,通过“分解研究”、“反求工程”和“最新相关科技文献(特别是专利文献)阅读”等多种途径,迅速打开率先创新这个“黑箱”,将箱中的模糊知识成功转化为明晰知识,从而实现对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的“破译”和掌握。这样将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尽快开发和生产出比率先创新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并力争超越率先创新企业,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换言之,迅速改进技术与拓展市场是企业技术学习的重点。 对于引进的先进技术,企业要通过“安装中学”、“试用中学”和“干中学”等方式,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