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过程》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912252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渗透过程》ppt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反渗透过程,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最早工业化的膜分离过程之一,在压力的推动下,液体混合物中的溶剂(如水)和溶质以不同的速率透过膜,在膜的透过侧得到比较纯净的溶剂,而在膜的进料侧得到浓缩的进料溶液。,反渗透同其它分离方法相比的优点: 不发生相变; 设备简单; 占地少能耗低等。 从海水、苦咸水的脱盐开始的, 现在又有许多新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工业中的浓缩,超纯水的制造,锅炉水的软化,城市污水处理及对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进行控制等。,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反渗透过程的膜与膜组件 浓差(度)极化 膜的污染 反渗透过程的基本流程 反渗透过程的应用及经济性

2、反渗透过程的研究方向,4.1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渗透压的计算 反渗透发生的条件 描述反渗透过程的机理模型,4.1.1 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用一张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理想膜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膜的两侧分别注入纯溶剂和溶有溶质的溶液,当两侧具有同样的高度时,如图4-1(a),溶剂侧中的溶剂将自发地穿过膜流入溶液一侧,这种现象叫渗透(osmosis)。,随着溶剂不断地流入,溶液侧的液面将不断升高,最后当两侧液面差为H时,溶剂将停止透过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如图4-1(b), H高度溶液所产生的压头,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gH。若在(a)容器的溶液上方加一个

3、压力p,且p ,如图4-1(c),则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纯溶剂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之为反渗透(Reverse Osmosis),亦称为高滤。(hyper filtration)。,4.1.2 渗透压的计算,渗透压是溶液的物理性质之一,只与溶液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参数有关,而与膜无关。 理想溶液 真实溶液,理想溶液,理想溶液的渗透压可以根据Vant Hoff公式计算 式中: iVant Hoff 系数,当电解质完全解离时,其值等于单位摩尔浓度溶液中解离的阴阳离子的总摩尔浓度; Cs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mol/L; T绝对温度,K;,(atm) (4-1),如求25 ,浓度为0.1mol/L的Na

4、Cl溶液的渗透压时,因NaCl完全电离,则i=2.0 所以: =0.0820620.1298=4.89(atm),对于同样重量浓度的溶液,大分子量的高分子溶液要比盐之类小分子量溶液的渗透压小得多。 用反渗透进行浓缩时,小分子量溶液的浓缩浓度一般不超过15%,大分子量溶液不超过20%, 以免产生过高的渗透压。,真实溶液 计算真实溶液的渗透压,常用方法:,渗透系数法 凝固点下降法 简化法,渗透系数法,引入渗透系数以校正真实溶液的非理想性,在文献中可查到各种溶质的值:,(4-2),凝固点下降法,式中: Tf=Tf*-Tf, 凝固点下降 Tf*-纯溶剂凝固点浓度 Tf- 溶液的凝固点浓度 hf-融化潜

5、热 VB-溶剂的偏摩尔体积,可以由凝固点下降求得渗透压:,(4-3),简化法,为了方便起见,常将式(4-2)简化成如下形式: =BXA (4-4) 式中:XA-溶质的摩尔分数; B-比例常数, 表4-1中列出一些常见的溶质-水体系的B值。,表 4-1 某些溶质-水体系的B值,*硫酸盐与其它盐不同,其B值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小,4.1.3 反渗透发生的条件,用一张选择透过溶剂的膜,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分别注入同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则会发生平衡、渗透和反渗透三种情况。,1. 当膜两侧的静压差等于渗透压差时,膜两侧的化学位相等,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如图4-2(a)、(c)。 2. 当膜两侧的静压差小于渗透压

6、差时,稀溶液一侧的化学位高,则溶剂将从稀溶液侧透过膜进入浓溶液侧,即发生渗透,如图4-2(b)。 3. 当膜两侧的静压差大于渗透压差时,如图4-2(d),浓溶液的化学位高, 则溶剂将从浓溶液侧透过膜进入稀溶液侧,这就发生反渗透。,从上面的说明可知反渗透过程必须满足二个条件: 一是有选择透过性的膜; 二是操作压力差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差。,4.1.4 描述反渗透过程的机理模型,反渗透过程主要应用于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脱盐制淡水, 理想的脱盐反渗透膜应该是不妨碍水的透过,而溶解的盐完全不能透过。但实际上,水和盐均能透过膜,只不过是透过的速度不同而已。,有许多模型来描述反渗透过程,主要可以分三类:,微孔

7、类模型 溶解扩散理论 孔隙开闭学说,微孔类模型,氢键理论 筛分效应学说 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氢键理论,氢键理论亦称孔穴式与有序式扩散(hole-type and alignment - type diffusion),该理论主要用于描述醋酸纤维膜的反渗透过程,认为当水进入醋酸纤维膜的非结晶部分后,同羧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成为结合水, 这种结合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膜内的孔径,孔径越小结合越牢。,筛分效应学说,该学说认为反渗透也和一般的过滤一样, 主要是靠筛分效应把盐同水分开的,即由于膜内孔径比水分子大,但比水合后的离子小,从而水分子可以透过膜, 而盐不能,使盐水得以分离。图4-4为实验值(

8、)与该理论值(线)的比较, 这说明该学说还是能较好地描述反渗透过程。一般认为在反渗透过程中筛分效应起一定程度的作用。,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Preferential SorptionCapillary flow mechamism)是由Souirajan提出的,根据Gibbs吸附方程, 认为由于膜的化学性质( 亲水性)使之对溶液中的溶质具有排斥作用,结果使靠近膜表面的溶质的浓度梯度急剧下降,而在膜的表面上吸附了一层纯水层,如图4-5(a)所示, 这一纯水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不断从膜的毛细孔中渗出,如图4-5(b)所示。,若纯水层的厚度为w,则根据该机制, 膜孔径的大

9、小最好为纯水层厚度w的2倍,称之临界直径。如果孔径大于2w,则在微孔的中心将出现一个直径为(孔径-2w)的溶液流,使溶质也从孔中透过膜,导致脱盐率下降;反之, 如果孔径小于2w,虽选择性好,但膜的渗透性能下降。,纯水层的厚度与界面性质有较大关系,大约一到两个分子层的厚度,可用下式计算。,(4-5),式中:w纯水层的厚度 a溶液中盐的活度系数 0溶液的表面张力 mo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溶解扩散理论,溶解-扩散理论(Solution-diffusionmodel),首先是由Lonsdale、Merten和Riley提出的,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该理论与上面讨论的微孔类模型不同,认为膜是一种完全致密的

10、界面,水和溶质通过膜是分两步完成的, 第一步是水和溶质被吸附溶解于膜表面,第二步是水和溶质在膜中扩散传递,最终透过膜。,在溶解扩散过程中,扩散是控制步骤,假设它服从Fick定律, 则可推导出 透水率 Fw为:,(4-6),式中:Fw透水速率,克/厘米2秒; Dw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厘米2/秒; Cw水在膜中的浓度,克/厘米3; Vw水的偏摩尔体积,厘米3/摩尔; p膜两侧的压力差,大气压; 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大气压; R气体常数,厘米3大气压/摩尔K; T开氏温度,K 膜的有效厚度,厘米; ADwCwVw/RT,膜的水渗透系数(重量),表示特定膜中水的渗透能力, 克/厘米2秒大气压。,同样

11、,也可以推导出溶质透过速率或称透盐率(Fs)方程如下:,(4-7),式中: Ds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厘米2/秒; Ks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克/厘米3(膜)/克/厘米3(溶液); C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克/厘米3; BDsKs/,膜的溶质渗透系数或称透盐系数,表示特定膜的透盐能力,厘米/秒; Fs膜的透盐率,克/厘米2秒。,溶解扩散理论阐明了溶剂透过的推动力是压力,溶质透过的推动力是浓差,这已被许多实验数据所证实,但该理论同样有局限性,比如由式(4-7)和(4-9)可知溶剂和溶质通过膜的过程是独立的,互不相干,这在一些情况下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Kedem,Kimura, Souri

12、rajan等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正。,孔隙开闭学说,该学说认为膜内没有固定的连续孔道, 而是由于高聚物的链的热振动形成通道,使渗透物质得以透过。如图4-6所示,若分子(离子)a在链的一个振动周期内若能前进ys以上,就可以前进,若不能超过ys就后退回原处。,在未受压时,高聚物的链是无秩序的布朗运动,当受压时,物质通过膜而要损失一部分机械能,将被聚合物吸收,形成图4-6中那样的有序振动,随着压力的增高,吸收的能量变大,聚合物链的振动次数将增加。,4.2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膜的透水率 膜的透盐率 溶质的截留率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 膜的压密系数 操作参数对反渗透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4.2.1

13、膜的透水率,重要参数 亦称水通量、 水透过膜的速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水的流量 取决于膜的特性(如膜材料,膜结构等)、分离体系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如操作温度、压力等)。,(4-8),4.2.2 膜的透盐率,膜的透盐率Fs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盐的流量,同样是取决于膜的特性、分离体系的性质及操作条件,但不同的是对一定的膜分离体系和操作温度,Fs几乎与操作压力无关,与膜两侧溶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如式(4-9),,对于反渗透过程一般希望Fs越小越好。,(4-9),4.2.3 溶质的截留率,溶质的截留率亦称脱盐率,通常以R表示, 是评价反渗透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定义为: 式中Cp、Cf分别

14、为产品水和进料水中溶质的浓度。,(4-10),4.2.4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定义如下: 式中Np、Nf分别为产品和进料溶液的流量。,(4-11),4.2.5 膜的压密系数,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对膜的持续作用,会使膜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比如孔隙率变小,水的透量变低,透水率的变化通常存在下列关系: 式中Fw1,Fwt分别为第1,第t小时后的透水率; t为操作时间; m即为压密系数,亦称压实斜率。,(4-12),m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出的,是描述膜寿命的参数之一,m越小,膜的寿命越长。对于反渗透过程,m值一般应小于0.03。,4.2.6 操作参数对反渗透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操作过程的

15、参数如原料液温度、压力及水的回收率都会对最终的分离性能即膜的透量、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归纳如图4-7。,4.3 反渗透过程的膜与膜组件,膜和膜组件是完成反渗透过程的决定因素,为了使反渗透过程产量大、能耗低,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膜应具有大的透水率,小的透盐率; 2. 膜必须尽量薄,且缺陷尽量少; 3. 水透过膜的阻力损失小; 4. 单位体积的膜组件提供较大的膜面积。,反渗透过程中使用的膜可以是非对称的、均质的,或者使用复合膜、动态形成膜. 主要的膜材料是醋酸纤维素(CA)、芳香聚酰胺、高分子电解质等。,反渗透过程中使用的膜组件可以是板框式的、管式的、螺旋卷式的, 也可以是中空纤维式的。工

16、业生产中主要使用后两种,但前两种也有各自的优点,仍在一定场合下使用。表4-2,4-3 对以上四种分离器的优缺点及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后两种膜组件1988年的销售额见表4-4,但近年来, 中空纤维式反渗透分离器的增长速度最快。,表4-2 各种反渗透膜组件优缺点的比较,表4-3 各种反渗透膜组件性能的比较,表4-4 中空纤维式与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分离器的销售额,HF中空纤维式 SW螺旋卷式,4.4 浓差(度)极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在反渗透过程中,由于膜优先选择透过溶剂,因此, 溶质则会在膜的高压侧积累,造成溶质由膜高压侧表面到原料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如图4-8所示,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膜分离过程中,叫做浓差极化或者浓度极化。,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