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809339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设计的思维规律,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设计思维的规律 视觉设计经验积累的途径 视觉设计的形式美与美感创造,设计思维的规律,在人类各种思维中,对于解决问题最具有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思维。 用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设计的结果有极大影响,反映在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类比大量的设计作品,有三种并存的指导思想对于各种设计创意的产生有较为明显影响:一是模仿型;二是继承型;三是反叛型。,一、模仿型,模仿是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设计思想,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方式。 模仿型设计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人类当直接依造双手和天然工具已不符需求时,不得不创造了“人造工具”。

2、他们首先从自然获取灵感,使人造工具具与自然物(尖锐的兽爪、牙,锋利的蚌壳等等)相似,但具有更为有效、更为持久的功能。 在高科技时代,模仿的水平又有长足的进步,直至模仿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以及机器人的出现,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模仿的设计思想。 无论从功能性模仿还是形式上的模仿看,模仿型设计思想并不是自然主义的,它包含着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的因素,是创造性的初级形式。它虽然不是人类创造性的全部,但却是开端和基础。,二、继承型,继承也有模仿的意味,但原型是前辈的创造物,并蕴含着批判的成分,是模仿加改良的设计思想。 例如中国近代服装史上,改良旗袍曾盛行数十年。旗袍原为满族妇女的服装,系直身的宽袍。二十年

3、代以后,经简化和改进成为靠腰贴身的轻便女装,从普通妇女到上流社会都广为流行,三四十年代曾与欧化时装同时受到欢迎。解放后崇朴素,欧化时装几乎在一夜间遭到鄙视,只有旗袍仍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出国女服中最富有魅力和民族性的款式。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历史几经大起大落,但改良旗袍在服装中集民族性、时代感和女性化为一身,能为各种思想所接受,实为不多见的特例。 继承型强调批判的成分,反对照搬陈旧的,主张推出时代的和民族的。,三、反叛型,反叛型设计思想又有独特的新颖性。 在1923年包豪斯的作品展览会上,“最为人乐道的展览品之一,是一所完全以包豪斯的设计建成的示范住宅。室内厨房废除了在中间装设一张大工

4、作台及另设操作室的传统形式,而代以沿墙设置更具效率的柜台式工作台,上下都有储藏柜。今天,所有现代厨房,实际上都采用这种革命性的设计”。 第一个使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师曾惨遭失败,因为室内像暖房一样的高温,使人无法居住。只有使用内墙隔热以后,玻璃幕墙的建筑才时兴起来。,以上三种设计思想模式,它们的综合结构即不是金字塔式的层叠构架,也不是螺旋上升的圆圈构架,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人类的第一次模仿型设计,又是一场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突变; 反叛式的创新,也不会完全没有继承。,视觉设计经验积累的途径,一、直接资料积累法 到大自然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平面设计者要训练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处处留意观察生活,从生

5、活中发现那些未被别人发现的事物、事件,从那怕是极小的,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美和获得创意,还应勤动手记录,用简练的线条记录形象,用简练的文字做补充等。 记录的方式以再现和主观处理相结合。再现是为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自然特征。 主观处理一是运用夸张法,对形象的特点进行夸大,使其特征更加鲜明,更具个性。夸张法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手法的结果,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是运用省略法:对形象去繁就简,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次要部分,保留主要的部分,使其形象更具有概括力。省略法是对形象的浓缩和提炼。,二、间接资料积累法 间接资料包括书本、录像、幻灯、照片、电影、电视、戏剧、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等等,

6、是别人直接经验的积累,作为我们学习的间接资料。 如在色彩和造形设计中,从彩陶到青铜器;从石窟壁画到漆器装饰;从织锦色彩到古典园林建筑;从淳朴的民间图案到华丽的宫庭装饰及闻名的敦煌艺术;其中许多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好范本。 从中认真研究它们的规律,必将丰富和拓展我们的造形方法和途径。,文学给我们的设计间接带来启示。文学言词本身虽不具备可视形象,但他能给人以联想和想象,唤起形象的美感。 用文学语言来描述造形和色彩也是不胜枚举。 如“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皓月银辉,其色调淡雅;银盘、青螺互想映衬、相得益彰。 “一道残阳铺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在残阳的照射下,在泛起细小波纹的受光部

7、呈现一片“红”色,背光部分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让人感到秋天夕阳的柔和、亲切、安闲的感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等名诗,其丰富性和形象性为我们带来了相关的启示。,音乐也同样给我们的设计间接带来启示。音乐与色彩是相通的。人们常常形容优美的音乐具有色彩的美感,悦目的色彩具有音乐的节奏感。 当我们在倾听蓝色的多瑙河、春江花月夜等名曲时,除了音色、音乐量,曲子本身节拍、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语言构成优美的音乐外,还可以听出其中的色彩美来:听到高昂的音乐好像看到明亮对比强的色彩;听到低沉的音乐会想到深暗的重色调;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可联想到某些浅淡、柔和的中性色彩,音乐与色彩产生的通感有着奇妙

8、的艺术效果。 在著名民乐百鸟朝凤中听到的不仅是优美的鸟语,仿佛还见到形体各异的羽毛,鲜艳饱满的色彩。作为色彩的构思的训练,可以通过听不同的乐曲,然后用构成中抽象的几何形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实践中反复体会加以运用。,视觉设计的形式美与美感创造,视觉设计的形式美感,一是作品呈现的美,一是观赏者对美的感知。视觉设计效果最深刻最真实的密秘,却是仅靠眼睛所看不清的,它需为心灵所把握,还要经过美感的训练。 视觉形象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可以构成具有美感的画面美,称之为“形式美规律”或“形式美法则”。 既为“法则”,就是通向形式美的捷径。,一、形式美感的最高形式和谐 和谐一向被认为是美的基本特征

9、,也是最高形式。 和谐并不仅指表面的平和宁静,而是指画面各组合元素之间的谐调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只有古典艺术才算和谐,现代艺术由于它与时代合拍,各元素关系协调,同样是和谐的。 对和谐的本质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和谐就是协调一致,因此常常与“调和”混同,视“对比”为不和谐,因而用一致性、相似性来解释。另一种观点认为,和谐是“不协调东西的协调一致” 。 后一种理解是一种具有辩证思想的理解,更接近事实。,和谐的画面美感具体有下面若干形式法则 (一)多样性的统一 多样性就是不一致,从微小的差异到完全相悖,都可以理解为多样性。圆是最单纯也是最统一的基本几何形。但是圆周上的每一个点都在有

10、规律地运动,两个点之间有位置差异,每个点的运动方向也不同。由此可见,统一的一致性都是相对而言的。 人类创造美的活动中,总是在尽可能多样中寻求统一。使单调的丰富起来,使复杂的一致起来。 在自然界的千万种形式里,人最欣赏的,就是那些天然和谐的东西。如:把石子丢进水里,层层扩散的水波是很美的。在平静、均质的水里,同心圆的逐层扩大的确是和谐的。圆的相似和半径的渐大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共存在一个形式里。 其他如雪花的结晶、螺的涡线、向日葵籽的高次方程排列等等,都具有多样性统一的性质。,(二)统一的多样性 统一的多样性的核心就是调和与对比。 1.调和由相似、相同、相近的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把差异面的对比度降到低

11、限度,构成的整体有很明显的一致性。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这种重复对于对象的形式起赋予定性作用的统一。 例如,在线条中,直线是最整齐一律的,因为它始终只朝一个方向走。正的立方体也是一个完全整齐一律的形体,无论是哪一面,它都有同样大的面积,同样长的线和同样大的角度,由于它是直角形,这角度不能象钝角或锐角那样可以随意改变大小。 另外,相同或相近的色彩配合也应属于调和的形式。,2.对比以相异、相悖的因素组合,各因素间的对立达到可以接纳的高限度。 对比意识在现代设计中常常是比较强烈的,以至越过了传统的美与丑的分界线。 传统美学对形式美的确强调调和,而较少关心对比,认为形式美的三个层

12、级,对称平衡、符合规律、和谐,也基本上是不同程度的调和。 现代设计为了与大量几何造形互补,在某些领域里追求不对称、不平衡和粗犷强烈的对比。,(三)对称和平衡 1、对称 当均衡中心两边的分量在视觉上的重量、体量等感觉完全相等时,必然出现两边形状、色彩等要素完全相同的规则对称,这大概是人类掌握得最早的一种均衡规律。 对于规则均衡(对称)的组合,人的视觉经过反复扫描,当确认两边相同的形状为“多余”以后,视线会停留在中心以求得安定。 突出中心的实例。其中最典型的巴黎圣母院,为了加强中心的强度,所以设计了中间的圆窗。这种突出中心的论点,对于建筑、家具等整体的设计,可能是适合的。 对平面的装饰来说,中心得

13、到加强,两翼形成配合的情况也很多。,2、平衡 平衡是不规则均衡以杠杆平衡为原理,中心两边份量仅仅是相近,而不可能完全相同。特别是支点已不可能在正中,而是偏向一侧,所以被称为“动态对称”。 那种露一个肩的晚礼服和我国藏袍的袒臂穿用法,都属于动态对称。 不规则均衡的原理虽然清楚,但却无法象左右对称那样作定量的设计。 所以,这种平衡的把握需要更多的经验。中国的太极图就是以典型的实例。,(四)比例和尺度,1、比例 有三种比例在实践中证明是可以取悦于人的。 (1)等差数列比指一件设计中的各个线段的长度以及面的分割,都与一个基本数字有关系,递增或递减。如渐变图形。 (2)黄金分割,这一比例在文艺复兴的艺术

14、以及建筑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信纸、邮票、纸币也多用黄金矩形。 (3)模度系统比较简便的模度系统设计是“网格法”,在几何形网格中,通过制图取得各种线段,控制全部线段的尺度,而找到取悦于人的比例。 如中国建筑中的隔扇和园林的花窗。民间的十字挑花,是依平纹布的经伟方格绣制的,所有的比例都与方格有关。版面设计也多利用网格系统,纹样的大小,不严格受网格的制约。但仍然从网格中确定相对位置,以避免排列的错误,同时也便于接版。,2、尺度 尺度在构成中指整体的尺度恰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尺度关系恰当。 权衡尺度的标准首先是人。许多国家都对本国人的头型、脚型、体型进行标准化测定,以使相关用品的设计尺寸标准化。

15、 形式感也要求对设计的各部分尺寸加以慎重的权衡。它多取决于“尺度感觉”和“尺度经验”。同一形状在不同尺度的情况下,不但改变了大小,甚至会改变性质。对各部分在形式上所发生的作用,也有重大影响。 对比会影响尺度感,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恰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增加尺度的丰富感。在云岗、龙门等石窟造像中,中央造像巨大,四壁造像小巧,在视野不能充分展开的窟内,主像在周围小像的反衬下,发生“巨化”变形,增加了神秘,崇高的宗教气氛。,(五)节奏和韵律 1、节奏 设计的节奏,是建立在重复基础的空间连续分段运动,表现形体运动的规律性。 节奏从形式规律的角度来描述,可以分成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两类。 (1)重复节奏

16、由相同形状的等距排列形成,无论是向两个方向、四个方向延伸还是自我循环,都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节律,是一种统一的简单重复,象音乐的节拍一样。同一形状重复出现的间隙是短时间的,有较短的周期性特征。 (2)渐变节奏渐变节奏仍然离不开重复,但每一个单位包含着逐渐变化的因素,从而淡化了分节现象,有较长时间的周期性特征。在形状的渐大渐小、位置的渐高渐低、色彩的渐明渐暗以及距离的渐近渐远。渐变节奏在平面构成中有最典型的表现,因为复杂多样的形态在这里简约、还原为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和标准化的色彩,其中的结构就象剔除肌肉的骨骼一样显露出来。,2、韵律,把韵律比喻为诗的音韵和词的格律。音韵是一种相近、相似的组合规律;格律是长短句的抑扬顿挫。 韵律是既有内在秩序,又有多样变化的复合体,是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的自由交替。因此,它的规律往往隐藏在内部,表面现象则是一种自由的表现,往往比较难把握。 有重复,但不刻板;有渐变,但较自由。重复和渐变交替置换形成若干层次的节奏复合。它就是韵律的典型。,二、画面形式美感的创造,画面形式美感的创造,是用线条、构图、色彩、肌理等视觉本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