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4741731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34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与新变化(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 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2017.03,从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来看,有一些重要变化: 出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出现了学业质量标准 出现了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增加了教学提示、教学活动示例、考试命题的例题 等等 这些新的变化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新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

2、养这一核心任务。,出现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 or key competency or Key skills、core skills、basic skills,等),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提出了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或征信、考信、证据)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第一部分 历史学科

3、核心素养的研制,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1、国际大背景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成为各国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国和各国际组织都加大了对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力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各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提升其国民核心素养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交流的国际化,各国各地区对国民核心素养的研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2、国内背景 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2012.

4、11,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修养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14.4,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14.5.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体发展的需求。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 or key competency,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是培养自

5、我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基础,有助于个体的终身发展,有利于获得成功的个人生活。 4、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要素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关键(DNA)。 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进行核心素养研究,开发、设计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受到众多国际组织和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重视。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同样是深化和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研制中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研制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国家任务,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所提出的任务,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必须完成

6、的任务。,鲜明、完整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以解决改革中的 问题为导向,历史学业质量标准,历史课程内容,历史教学与评价 (教学评考一体化),高中历史课标修订思路示意图,以历史核心素养研制为核心,以国内外历史教育 实践和经验为基础,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顶层设计 国际上: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OECD、EU、UK、USA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

7、ic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与创造性(creativity),即(4Cs)。因为这些素养,是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所无法完成的,一定要依靠人类自身的素养。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所有最著名的研究核心素养的机构或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其目标均指向21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因此,“核心素养”的别称又为“21世纪素养”(21st century competences),或 “21世纪技能”(21st century skills)。,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顶层设

8、计 国内: 2013年教育部成立以林崇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核心素养研制组”,他们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特点、核心素养在三个领域的内容以及主要表现。 定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所必备的综合性品质或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是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9、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选定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分为 3 个方面: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综合表现为 6 大素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具体细化为 18 个基本要点:,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具有综合性。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强调个体学会学习的意识和能

10、力,面对不良结构问题时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课程学习而获得。,2、对学科核心素养定义的确定:,(1)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来实现的,因此要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基于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要求。 从历史学科本质的角度来看,历史是记录和解释人类从古至今一系列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人类

11、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叙述和分析,不断发现、理解、解释、评判真实的过去,探讨发展规律,为当今和未来提供借鉴。 从历史教育的本质来看,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3)基于历史课程目标不断探索的实验基础。 系统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国内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含有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些要素。如时序观念、历史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等等。 近20年来,

1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历史、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也在不断深化,不断探索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学科目标,推动课程目标定位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方面,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到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本次学科组提出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5个核心素养概念,皆基于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等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梳理与概括、继承与发展以及提炼与升华。,(4)借鉴国际优秀成果和先进做法 历史学科组

13、系统研究了14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历史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或核心素养的界定与描述,发现各国各地区虽叙述各有不同,有些在素养的层次上存在差异,但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例如: 都将时序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有的还强调空间思维。 都强调运用史料能力,要求收集、辨别、选择、使用证据提出历史主张。 都要求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要求理解本国历史与他国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理解历史的联系与发展、延续与变革、原因与结果等。 都要求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与历史评判的能力。培养解释历史趋势,比较、分析和评估不同历史解释的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都提出培养学生认同的重要性。包括个人身份认同,

14、个人对地方、国家、国际的认同,对文化、意识形态的认同,爱国主义,对不同文化、种族、民族的包容,等等。 (一些国家如英国,特别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相互联系,如文化、宗教的多样性) 历史学科组合理吸收了国际上的优秀成果,形成了我们的看法。,(5)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研制并凝练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组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从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在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凝练出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既和国际接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史料 实证,时空 观念,家国 情怀,历史 解释,唯物

15、 史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是经过反复研究、多次变化才提出的。 历史组从2014年作为试点,开始研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曾经提出十多个概念和词汇,后来集中形成5-8-5-5-7-5-5个。 7个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发展意识、多元联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感。 2015年基本上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5个。 2016年修改为现在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5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过程 (部分过程),三、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培养目标,素养1:唯物史观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16、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多讲两句唯物史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