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简答题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74729944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预防医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简答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预防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1)第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治病因素,防止各种治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2.职业病的诊断依据。(1)职业史

2、包括患者的工种和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及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工作场所的调查 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等(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3.简述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少年儿童多见(4)在未免疫人群中周期性升高(4)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4.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2)化学组成上对人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4)水量充足,使用方便,要符合远期发展的水需要量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根

3、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感染源,寻找与确定感染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验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6.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病因:1)饮水型地氟病是因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饮水所致2)煤烟型地氟病是由于病区居民使用含氟量过高燃煤造成室内空气和烤干粮食中含氟量增高而发病3)饮茶型地氟病是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习惯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而引起,本病的发生和轻重程度与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预防:1)第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2)第二级预防,结合环境监测(饮水含氟量,砖茶含氟量)和合格改良炉灶

4、率及正确使用率的调查,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地氟病。3)第三级预防,目前尚无地氟病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主要是减少氟的摄取和吸收,促进氟从体内排出,拮抗氟的毒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及采取对症处理。7.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和观察次数,及分母不宜太小。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进行分析,尤其不能以构成比的动态变化来说明率的动态变化。3)应分别用分子和分母的合计数来求合计率或平均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进行比较时应采用假设检验。8.铅中毒筛检的主要指标。(1)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大于等于0.07毫克每升或血铅大于

5、等于400微克每升,但无铅中毒临床表现者。(2)慢性中毒:1)轻度中毒,血铅大于等于600微克每升或尿铅大于等于0.12毫克每升,且尿ALA大于等于61.0毫摩尔每升或红细胞内Fep大于等于3056微摩尔每升或红细胞内ZPP大于等于2.91微摩尔每升者。2)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腹绞痛,贫血或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者。3)重度中毒,具有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者。9.简述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1)队列研究优点:由于暴露与结局的发生时间顺序清楚,所获资料准确,可靠,因此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与RR值,用于分析疾病与病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

6、与所致多种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缺点:研究周期长,工作量大,人才物耗费多;失访偏倚较大;不适合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因为此类疾病所需的样本量大,一般难以达到要求。(2)病例对照研究优点:所需样本含量小,病例容易找到,因此工作量小,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小;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少个因素进行研究;适合于发病率低的罕见病研究;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评价。缺点: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的产生;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这种情况需要很大的样本量;不能直接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同时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难以判断,因此难以肯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1

7、10.简述铅中毒的毒理与临床表现的联系。在生产环境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少量经消化道摄入。在肺组织内的吸收率为百分之30到百分之50,在胃肠道内吸收率为百分之5到百分之10,血液中的铅百分之90与红细胞结合,并随血液分布于肝,肾和骨骼肌等软组织中,数周后,逐渐蓄积在骨组织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铅中毒多位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和周围神经的损害,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较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多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查体时腹部平软,可有轻度压痛,但 无固定压通点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和血液系统(可引起轻度的低色素正细胞贫血,血液中可见点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的增多),其他(部分病人还有肾脏损害,月经失调,流产,胎儿发育不良,母源性铅中毒)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