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719001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程复习课件:阶段质量评估2(苏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9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 的方格内。(4分) 杨槐花宛若漫漫飞雪撒满农家小院;青石砌成的天井里,铁桶在井壁碰出清幽的回响;春雨意浓的小巷中袅袅chn起的油纸伞;闲xi时槐树下n鞋底的农妇露出的淳朴笑容,这些我们熟悉又亲切的,不也是温xn的吗? (摘自时文选粹) 答案:撑 暇 纳 馨,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慷慨 阴晦 琐屑 按捺不住 B.描摹 斑斓 挑衅 与时俱进 C.撰写 驾驭 狼藉 锲而不舍 D.伫立 浮燥 风靡 再接再励 【解析】选D。燥躁,励厉。,3.(2010重庆中考)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括

2、号内的词语替代 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4分)( )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 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 博。(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 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 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 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解析】选D。“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4.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_,隔江犹唱后庭花。

3、(2)夜阑卧听风吹雨,_。 (3)_,天涯若比邻。 (4)_,化作春泥更护花。 (5)_,谁家新燕啄春泥。 (6)不畏浮云遮望眼,_。 (7)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_,_”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答案:(1)商女不知亡国恨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海内存知己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二、综合性学习(18分) 5.(2010烟台中考)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

4、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6分) 答:_ _,(2)上图为山东馆。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6分) 答:_ _,(3)完成下面的对联,使其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6分) 上联:儒家仁 墨家爱 人文精华 下联:_ 答案:(1)“齐鲁青未了”喻指山东自然风光秀美,社会经济发达,人文精神深邃久远,未来发展会更美好。 (2)中间凸起部分代表泰山,周围的波浪代表海洋,山海相融,突出了山东特色。 (3)泰山雄 黄河壮 自然奇观,三、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5、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在原文横线上填入所缺内容。(3分) 答案: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7.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水尤清洌_ (2)斗折蛇行_ (3)悄怆幽邃_ (4)以其境过清_ 答案:(1)格外 (2)像蛇爬行那样

6、(3)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4)因为,8.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 答案:(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9.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优点是什么?(6分) 答:_ _ _ 答案: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的清。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10.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7、,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高兴愉悦的心情。 【解析】选D。人物心情应是由“乐”而“忧”。,四、现代文阅读(36分) (2010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阳光,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何况黄色还多少会给人不安之感;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若百合花般带露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恰似点染闲愁、淡然走出戴望舒雨巷的女子,却无法作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

8、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若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却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犹同释放出激情与能量,犹同生命在燃烧,具有促使人们垂注和凌驾于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让人双眼一亮,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兴奋雄起,是无可取代、责无旁贷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166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的三棱镜分光实验首次发现,阳光是由红、橙、黄、绿、

9、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波组成。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而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 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 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 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_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

10、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_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东方哲理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

11、传播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11.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4分)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以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从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入手,抓住“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可判断出,然后由第一句中心句可知本段的说明对象。

12、答案:作比较 鲜明有力地指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12.第段加点的词“依次”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8分) 答:_ _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题要从词语的本意出发,结合语句来分析解答。 答案:不能删去。“依次”是按顺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13.按照文意,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词语应是(4分) ( )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解析】选D。此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此题要从句子的含意出发,分析前后语意的联系。前者表示假设,后者表明原因。,14.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8分) (1)_; (2)_。 答案:(1)结婚时贴红“囍”字 (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15.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2分),答案:(1)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2)科学画报 (3)(物理学原理)光学 (4)红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5)精神文化 (6)中国红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