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4716990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宗越大师读后感范文3篇导语:宗越大师是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在央视朗读者中为人所熟知。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宗月大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宗月大师一生中都极为善良,老舍文中提到他为老舍儿时上学问题出手大方,他富时做慈善事业,穷苦时仍做,令其妻子、儿女忍受饥寒,尽管如此他仍旧好善。他的善是大 善,更是博爱之心。事实上,我认为善良并无大小之分,只要有心做好事,那便是善了。宗月大师的善是接近佛的,他做到了坚持自己的善举,无论周围如何改变,无论贫富贵贱,甚至连妻儿都不顾去救济苦人,这大概是一种最接近佛的慈悲精神了,他竭尽了他的全力去济贫,不吝啬任何东西,直至他离开

2、这个世界。他的善,我认为不仅挽救了很多苦人,他更在传递着善心。他将他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使他能够受益终生成为他的榜样。这才是最接近极致的善吧。在现如今,更是有类似地近似传奇的人物。比如感动中国的白方礼老人,从1987年开始便开始了十余年靠自己蹬三轮的微薄但却饱含沉甸甸善的收入资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至他09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白方礼老人他真的是竭尽自己的全力做了挽救孩子们一生的事,他的举动不仅仅是那几千元几万元的学费,他也将他的这种善永永远远留了下来,他将他的这种无私不求回报的爱不仅传递给了那数百位的贫困孩童,更向广大社会传递着这种震撼人心的正能量,这便与宗月大师的大善是

3、相同的。正是如此,宗月大师、白方礼老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那似乎永无穷尽的爱与无私,教会我们不求回报地奉献,这样,当一切归于平静之时,你所留下的才会远比你能够带去的要多得多。宗月大师读后感范文精选【2】拥有爱心,乐善好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人最崇高的品质。投身慈善事业,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付出,更需要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精神的追求。宗月大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曾经富有却不以富傲人。当他们一贫如洗的时候他依然忘我的帮助他人。最终他出家做了和尚,不惜变卖庙产救济穷苦人。在他的心中做慈善,帮助他人,已经不再是一种事业,而是一种精神的追求。钱,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在历史

4、上,还有一个人,他与宗月大师有着极其相似的追求,他就是托尔斯泰。作为贵族,托尔斯泰深刻地感受到了贵族生活的腐朽,他在自己的庄园办起学校,对穷人普及教育,每当想到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们时,他便会感到难过。在他的晚年,为了追究平民化的生活,他毅然放弃财产,离家出走,客死他乡。宗月大师和托尔斯泰的两个例子,都告诉了我,做善事,做慈善,不仅仅只是富人的事情,即便是一无所有,我们依然能够帮助别人,并从中感到无比的幸福。在当今社会,帮助别人其实很简单,我们不必要像以上两位圣人一样倾家荡产,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将“善”这个字植根于心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宗月大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5、。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这是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师中的最后一段话。语言质朴而又真诚。看完文章,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心潮难平:世上竟有如此悲天悯人的人,如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人,如此之“傻”,抛却家业、救济穷人的人古人总说,“德怨两忘,恩仇俱泯”“扶公却私,种德修身”,然而,人生在世,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怎能是一句话能化解得了的?真正能置身于名利之外、情仇之外的人究竟有

6、多少?也许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无法像宗月法师一样豁达、一样牺牲一切去救济劳苦大众,但我们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宗月大师的慈悲为怀、物我两忘的人格魅力。在此之前,谁会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宗月大师的出现,却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拥有坦荡心胸、高尚人格的人,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是宗月大师以佛心引领他向善。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描写,没用什么华丽的语言,整篇文字再朴实不过。先是说到他幼时上不起学的情景,于是一个“偶然”,他上学了。再就讲到恩人刘大叔(宗月大师)如何为救人,竟至倾家荡产,又丧子,继而一家人都入了空门。文字语言普通简练,就如同与人在闲谈,讲述一件极普通的事情似的。正是在这样朴实的叙述之中,我们看到,

7、是刘大叔牵着幼年老舍的手,带他一步步走进文学的殿堂;是刘大叔不计回报的资助,帮助老舍从一个只字不识的孩童变成一个杰出的语言大师,并成为一个一生都在为人民说话的“人民艺术家”。是宗月大师不惜一切救济穷人的无私行为教会了老舍什么才是真正的“舍”,怎样才能真正的“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佛家慈悲心肠。“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想把这句话用在宗月大师身上,是一点都不为过的。所谓“宗月大师”,其实,就是一轮黑夜里的月亮,用自己吸收来的光亮无私地去照亮别人。所以老舍先生走上写作道路时,最终把“老舍”确定为自己的笔名:舍己惠人,一以贯之。使他形成这种信念的,就是宗月大师。其实,宗月大师引领的

8、不仅是老舍,还有我们这些普通人“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宗月大师虽不是老师却胜似老师,因为他以自身的行为、自身的品性德行,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此有很深的感触。教育教育,教书育人。相对于教书来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在许多时候,无数遍的重复也比不上一分钟的实践,再华丽的语言也抵不上一个简单的动作。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影响着学生。对于教育来说,言传身教的作用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只有“随风潜入夜”式的自然,才可以时时“润物细无声”。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其实能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卫生大扫除时,与其告诉学生怎么打扫,不如自

9、己拿起扫帚拖把来亲自示范;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自己就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迟到;时时处处地强调文明礼貌,倒不如常常把“您 好”“谢谢”“对不起”挂在自己的嘴上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很调皮,对待很多事情都不是太认真,但是面对真正原则性的事情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态度模糊的。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能自觉站好,表情肃穆;讲课讲到中国历史上所遭受到的屈辱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情绪激动,恨不得能亲自回去改变历史;听到新闻说某国抢注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时,他们脸上心中的愤怒也绝不是装得出来的。所以我常常会有些自豪地说,我的学生尽管调皮,但是决不冷漠!其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我实在是没有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讲过,那么,

10、这些可能就是自己平时言谈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再仔细想想,其实我何尝不是这样?现在的我之所以会这么想这么做,也是因为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接受了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读宗月大师,老舍先生之所以会饱蘸激-情地写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因为在宗月大师的帮助下,自己能够读书并因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不仅仅是因为受他的影响自己确立了与人为善和献身救世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借宗月大师歌颂一种精神:一心向善,坦荡无私,施惠于人,不求回报,“仁者爱人”!老舍先生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刻制出的这样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的岁月里能透过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精神时时得到比照。就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些高贵心灵的指引下,更加洁净、更加善良、更加热爱生命,然后,再用我们的那颗重归宁静的心,去引导另外的一颗颗年轻的充满向往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