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4608252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实验》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分析实验2012年9月目 录实验一 薄层色谱检查杂质 (一) 薄层板的制备 (二) 自制扑痛的杂质检查 实验二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实验三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分析实验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实验五 气色谱法测定酊剂中乙醇含量 附录13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 原料药检验报告书成品检验报告书 标准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实验一 薄层色谱检查杂质一、目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2.掌握薄层色谱检查杂质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一)薄层板的制备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配制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1-2g备用。在带有搅拌子的烧杯内加入200-400ml纯净水(加入水

2、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称取量的200倍),在开启搅拌的情况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缓慢均匀地撒到烧杯内的水中,不停搅拌,使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充分融合,加完后于搅拌下加热使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溶解,放凉,备用。2.硅胶板的制作取硅胶H或GF254约2g,以玻棒搅动下缓慢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适量调成粘度适当的糊状,取少许硅胶糊均匀涂布于玻璃板(515cm)上,置水平台上,在空气中晾干(阴干),待板上湿圈消失后再于110烘0.5-1小时,取出放置干燥器中备用。(二)自制扑痛的杂质检查1.展开系统预测 取扑热息痛纯品少许,加丙酮(或无水乙醇)完全溶解,取干燥薄层板点样,以氯仿:丙酮:甲苯(大约比例13

3、52 )展开,测定药物斑点Rf,调整丙酮加入量使Rf = 0.7为佳,此时采用的即为合适展开剂。2.样品杂质观察取自制扑痛少许,加丙酮(或无水乙醇)完全溶解,点样,展开,灯下观察杂质情况(多少、斑点位置及明暗程度等)。3.杂质限度检测取自制扑痛少许,于5ml容量瓶中加丙酮适量使全部溶解,以丙酮稀释至刻度,即为样品液。精密量取样品液适量,采用不同规格容量瓶(3个)以丙酮稀释100、150或200倍,得参比液1、2或3。干燥薄层板,同时取相同体积样品液和参比液点样,展开,灯下观察、比较,对比药物主斑点与杂质斑点。样品杂质斑点不深于参比液药物主斑点时即检得杂质限度。实验二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一、目的1

4、.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二、操作鉴别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检查游离水杨酸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

5、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 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6、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三、说明1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2.为消除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及稳定剂枸椽酸、酒石酸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故采用两步滴定法。第一次滴定:CH3COOHNaOHCH3COONaH2O第二次

7、滴定: 四、思考题1.简述鉴别试验的原理。2.检查游离的水杨酸时,为防止阿司匹林水解,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供试品中阿司匹林的限量。3.含量测定时,为什么要作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操作如何进行? 为什么加中性乙醇溶解供试品?如何制备中性乙醇? 4.你认为含量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才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实验三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分析一、目的1.掌握用薄层层析法检查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限量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内容(一)鉴别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50mg),加稀盐酸1ml,加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

8、性-萘酚试液数滴,生成橙红色沉淀。(二)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薄层层析法:精密量取本品,加乙醇稀释成每1ml中含盐酸普鲁卡因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氨基苯甲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30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l,分别点于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用苯冰醋酸丙酮甲醇(14114)为展开剂,展开后,取出晾干,用对一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2对一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100ml,加入冰醋酸5ml制成喷雾显色。供试溶液如显与对照品相应的杂质斑点,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三)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1ml于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9、,精密量取此稀释液10ml于另一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即每1ml含盐酸普鲁卡因10g),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3H20N2O2HCl的吸收系数(E)为680计算,即得。三、说明1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在冰醋酸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合而呈色。 四、思考题计算用TLC法检查对氨基苯甲酸的限量。实验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含量一、 目的1 熟悉HPLC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2 掌握外标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含量。二、 操作1 鉴别取本品内容物适量,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2 含量测定(1) 谱条

10、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pH5.0)(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水溶解后稀释到2000ml,用8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0.1)-乙腈(964)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约1.0ml;检测波长254nm。理论板数按阿莫西林峰计算应不低于1700。(2) 对照溶液配制:取阿莫西林对照品约3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pH5.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3) 样品测定: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pH5.0)溶解并稀释成每ml中约含0.6mg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20L注入液相

11、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莫西林对照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样品中阿莫西林(C19H19N3O5S)的含量。本品含阿莫西林(C19H19N3O5S)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三、说明1. 阿莫西林结构如下: 我国药典收载的相关制剂主要有片剂、胶囊剂及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实验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酊剂中乙醇含量一、 目的:1.熟悉气相色谱法中内标加校正因子测定含量的方法。2.了解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二、操作:1.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为横红)乙烯苯型高分子高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

12、入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进一步稀释),取上述三份溶液适量,各进样5次,应符合下述要求:用正丙醇计算的塔板数应大于700;乙醇与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上述3份溶液各进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变异系数不得大于2.0。2.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3.供试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从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上述两种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4.测定法取标准溶液与试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试品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

13、值作为结果。三、说明:1.在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溶液的色谱图中,内标物质峰的位置处应不出现杂质峰。2.标准溶液与供试溶液连续3次注样所得各次校正因子和乙醇含量与其相应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均不得大于1.5,否则应重新测定。3.选用其他载体时,系统适用性验必须符合本法规定。4.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计算公式为:n=5.54(tR/Wh/2)2 其中:tR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Wh/2为半高峰宽。 5.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tR2为相邻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W2为此相邻二峰的基线峰宽 除另有规定上,分离度应大于1.5。 6.拖尾因子(T)的

14、计算公式为:T= 式中: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1为0.05峰高处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7.校正因子(f)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m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mr为加入对照品的量。8.含量计算公式为: 含量(mi)=f 式中:f为校正因子; Ai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m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四、思考题 1.气相色谱分析中有哪几种定量方法?试简单阐述各方法的优缺点。 2.色谱系统适用试验的目的与指标是什么?3.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的选择原则有哪些?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