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460725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皮给药系统》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皮给药系统开放分类:医学医学名词自然科学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本词条由aiby116创建,已被浏览2220次,共有2位协作者编辑了1个版本。最新协作者:tiger-c,aiby116。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目录 1 发展 2 机理 3 特点 4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5 物理学方法 1 发展 2 机理 3 特点 4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5 物理学方法 6 药剂学方法 7 常见剂型 8 参考文献 透皮吸收实验仪器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ran

2、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简称TTS,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透皮给药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系统,鉴于其更人性化的给药治疗特点以及透皮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透皮给药系统 - 发展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

3、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中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中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中国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透皮给药系统 - 机理皮肤给药系统中,皮

4、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选择性的屏障。表皮特别是角质层是主要的屏障层,一旦它的保护功能丧失,大量的水溶性,非电解质分子会以上千倍的速度扩散入体循环,所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减少这一屏障层的阻碍。如果通过毛孔、毛囊皮脂腺,汗管等皮肤附属器进入体内,只占总量的0.1%。这种途径更适用于一些离子和大的极性分子。皮肤附属器等于提供了一个药物透过时的分流旁路,在药物达到稳态流量之前的短时间内这条途径很重要,另外,有研究发现聚合物和胶体粒子对皮肤毛囊,汗管等具有特殊的靶向性。角质层是一种紧密的结构,类似于“砖与水泥混合

5、镶嵌”的构造,组成了一座“墙”。亲水性角蛋白的角膜细胞组成了“砖”,被包埋在由神经酸胺的多层脂质层、脂肪酸、胆固醇、胆固醇酯组成的“水泥”结构中。大多数分子需经由细胞和细胞间的微小间隙进入体内。因此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就是要采用合理方法穿过这些间隙或打乱这种致密的结构,通过皮肤表层进入深层及体循环。透皮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 - 特点皮肤生理特征(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

6、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透皮给药系统 -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透皮给药基质皮肤条件:完整角质层、厚度、温度、水合作用。 药物性质:角质层亲脂;真皮亲水;高效透皮吸收药物亲水亲酯性近似分子量适中。基质的性质与组成:易释放,易扩散。其他: 药物的浓度、面积、次数、用药时间。透皮给药系统 - 物理学方法化学促进剂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对皮肤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应用于某些亲水性大分子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包括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波、激光等物理学促透方法得到了研究。物理方法促进透皮吸收具有其优点:不会与药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减少皮肤刺激和过

7、敏。1 离子导入 透皮吸收书籍离子导入(fontophoresis)是用生理学上可以接受的电流(0.1mA左右)驱动离子型药物透过皮肤的一种方法。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给药系统中,药物被放置于极性与其荷电性质相同的电极内,电流在电极表面转化成离子流,使具有一定荷电性、分子大小以及离子迁移数的多肤和蛋白质药物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药物的选取、PE、电流方式、电极是此项研究的关键因素。低聚核苷酸、两性霉素、酮洛芬等均有此类研究。离子导入具有很好的透皮促进作用。2 电致孔技术电致孔技术(electroporation,EP)是在适当高压短脉冲的电场处理下,细胞膜能发生可逆性电击穿,膜通透性瞬时增大,并

8、在一定时间恢复。电穿孔形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孔洞,在一段时间后由于类脂分子的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结构,孔洞自然消失。在透皮给药时,电致孔作用改变类脂分子的定向形成新的通路而增加渗透性,这项技术很适合多肽类药物的透皮给药。对于采用传统的被动扩散动力和离子导入法无法实现透皮给药的药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可望达到理想的促渗效果。电致孔法透皮给药具有以下优点:电致孔法是采用瞬时高电压脉冲,对皮肤无损伤,形成的孔道是暂时的,可逆的;电致孔法采用脉冲方式给药,有利于实现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程序化给药。王浩等考察了电致孔技术对离体裸鼠皮肤屏障的影响。 搽剂电致孔法与离子导入法都是通过在皮肤上外加电场,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但

9、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1)离子导入主要作用于药物,动力主要是加在皮肤上的电压降。电致孔法作用于皮肤,在脂质双分子层上形成暂时的孔道,引起皮肤渗透性的增加。(2)离子导入过程中,药物转运的通道主要是通过皮肤上己经存在的通道如皮肤附属器,电致孔中药物转运通道主要是通过在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和角化细胞膜产生新的孔道进行转运。(3)离子导入应用在皮肤上的电压降一般为0.1V-5V。而电致孔在皮肤上电压降大于100V。(4)在离子导入前,先加一个电脉冲,可以缩短离子导入的起效时间增加离子导入透皮给药效率。3 生物驻极体生物驻极体是指能够长期储存电荷并保持极化状态的天然生物材料,存在于新陈代谢的全过程,皮

10、肤、蛋白质、血液、DNA等均是生物驻极体,生物驻极体的改变会引起组织、细胞或分子等电结构的改变,而且会引起分子结构的改变,这就更有利于离子型药物透皮进入肌体。外源性驻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调控因子,可作为一种离子驱动源对皮肤提供静电场和微电流,调控皮肤的驻极态、电结构和增强离子型药物透皮吸收。崔黎丽等将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驻极体作用于小鼠皮肤,考察驻极体对水杨酸甲酯的透皮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负极性驻极体组水杨酸甲酯的皮肤通透流量增加1.55倍。驻极体对此类非离子型药物作用不是很明显,可能与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和微电流对药物分子静电力作用较弱有关。4 压力短波激光产生的压力短波(PWs)

11、可以通过高能量的激光产生高压推动药物进入皮肤。分子量小于40 kDa的药物更适合采用PWs促进其进入角质层。如甾类化合物、非甾类抗炎药等能有效的被转运入皮肤。而电磁波则可以使分子量可以达到2 Mda的大分子药物进入细胞质,这使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给药成为可能。Lee等制备了粒径1 mrn的F-8803微球,分散于含由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中,置于柔韧性很好的两端开口贮库中,一面与皮肤接触,周围密封,另一面以l mrn黑色聚丙乙烯膜盖封,激光束作用于膜上,产生压力波,可使微球进入皮肤角质层。5 超声波促透 面膜超声波促透(Sonophoresis)被定义为药物在超声波的微震荡下穿过活体皮肤进入软

12、组织。最近有许多研究表明超声波可明显促进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的透皮。一般应用于透皮的超声分为高频(0.1-15 MHz)和低频(20一150 KHz)。由于超声透皮的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频率,高频超声更多用于皮肤浅表层,这是为了减小局部毒性以及保证局部治疗的满意效果,如局部麻醉药、皮质类固醇、非甾类抗炎药等。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的透皮研究中采用频率为0.75-3 MHz的超声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低频超声则在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TTS中显示了很好的前景,这可能是由于空腔化作用与频率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所致。1972年,Griffin即实验证实250 KHz的超声波比1 MHz的更有利于氢化可的松的透皮。近

13、期研究中 250 KHz的超声波大量用于透皮研究,包括雌二醇、水杨酸、肾上腺皮质甾酮、蔗糖、水在内的不同分子量物质采用20 KHz,125mWcm-2,100 ms/S脉冲,每种分子量物质均取得了较好的透皮促进作用,说明低频超声在透皮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前景。6 高速微粉高速微粉经皮给药技术是将微粉化的药物以无针、无痛形式高速经皮注入人体的方式。而Powde Jeet系统利用超音速氮气流的能量将药物微粒瞬间加速穿透角质层进入皮肤。这样的给药方式具有其特殊意义,如针对特殊器官的靶向性,将疫苗注入表皮细胞,并且可以克服注射时引起的感染,特别是HIV和乙型肝炎等。透皮给药系统 - 药剂学方法1 TTS基

14、质对药物透皮的影响 TTS产品研究工作发现药物透皮吸收很大程度上受药物透皮系统中的赋形剂的影响,有些物质能够有效增加药物的透过率。压力敏感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PSA)粘合基质在透皮给药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除了起到粘合作用外,良好的生物适应性、与药物的化学相容性,也是其必须满足的性质,而这也就决定了透皮给药系统的性质。目前广泛用于TTS的三类基质为聚异丁烯类(PIB)、聚硅氧烷类(Silicone)和丙烯酸树脂类(Acrylic)。基质与药物的联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透皮速率。Kim等人制备他克林的透皮给药系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该工作对几

15、种促透剂及PSA对他克林透皮的影响作了考察,研究发现他克林的浓度与其透皮速率成正比例关系。PSA基质中,丙烯酸树脂类压敏胶对他克林的透皮有明显促进作用。近期TTS系统基质研究主要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改善TTS的透皮性能。一是开发新的聚合物,这些新开发的聚合物包括水凝胶、亲水聚合物、聚氨酯等。二是对常用的PSA进行针对使用途径的物理和化学修饰,物理修饰即在PSA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剂,与药物或基质产生协同作用,以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改善TDD与皮肤的适应性。化学修饰即将特殊结构的化学单体结合至PSA聚合物分子上提高透皮速率。较常用的PSA(如PIB、silieones、acrylic)一般为亲脂性体系,这些基质干燥后含水量较低(0.1)。因此亲水性的PSA得到了发展,这类化合物与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甚至可以不需要应用化学促透剂而使TDD具有较高的透皮速率。水凝胶是一种具有水溶胀性和水不溶性的交联聚合物,通常达到溶胀平衡时最低含水量为20%,如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毗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的平衡含水量为8-11%。这类交联聚合物由聚合物氢键合形成,因此具有很好的水溶性。有报道这类聚合物能吸收皮肤水蒸汽。基于这些特点,PVP-PEG水凝胶PSA得到研究。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在亲水性基质为载体的TTS中其透皮释放速率要远远高于亲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