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60204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孟凡礼,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一、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二、宪法与政治制度 三、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制度、政治制度,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以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行使为核心内容的一套正式规则体系,它以国家的存在为载体,由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予以确认,并具体表现为一定形式的国家权力配置模式;,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1、国家及其观念; 2、国家的阶级特性与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 3、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国家及其观念,、国家的字面意义;

2、、几种主要的“国家观”;,国家的字面意义,、中国古时的国家概念; 、西方社会的国家概念; 、英文中的不同概念:country、natation、natation-state,state,几种主要的“国家观”,、伦理国家观; 、法人国家观; 、神权国家观; 、契约国家观; 、“行为主义”的国家观;,伦理国家观,“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最高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得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团体。” 政治学,法人国家观,“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共同体。”

3、 论共和国论法律,契约国家观,“行为主义”的国家观,、多元主义国家观; 、精英主义国家观; 、新保守主义国家观; 、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国家观;,国家的阶级性对于政治制度阶级性的决定作用:,、在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国家里,政治制度往往会成为实施阶级统治的必要工具; 、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阶级结构状况和阶级斗争状况;,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4、“巡游王权”与“个人王权”,所谓的“巡游王权”,是指国王常常率领王廷“巡游”王国各地,既督察、威慑镇守地方的公爵、伯爵等大贵族,以确保王令的传达与贯彻;又便于在王室分布于各处的庄园就地消费,以克服因交通不畅、商品经济不发达而造成的转运所需物资的困难;,所谓的“个人王权”,是指国王仅仅是凭借个人的声威、意志、策略与精力,依靠少数私家臣仆来统治;,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的横向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制度的纵向权力关系;,政权组织形式,“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

5、,就不能代表国家。” 新民主主义论,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剥削阶级的政体形式:君主制、共和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共和制;,剥削阶级的政体形式,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绝对君主制、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共和制: 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制;,等级君主制,、其主要特征是建立了由僧侣、大封建主、普通贵族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会议由国王自行决定召集; 、其主要权力是批准或拒绝国王的政府征收新税,对国王的权力有所牵制,但没有立法权,其决议对国王没有强制约束力;,二元君主制,在这种政体下,君主仍然掌握较大的实际权力,尤其是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

6、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议会君主制与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即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制度的纵向权力关系,单一制: 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力和威权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联邦制: 联邦制就是指由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州构成的统一国家;,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特征,、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法律体系;

7、、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 、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接受中央权力管辖; 、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联邦制基本功能,借助权力分立与平衡在联邦与成员国之间划分国家权力; 、通过领土单位自治来保护少数; 、整合异质社会,特别是在保持领土单位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整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整合; 、通过功能性的分工(分层负责)圆满履行国家的职责;,宪法与政治制度,1、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 2、政治制度与宪法关系的三种类型;,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西方国家宪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宪法思

8、想的历史发展; 、宪法与政治制度在宪政中的融合;,西方国家宪法思想的历史发展,、古希腊时期:宪法为整个城邦的政治秩序; 、古罗马时期:“宪法”一词被用来表示皇帝的各种诏令和谕旨,借以区别由市民议会和元老院通过的法律文件; 、中世纪:开始出现以“根本法”限制王权的特征; 、1418世纪:近代宪法思想的形成时期;,古希腊时期,“政体(宪法)为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其中尤其着重于政治所由以决定的最高治权的组织。” 政治学,中国宪法思想的历史发展,、中国古时的宪法观念; 、近代意义宪法在中国的产生;,中国古时的宪法观念,法度、典章: “宪”、“宪令”和“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就已出现,但一般指法度

9、、典章。如“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等等。,代指官员: “宪”有时也指朝廷派驻地方的高级官员,如清代称抚藩臬三司为三大宪;,近代意义宪法在中国的产生,、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颁布宪法大纲; 、1911年3月11日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47年以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宪法与政治制度在宪政中的融合,、宪法成为调节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最高准绳; 、宪法为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实体和程序规范; 、政治制度为宪法精神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政治制度与宪法关系的三种类型,、以制定新宪法的方式确立新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不涉及宪法更迭; 、修改或制定

10、新宪法,基本政治制度保持不变;,美国宪法特点,、在立宪观念上,美国的制宪者们着力强调宪法的最高效力和最高权威性; 、在修宪的态度方面,制宪者们极为谨慎,为此制定了近乎苛刻的修宪程序; 、完善的司法解释体制适时赋予宪法以新的含义,使之顺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实际;,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1、行政集权民主制主导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2、宪法规范政治制度、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日益增强;,行政集权民主制主导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行政集权民主制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 、共同参与民主制初见端倪;,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基本特征,、仍然保留着代议民主制的普选制、议会制、内阁责任制等民主形式及其设施; 、议会的

11、权力已大大地削弱,传统的议会制已不复存在,行政集权民主制不是议会立法行政执行,而是行政执行自己制定的法律,议会只是授权或起通过认可的作用,不是议会监督行政而是行政监督议会 ; 、行政权力大大加强,行政首脑成为权力的中心,传统的内阁责任制实际上已经成为总理或首相个人责任制,行政权力几乎已经管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权力的容量”以及职能机构和官僚队伍已经达到空前庞大的程度;,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出现背景,、代议民主制出现危机。政党作为代原动力机制,走向商业化操作,不能为民众服务; 、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公民的民主愿望大大提高了,可以实行更直接的民主参与形式; 、物质条件的改善为共同参与民主制提供了可能性,如现代交通、通信、网络的发达等等,通过这些现代手段人们可以不需要代表直接表达意愿而直接行使权利;,宪法规范政治制度、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日益增强,、宪定公民权利在内容上得到扩展; 、宪定公民权利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展; 、社会弱势群体的宪定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