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83993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7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众、顺从与社会修正(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從眾、順從與 社會影響,本章綱要,第一節 從眾 【一】經典研究 【二】信息性社會影響 【三】規範性社會影響 【四】多數影響 【五】少數影響 第二節 順從 【一】社會權力基礎 【二】順從技巧:策略或陷阱 【三】自我主見:人們何時會說不?,本章綱要,第三節 服從 【一】服從權威 【二】服從原因與違抗理由 第四節 社會影響的連續體 【一】社會影響理論 【二】人性觀點,人們的想法都一樣,並不一定最好;意見不一致,才有了賽馬。 Mark Twain 在這個世界上,99%的人是傻瓜,剩下的則很可能受到傳染。 Thornton Wilder, The Matchmaker,“When you thi

2、nk of the long and gloomy history of man, you will find more hideous crimes have been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obedience than have been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rebellion.“ C. P. Snow, “Either-Or“ 當你回顧人類漫長而陰暗的歷史時,你會發現:因服從之名而犯下的罪惡,遠比因反叛之名犯下的罪惡更多。,沒有女人會抱怨自己身材太瘦或錢太多。 Wallis Simpson, Duchess of Windsor

3、即使你可以令一頭羊以後腳站立,仍無法使牠成為一個人。但是,如果你能令一群羊以這樣的姿勢站立,即可使牠們變成一群人。 Sir Max Beerbohm, Zuleika Dobson,摘要,從眾、順從與服從是社會影響的三種類型,但它們帶給個人的壓力程度卻不盡相同。有時,我們受他人影響而自己卻未察覺。對於社會心理學者而言,從眾行為的本質是:人們因受真實或想像的他人影響而改變自我的想法與行為。 當人們不知該怎麼說或如何做才是正確或最好時,可能產生信息性社會影響。它是人們相信他人言行正確,且將它們看成重要信息來源,並據此選擇合適的行為方式。,摘要,規範性社會影響的發生是希望被接受的需要。即使在明確的情

4、境下,規範性社會影響也可能發揮作用。換言之,即使個人知道自己的反應是錯的,但也會因規範性原因而遵從他人。 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微妙的暗示我們順從:什麼是正當的,而且選擇遵從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我們也常做他人希望我們做的事,因為他們明顯要求我們服從。,第一節 從眾,所謂從眾(conformity),是指因真實或想像的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知覺、意見與行為而和團體規範一致的趨勢。 一、經典研究:黑暗中的猜測與白晝裡的明確 在社會心理學上,探討從眾研究的兩個早期經典研究是Sherif(1936)的黑暗中的猜測研究與Asch(1951)的白晝裡的明確研究。,第一節 從眾,Sherif(1936)的實驗是:

5、要實驗參與者獨自坐在一個暗房中,並集中注意力於一個光點,然後多次估計光點移動了幾厘米。有趣的是:那個光點其實並沒有真的移動。它看來好像動了,是因視察的錯覺,我們稱之為自動效應(autokinetic effect)。(no reference, Russian officer, UFO, pilot in the night) Asch(1951)質疑從眾是否只發生於模糊的情境中,倘若刺激的情境很明確,人們是否還會從眾?,第一節 從眾,Asch認為:當人們面對清楚情境時,會信任自己的知覺,做獨立的判斷,即使團體的所有成員與他們的判斷不一致,亦是如此。 很多時候,雖然人們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6、團體的選擇是錯誤的。但是,當他們被要求公開反應時,仍然會從眾的選擇與他人一樣的錯誤答案。,第一節 從眾,從眾有兩個主要理由:為了正確與為了被喜歡。 當說服溝通來自一個有知識、值得信賴與受人歡迎的人時,個人比較會受影響。 同樣的,當人們認為團體是正確,而且希望被該團體接受、喜歡時,通常會比較順應團體行為。,第一節 從眾,人們較會從眾或獨排眾議的情況牽涉到: (一)團體規模(group size):指團體人數的多寡。倘若房間中有五個人,如果只有一個人覺得冷,他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覺知。 (二)團體一致性(group unanimity):個人面對大多數人意見一致時,會有很大的從眾壓力。團體若非意見一致

7、,則從眾力量會明顯降低。,第一節 從眾,(三)對團體的承諾(commitment to the group):個人對某團體的承諾愈大,順應團體標準的壓力也愈大。 (四)個人化希求(the desire for individuation):公開做不同於其他人的事情,個人意願顯現有個別差異。有些人喜歡融入團體、依循團體意見;有些人則喜歡突出。,第一節 從眾,二、信息性社會影響:確認真實情況的需要 信息性社會影響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規範性社會影響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當我們把他人視為行為指導的信息來源從而順應其行

8、為時,這種影響即稱為信息性社會影響。,第一節 從眾,在那些情況下,人們最可能因為信息性社會影響而發生從眾行為? (一)當情境模糊不清時:在相當程度上,會使人們以他人作為訊息的來源。當自己不確定什麼是正確反應、適當行為與正確觀點時,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愈不確定,就愈會依賴他人。 (二)當情況處於危機/急時:促使人們以他人作為訊息來源的一個影響因素;往往與情境模糊一起發生。危機/急時,通常沒有時間思考該採取什麼行動。,第一節 從眾,(三)當他人是專家時:在情境模糊下,個人擁有愈多的專業知識,其指導愈有價值。然而,專家並非總是訊息的可靠來源。 我們應如何分辨他人訊息來源的正確性,又何時該抗拒或抵制

9、其影響? 首先,抗拒或抵制不正確或不合理的信息性社會影響是可能的。 其次,決定是否從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這將影響人們如何界定現實。 第三,他人對情境的反應是否比自己的反應更合理?,第一節 從眾,三、規範性社會影響: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社會規範(social norms)是指:團體有關可接受的行為、價值與信念的內隱或外顯規則。我們為了獲得他人喜愛與接納而從眾,此時,他人影響即為規範性社會影響。 團體對成員行為有一定的期望,受歡迎者是順從規則者,不順從的成員則被認為標新立異與反常份子。規範原因引發的從眾行為,並非因我們以他人作為信息來源,而是為了不引人側目、不被他人嘲笑或遭到社會排除或陷入困境。,第

10、一節 從眾,四、多數影響 當社會壓力強度加大,而又不確定該如何行為表現時,往往會有從眾行為發生。 社會影響下的從眾行為取決於三個因素: (一)團體強度:該團體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如何? (二)接近性:當團體企圖影響個人時,個人與團體的時空接近程度怎樣? (三)人數:團體有多少人?,第一節 從眾,什麼因素會形成人們的壓力與不安全感? 五個主要因素: (一)團體規模:當團體規模的數量增加時,從眾行為也會增加。然而,一旦團體人數達到4或5人,從眾行為不會再增加太多。換言之,並不是一個極大規模的團體方能製造出規範性社會影響。 (二)規範關注焦點:較諸無舉足輕重的團體,那些深刻吸引我們並強烈認同的團體規範,

11、會對我們施加更大的規範性壓力。,第一節 從眾,(三)團體中沒同盟時:除非自己擁有同盟,否則,在一個團體中,要抗拒或抵制全體一致的社會影響是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四)個人特徵:自尊較低者特別容易從眾,或許因為害怕遭到團體拒絕與懲罰。 (五)團體文化屬集體主義時:集體主義文化更強調團體而非個人。在美國,從眾是一種負面的特徵,但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它則是一種受到尊重的特質。,第一節 從眾,五、少數影響 若要抗拒或抵制規範性社會影響時,該如何做? (一)認清自己在做什麼?他人在場是否會導致你偏離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 (二)採取行動:克服遭人嘲笑、陷入尷尬或被人排斥的心理障礙。 (三)尋求同盟:若

12、是自己處於一種不願附和他人卻又害怕遭到排斥的情境,應試著尋找另一個與自己想法接近的個人或團體,以抗拒或抵制規範性壓力。(同志),第一節 從眾,如果個人因長期服從團體規範而獲得足夠的信用,則過去的從眾行為會允許個人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偏離團體規範,也不會受到團體懲罰。這有趣的現象,即是特異信用(idiosyncrasy credits)。 個人或團體中的少數人也能影響多數人之行為或信念的情況,即稱為少數影響(minority influence)。其中的關鍵在於:抱持少數觀點者需在一段時間內表達相同觀點,而且少數人群體內部成員必須彼此認同。,第二節 順從,當我們感激請求者,因為他們可能幫助我們或有利

13、於我們時,互惠性規範(norm of reciprocity)常會使我們顯現順從。 公開順從(public compliance):在公開場合順應他人的行為,但在私底下,不一定相信他人的所言所行。 私下接納(private acceptance):由於真誠的相信他人言行的正確性而順應他人的行為。,第二節 順從,一、社會權力基礎 六種主要社會權力基礎,是個人可用以影響他人的資源 : (一)獎賞(reward):提供或承諾正向結果為基礎的權力;藉由獎賞的提供,達成個人想要的目標。譬如說,公司老闆提供獎金給在假日完成某計劃的員工。 (二)強制(coercion):提供或承諾負向結果為基礎的權力;範圍

14、從實際暴力、懲罰脅迫至不贊成的細微表示。譬如說,學生上課總是遲到、早退,老師以當掉的懲戒行動作為威脅。,第二節 順從,(三)專家(expertise):以專門知識、訓練、技術或能力為基礎的權力,因為聽從專家建議可幫助我們達成個人目標。譬如,醫生建議每天服用三包藥以治療疾病,不管是否知道該藥物成份或療效,通常會照著醫療指示做。 (四)資訊(information):以訊息內容為基礎的權力,它常以資訊或條理論點企圖影響他人。譬如,某位朋友告訴你:你最喜歡的演唱團正在西門町舉辦演唱會,以影響你去參加。,第二節 順從,(五)參考權力(reference power):通常發生於我們認同或佩服某人或團體

15、,而想要與他們一樣的情況。譬如說,年紀小的弟弟尊敬自己的兄長,而想模仿其言行舉止。(代言、名嘴) (六)合法權威(legitimate authority):一種以權利或權威為基礎的權力,它可要求個人或團體做某種行動。譬如說,在大多數的家庭裡,父母覺得他們有權利要求孩子何時該上床睡覺。雖然孩子可能對上床時間討價還價,但常會接受父母訂下的規定。,第二節 順從,二、順從技巧:策略或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有四種順從技巧是置基於兩個步驟的要求:第一個步驟是設定策略或設下陷阱,第二個步驟則是設法引出順從的事實。 對於順從的特定技巧,社會心理學者探討人們用以獲得重要的順從技巧包括:,第二節 順從,(一)腳在

16、門檻(the foot in the door): 誘使他人先同意某個小要求,等答應之後,他通常較會同意其他較大要求。 廣告活動常用此一策略說服消費者做些與產品相關的事情,例如填寫問卷或抽獎。此模式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可幫助目標對象以某種方式來界定大要求。,第二節 順從,(二)低空拋球(low-balling): 個人依據不完整的訊息而被要求同意某事,稍後再被告知完整的情況,此一策略稱為低空拋球技巧。 這種技巧有效的原因是:即使原來的規定已改變,但因已先承諾某個行動,他就不願退縮或反悔。,第二節 順從,(三)門在臉上(the door in the face): 這是與腳在門檻技巧相反的策略,亦即先提出一個非常大的要求,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可增進他人對此小要求的順從。 此一策略是先要求天上明月,然後再退而求其次。當你買數千元衣服可討價還價時,一開始就應要求多一點。當你降低你的要求時,對方便認為你已讓步,最後的要求似乎已變得較小了。,第二節 順從,(四)不僅如此(thats not all, folks): 利用社會學想像:有位銷售員向顧客說明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