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8335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洞辉过秦论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说课稿,九中语文组 于洞辉,第一 说教材 第二 说学情 第三 说模式 第四 说设计 第五 说板书 第六 说评价 第七 说开发,我的说课流程,说教材,必修三,阅读 鉴赏,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梳理探究,这篇课文为高中阶段的小说鉴赏拉开了序幕,为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生动案例,为名著导读打开了一扇窗,为后面的小说学习铺平了道路,可谓一石数鸟,一举多得。地位举足轻重。,说学情,读不懂,没有兴趣,谈不上鉴赏,被动学习,很少能够读懂讽谏意义,关注过红学研究的凤毛麟角,过秦论,说模式,落实基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六环节,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说设计,环节1 :导入新课

2、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进行讨论) 依据: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节环2 :落实基础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简介 播放过秦论录音 找出课本中的生字词 解决字词问题,环节3 整体感知 1、请全班同学齐读全文 2、出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每一段的大意? 3、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4、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 5、分组讨论各段主要讲了什么? 6、

3、老师点拨、归纳总结出各段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7、教师板书文章脉络,(一) 操 作 方 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 问题1:“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问题2:作者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精读课文,要求读透)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 研读赏析,环节5 拓展延伸,拓展1:由“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联想古代哪些帝王行仁政,哪些

4、帝王施暴政,仁政与暴政产生了怎样不同的结果。 教师通过分析两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 拓展2:我们现在讲“和谐”,国家希望给人民安定祥和幸福的生活,那么你们认为怎么样才能和谐?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从教育、伦理、法律、民主等方面进行点拨,回归现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环节6 课后作业 知识+技能 知识类,例如: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兵:收天下之兵(兵器) 制其兵 (军队) 好处:巩固知识点 2、背诵课文后三段。 技能类,例如: 1、以“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好处:发挥学生想象力,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说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板书要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说评价,环节4中的配乐朗读将成为课堂的亮点,不足之处:单独提问学生较少,说开发,课程资源,教学工具,老师,学生,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对诗歌鉴赏方法和诗人的已有认知,范读,鉴赏示例,黑板,说课结束! 谢谢!,敬请批评和指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