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83023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与方剂》ppt课件(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常用中药与方剂,二、清热药与清热剂,二、分类:,三、注意:清热药多苦寒,易伤阳气。,一、概念:药性寒凉,能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虚热 清热解暑 清热明目,石膏(含水硫酸钙),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胃热:肺热咳喘 胃火牙痛 3、收敛生肌:疮疡湿疹 水火烫伤,1、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热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也用于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生用:打碎先煎 煅用:研末,1560g,知母,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 3、滋阴润燥:阴虚火旺 阴虚消渴,612g,其他清热泻火药,1、清三焦之火:栀子 2、清

2、肝胆之火:龙胆草、夏枯草 3、清心火:淡竹叶 4、清肺胃之火:芦根、天花粉,金银花,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2、清热解毒药:热毒(红、肿、热、痛),1030g,记载皇太后慈禧用金银花洗面保养肌肤、养颜美容,宫廷秘方延寿丹就是以金银花为主,金银花茶,“双花”、“忍冬花”,连翘,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 3、消肿散结,615g,清热解毒用青翘; 疏散风热用黄翘; 清心泻火宜用连翘心,疮家圣药,银花、连翘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不同点:连翘尚能消肿散结作用,被称为“疮家圣药”。,蒲公英,1、清热解毒:热毒 2、消痈散结:乳痈、痄腮 鲜品

3、捣烂外用治疗乳腺炎、腮腺炎。,黄花地丁、婆婆丁,310g,本草新编:“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其他清热解毒药,1、大青叶:善于凉血消斑,治疗热毒发斑 2、板蓝根:善于凉血利咽,治疗咽喉肿痛 3、鱼腥草:善于消痈排脓,治疗肺痈 4、败酱草:善于消痈排脓,治疗肠痈 5、射干、山豆根:善于利咽消肿,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黄芩,1、清热燥湿(生):湿热证 2、泻火解毒(生):痈肿疮毒 3、清热安胎(炒):胎热不安 4、凉血止血(炭):血热吐血,310g,3、清热燥湿药:多苦寒,主治湿热证,善清上焦之热(肺热),黄连,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清热泻火:清心、胃、肝火 善清中焦之火 3、清热

4、解毒:热毒疮疡 外用:治疗皮肤湿疹;耳内疖肿;中耳炎,“治痢良药”,310g,黄柏,1、清热燥湿:湿热痢疾 2、滋阴降火:阴虚火旺 善清下焦之火 3、解毒疗疮:疮疡肿毒,310g,黄连、黄芩、黄柏区别,相同点: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治疗湿热和热毒疮疡证。,黄芩善清上焦之热 黄连善清中焦之火 黄柏善清下焦之火,不同点:,4、清热凉血药:营血分实热,生地,1、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2、养阴生津:热病伤阴 阴虚内热,1015g,5、清虚热药:适用于阴虚内热证,青蒿,1、清虚热:阴虚内热证 2、清热解暑:暑热伤阴 热病伤阴,6、清热解暑:适用于暑热证,荷叶 西瓜翠衣 绿豆,7、清热明目:适用于肝热

5、或风热目疾证,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清热明目、疏散风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青箱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肝养肝、明目退翳,清热剂,概念:凡以凉性、寒性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 为清热剂。,注意事项:注意寒凉药物久服易败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 应配伍健脾和胃之品。,白虎汤,【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等属气分热盛者。,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6、。大热烦躁、心烦失眠、痈疡疔毒,用于治疗肺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等属热毒证者。,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功用】泻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胁痛口苦、耳聋耳鸣,阴痒阴肿 用于带状疱疹、高血压、结膜炎等,青蒿鳖甲汤,【组成】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虚热证。夜热早凉,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结核、恶性肿瘤有上述症候者。,用于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肺结核、恶性肿瘤等属阴虚内热者。,常用清热中成药,、清热泻火类:龙胆泻肝丸 清胃黄连丸 、清热燥湿类:香连丸 四妙丸 、清热

7、解毒类:黄连上清丸 牛黄解毒丸 、清热凉血类:复方大青叶合剂 、清热祛暑类:藿香正气水,清热药复习,1、下列同时具有清热解毒和疏散风热的药是? A桑叶 B银花 C 菊花 D 连翘,2、下列哪味药被称为“疮家圣药”? A桑叶 B银花 C 菊花 D 连翘,3、下列哪味药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收敛生肌? A石膏 B知母 C 栀子 D 连翘,4、善于清中焦之热的药是? A黄连 B黄芩 C 黄柏 D 栀子,4、具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白虎汤 C 龙胆泻肝汤,5、具有清虚热作用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白虎汤 C 龙胆泻肝汤 D青蒿鳖甲汤,三、泻下药与泻下剂,定义:引起腹泻或滑利

8、大肠促使大便排出的药物,大便不通 实热内盛 水肿停饮,峻下逐水药 攻下药 润下药,注意:峻猛或有毒,易伤正气,不可久服。,适应症,分类:,大黄,泻下攻积(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热毒内盛) 凉血止血(出血证) 活血化瘀(瘀血证),(一)攻下药:热结便秘和里热证,生用力猛;熟用性缓;炒炭止血力强;酒制活血化瘀 用法:后下,“将军”(川军),现代:益寿、美容(醋调,灭瘢痕),芒硝(十水硫酸钠),软坚泻下(热盛便秘) 清热消肿(咽喉肿痛) 外用治乳痈、可回乳,冲服,朴硝、皮硝、牙硝、玄明粉,润下药,以种仁类多 火麻仁 郁李仁 桃仁 柏子仁,其他泻下药,1、番泻叶:泻热通便,水泡服 2、甘遂:有毒,入丸

9、散0.5-1克 3、芫花:有毒,入丸散0.3-0.6克 4、巴豆:有毒,入丸散0.1-0.3克,大承气汤,【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常用泻下中成药,、寒下类:三黄片 、温下类:三物备急丸 、润下药 麻仁润肠丸,四、温里药与温里剂,定义:药性温热,温散里寒的药物,适应症:寒邪内侵;阳气衰微,药性燥烈,易伤津液,中病即止,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补火助阳(脾肾阳虚) 散寒止痛(风寒湿痹),先煎,附子配人参:休克虚脱 配干姜:心衰 配黄芪:气虚自汗,上温心阳 中温脾阳 下温肾阳,

10、干姜,温中散寒(脾胃虚寒) 回阳通脉(心肾阳虚)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干姜与生姜区别,相同点:,不同点:,均为辛味药,具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生姜解表散寒、止呕,为呕家圣药,干姜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理中丸,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白术,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用于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当归四逆汤,组成:桂枝 细辛 当归 芍药 通草 炙甘草 大枣,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受寒证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痛经,温里常用中成药,、温中散寒类(脾胃虚寒证):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回阳救逆类(亡阳证):

11、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温经散寒类(经脉虚寒证):温经丸 艾附暖宫丸,五 理气药与理气剂、和解剂,定义:以舒畅气机、行气解郁,消除气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症:气滞,注意:辛散温燥,易耗气伤阴,脾胃气滞 肝郁气滞 肺气壅滞,陈皮(橘皮,成熟果实),理气健脾(脾胃气滞) 燥湿化痰(痰湿壅肺),青皮(未成熟果实),疏肝理气(肝郁气滞) 消积化滞(食积气滞),性质峻烈,善沉降,陈皮与青皮鉴别,相同点:,同出一物,均能理气,治疗气滞证,不同点:,陈皮,成熟果实,性缓升浮 青皮:未成熟果实,性猛沉降,枳实(橙子,幼果),破气消积(食积气滞) 化痰散结(痰浊阻滞),香附,疏肝理气(肝郁气滞) (脾胃气

12、滞) 调经止痛(月经不调),调经要药,逍遥丸,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两胁疼痛、月经不调,妇科调经基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乳腺增生,、舒肝行气类:越鞠丸 逍遥丸 、理脾和胃类:香砂六君子丸 槟榔顺气丸,常用理气中成药,泻下、温里、理气重点复习,1、具有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的药是,A干姜 B肉桂 C 附子 D 小茴香,2、具有泻下通便、活血化瘀的药是,A大黄 B芒硝 C 番泻叶 D 巴豆,4、善于疏肝理气,为“调经要药”是,A陈皮 B青皮 C 香附 D 檀香,3、善于理脾胃气滞,具有理气健脾

13、、燥湿化痰的药是,A陈皮 B青皮 C 香附 D 檀香,六 理血药与理血剂,定义:能调理血分,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 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适应症:用于血虚、血瘀、出血、血热,分类:活血化瘀药、止血药,一、活血祛瘀药(血瘀证),川芎,活血行气(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祛风止痛(头痛),“头痛必用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如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 华佗再造丸(川芎、冰片、吴茱萸),丹参,活血调经(月经不调) 祛瘀止痛(心腹刺痛) 养血安神(热病伤阴) 凉血消肿(疮疡痈肿),“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其他活血

14、化瘀药介绍,1、桃仁、红花:均能活血化瘀,桃仁尚润肠通便 2、乳香、没药:消肿生肌,外用治疗跌打损伤 3、益母草:善于活血调经,用于血瘀痛经、产后腹痛 4、三棱、莪术:破血行气,用于癥瘕积聚,二 止血药,三七(田七、滇七),散瘀止血(出血有瘀滞)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胸痹、瘀痛),研末冲服,云南白药:三七、麝香、草乌等,西洋参、三七、人参是人参属三大名贵药材,止血之神药:上、中、下出血皆效,常用理血中成药,1、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 冠心苏合丸 复方丹参片 2、活血调经类:当归调经丸 益母草流浸膏 3、活血消癥类:桂枝茯苓丸 4、通经下乳类:下乳涌泉散 5、疗伤止痛类:跌打丸 三七片 三七伤药

15、片,七 补益药与补益剂,定义:补益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补阴药 阳虚-补阳药,内有实邪或气盛体壮者忌用。文火久煎。,分类:,一、补气药,定义:以补气为主要作用,用于气虚证。,脾气虚 肺气虚,分类,人参(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百草王),1、大补元气,复脉固脱(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补虚第一要药,2、补脾益肺(脾肺气虚),3、益气生津(热病伤阴),4、安神益智(血不养神),单煎,人参滥用也害人 用之不当,不异砒霜 导致高血压、失眠,黄芪,1、补气升阳,益气固表(脾肺气虚;气虚自汗),2、托毒生肌(气虚痈疖脓成不溃),3、利水消肿(气虚水肿,消蛋白尿),4、益气

16、活血(气虚血瘀中风),白术,1、健脾益气(脾虚诸证),2、燥湿利水(脾虚水停),3、固表止汗(气虚自汗),4、益气安胎(脾虚胎动不安),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止泻炒黑,山药,1、补脾益肺(脾肺虚弱),2、固肾益精(肾虚遗精),3、益气养阴(消渴病口渴多饮),药食兼宜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 现代善治糖尿病,薯蓣,“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能止大便,且又为寻常之物,以之作粥,少加砂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甘草,国老,1、益气补中(心气虚、脾虚诸证),2、润肺止咳(各种咳嗽),3、泻火解毒(痈肿疮毒;药物或食物中毒;咽喉肿痛),4、缓急止痛(筋脉拘急),5、调和药性,生用解毒; 炙用补虚,“诸药中甘草为君, 治七十二种乳石毒, 解一千二百草木毒, 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二、补血药,定义:以补血为主要作用,用于血虚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