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74524570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潢川县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2 某的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B. 、C. 、D. 、3 已知:(1) Zn(s)+ O2(g)=ZnO(s)H=-348.3kJmol-1(2)2Ag(s)+ O2(g)=Ag2O(s)H=-31.0kJmol-1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 -379.3kJmol-1 B. -317.3kJmol-1C. -332.8kJmol-1 D. +317.3kJm

2、ol-14 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l2、K2SO4、CaCO3、NaOH、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成份,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aCl2,CaCO3一定存在,NaOH可能存在BK2SO4、CuSO4一定不存在CK2SO4、NaOH、CaCO3、BaCl2一定存在,K2SO4可能存在DC为单一溶质溶液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沸点低于丙烷B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2-丙烯D对二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6 【2017天津卷】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

3、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7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和乙醇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医疗上常用作消毒杀菌C乙稀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氧化反应D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氨水清除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在皮肤上的苯酚 C用食醋清除暖瓶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D用碳酸钠溶液清除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9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

4、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 4NO2(g) + O2(g) H +Q kJ/mol (Q0),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s050010001500c(N2O5)/mol/L5.03.52.5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610-3mol/(Ls)B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25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5Q kJD其他条件不变,若开始时c(N2O5)10mol/L,则达平衡后c(N2O5)5mol/L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 石墨 B. 液态HCl C. 葡萄糖 D. 熔融的Na2CO311能源

5、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B火力发电C发动机中燃料燃烧D中国古代制陶12【海南化学】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 B石油裂解制丙烯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 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能被银氨溶液氧化B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 H2发生加成反应14250和时,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 是吸热反应B. 是放热反应C. 是熵减少的反应D. 熵增大效应大

6、于焓效应15【2017届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乙醇能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B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混在乙醇中的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除去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调制各种浓度的酒D由于乙醇易挥发,所以就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1611.2g铁粉与2.2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在标况下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是A11.2L B5.6L C4.48L D2.24L17下列有关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中阴极处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B

7、. 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C. 装置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D. 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18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CHO,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种 B6种 C7种 D9种19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B. 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C. 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D. 燃烧热

8、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沉淀,此沉淀是BaSO3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溶解D在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褐色胶体变为棕黄色溶液二、填空题21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I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实验一: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1滴品红2 mL溶液试管中的液

9、体现象a0.1 mol/L SO2溶液(pH=2)溶液逐渐变浅,约90s后完全褪色b0.1 mol/L NaHSO3溶液(pH=5)溶液立即变浅,约15s后完全褪色c0.1 mol/L Na2SO 3溶液(pH=10)溶液立即褪色dpH=10 Na2CO3溶液红色溶液不变色epH=2 H2SO4溶液红色溶液不变色(1)SO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_。(2)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3)实验d的目的是_。(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II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5)甲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pH=1

10、0时,溶液颜色不变。 乙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 (6)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可逆。 步骤一: 步骤二:步骤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22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2D(g),开始时A为4 mol,B为6 mol;5 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 mol。请计算:(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_;(2)5min内D的

11、平均化学反应速率_;(3)B的转化率_;(4)反应后容器中的总压强与反应前总压强之比为_。23(1)在25条件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_。A9 B13 C1113之间 D911之间(2)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_。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_,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反应在_温度下达到平衡。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