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52356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表象想象思维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中 表象、想象、思维与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学习表象、想象、思维的概念 及其过程和规律,掌握表象、想象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有关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表象与体育教学 (一) 表象概念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例:当提起某个人或一个动作名称,虽然不在眼前但脑海中会呈现出来)包括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过程,因此,没有感知觉就不能形成表象。,其分类与感知觉一致,如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空间表象、时间表象、运动表

2、象等。 (二)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在体育课上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不可能事事都从感知开始,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通过适当的生动的语言引导,引起学生恢复必要动作形象,以利于理解和掌握新的运动技术动作,这便是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另外,由于表象能够保持过去感知的对象,所以,在头脑中我们可以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与当前事物进行对比,促进新的感知对象的掌握和提高。 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反映为运动表象。 1. 什么是运动表象? 是指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运动技术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位置、动作力量、方向、幅度和速度等。分

3、为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2、在技术动作形成的三个阶段运动表象的作用(记) 学习阶段 掌握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 神经系统 泛化 分化 动力定型 运动表象 模糊不清 逐渐清晰 非常清晰 本体感觉 “黑暗感觉” : 完全明朗 控制与调节 差,有多余动作 逐步提高,多余动作 很强、自动化,能 肌肉的能力 不协调 减少,日趋协调 轻松省力省时敏捷而 协调地完成 能量消耗 很大 减小 合理使用 发现错误 没有 提高 能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的能力,(三)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1表象的形象性:即直观性(例:看一场精彩球赛,运动员出色技巧会在脑中保存很久)。在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中,

4、一般都是依靠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回忆学过的动作,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如果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运动表象,就不能准确性的掌握技术动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将运动表象练习重要环节来完成。,2表象的概括性:指表象所反映的是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概念是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之上的,表象的概括水平愈高,它就愈接近于概念水平。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概念,不仅要尽量丰富学生的表象,而且还要尽可能提高表象的概括水平(举例:动作要领的口号诀式概括记忆)。,二、想象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想象概念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5、其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例:体操中自由动作的选择加工)对于人的创造性劳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想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无意想象;二是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想入非非”、“梦”。“跳伞运动员象花象云。 2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词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等的示意,反映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例:根据一整套新编的体操图例和文字说明,我们便能知道这些体操动作如何来做,“体育绘图”),(2)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例:体操比赛中的一些新动作,田径比赛中的一些新技术等 ) (3)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例:科幻中的幻想,个人愿望等) (三)想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1. 作用 (1)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 想象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在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再造想象,形象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亲身感知的事物,可以使学生接受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习技术动作。(例:在训练中教练参考一些先进技术的文字说明或训练法等

7、对运动员实施训练,“好的运动员不一定有技术好的教练,运动员的成绩大部分都超过其教练”),(2)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创新) 想象是认识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没有创新,学生就不会有什么求知欲望,也就不能开动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创造想象,增强学习活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旧的框框和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主动积极,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未来从事创造活动。,2培养 (1)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第一,教师运用生动语言;第二,正确示范;第三,多观摩。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第一,不断向学生设立问题情境;第二

8、,通过实践发展创造想象;第三,运用原型启发。 (3)引导学生把幻想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积极投入。,三、思维与体育教学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思维反映的内容不属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关系,而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关系。,(二)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以实际的肌肉动作去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2形象思维,是利用直观形象和已有表象来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念动训练) 3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思维活动。 (三)思维过程 思维是一个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的过程。,1. 分析与综合 是思维

9、的基本过程,分析就是在脑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综合也就是把已经分解出来的部分联合为一个整体。(例:学习的初期和终结)分析与综合过程,不只是在思维过程的初级阶段起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它可以在形象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 2. 比较 是在分析、综合过程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为高一级的思维提供材料。(例:对各种跳高技术动作的比较),3.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活动。慨括则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思维活动。(例:对一场比赛的总结,找出胜利或失败的真实原因,这便是抽象过程,同时总结出在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0、骄兵必败”,“集体的力量胜于一切”这便是概括。 抽象思维的形式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完成的。,4. 具体化 具体化是将抽象、概括得到的概念、理论、原理,返回到具体实际中运用,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只有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才能检验对某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至此,对该事物的思维过程才算真正完成。例:体育实践中引用具体事例或具体动作来说明理论问题,或用技巧规律去解决特殊问题. (四)思维在运动技能中的作用 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就无法建立科学的运动技能概念,就无法了解各种运动技能的本质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1. 积极思维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的正确感知,形成科学的技

11、术概念。 学生在学习一种新动作之前,首先要对动作做深入细致的感知,了解它的本质,建立起科学的概念,这一切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2. 积极思维能保证学生动作练习的质量,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反复练习是必要的条件,但是没有思维参加下的练习是被动、机械的动作重复。,3. 积极思维能评定和调节技术动作。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熟练,思维活动参与和控制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作用的取消。当技术动作发生故障或遇到内、外因素的干扰时就要求用思维活动来分析调节。 (五)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体育教学应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1.

12、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思维是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和技能又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 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熟练的技能,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概念的引导下,积极、认真练习,对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促进对技术的掌握。,3. 多采用直观手段,多提供直观材料。(示范) 思维活动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感性认识又是通过各种感官对直观材料的感知则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手段,多提供直观材料,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

13、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为思维活动打好基础。 4. 丰富学生的语言。 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没有语言的民展,人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让学生重述动作要领),5. 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都是从问题发现开始的,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会进一步去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问题情境,利用有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人示范,对比分析),三、课的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标记课本上讲解的重要内容。(P3156) 2、简介下次课内容,布置复习与 预习内容。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BEY B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