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教育概说》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1983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教育概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教育概说》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教育概说,本讲主要分析“什么是教育”这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理论流派和教育改革政策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学术界的一个既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本讲主要内容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学记中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概念的本原意义,从中西文“教育”概念的词源分析看,教育的本原意义是“以人为本”而

2、非“以才为本”,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和“提升”人,而不是从外在方面“训练”人、“塑造”人和“培养”人。,“教育”概念的内涵,1. “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 2. “教育”意味着深刻的精神转变过程 3. “教育”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

3、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既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 育,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按明确的目的、年龄计划、严格的章程使受教育者受到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训练,但未达到正规教育的要求。,个人从社会经历或生活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修养的活动过程。,“教育”概念的发展,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措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学校教育产生后,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4、,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教师中心“给出了理论上的阐释。,凯洛夫的教育学也带有浓郁的“教师中心”倾向。凯洛夫教育学有“三中心”之嫌,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 从教的角度客体地位; 从学的角度主体地位(学习的主人)。,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最早较为

5、典型地体现在卢梭那里。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杜威:“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儿童中心论”在当今, 当以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 “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仅仅是一个“侍者”、“音叉”(应学生之呼声而共鸣 ),(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实施教育目的所采取

6、的办法,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概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内容构成图,人,认知哲学真智育,体育,体质,心,身,情感艺术美美育,意志道德善德育,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一切物质条件。,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图,教育者,教育手段,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四、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发展是要探讨教育的历史形态,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若干带有规律性的联系,扩展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范围,从而为今天和未来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知识的基

7、础和智慧的启迪。,(一)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原始社会的特征: 第一,生产工具是旧石器与新石器,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二,知识基础是泛灵论和仪式性知识; 第三,人们主要以狩猎和捕鱼为生; 第四,社会制度是原始共产主义。,(一)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原始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水平低(融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内容贫乏,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成人仪式有着紧密联系,(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中国),教育机构:“学在宫府” 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目的: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8、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欧洲),斯巴达 体操、军事训练,雅典 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律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选士制度和科举制,(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欧洲),教会学校 目的:僧侣封建主 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

9、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 目的:世俗封建主 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社会的特征: 第一,生产工具是手工的金属工具; 第二,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以及古代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 第三,古代农业; 第四,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古代国家产生,阶级斗争的出现。,(二)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第四,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第五,教育内容:以军事、宗教与道德知识为主; 第六,教育方法:体罚盛行,重机械练习和实践训练

10、(反省或宗教忏悔); 第七,师生关系:对立、不平等的 第八,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第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三)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根本区分就在于经济形态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不断发展和变换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与之相适应,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古代的专制政治走向现代的民主政治。,与政治经济的变革相适应,社会关系从古代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转变为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个性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健全的法律、道德和宗教一起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的力量。,现代社会的

11、特征,(三)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第一、教育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有单轨制、双轨制、交叉制多种形式。 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 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世纪出现众多的教育学流派,20世纪有更多其他学科的人员从事教育学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三)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

12、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三)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二者有一些共同之处,如在学校制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等方面;另外,二者属于不同性质的社会,又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和范畴。 要注意两种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反对用对立和趋同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要用合而不同的观点看待这两种教育。,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三种教育形态比较,小 结,关于“教育”,我们不可能形成一种标准的定义,我们只能试图通过语言的、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来把握“教育”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即对

13、人的存在的积极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引导和对人性或人格境界提升的热情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确实应是“以人为本”的,从事教育工作就是在从事一项高尚的人道主义事业。,何谓“理想的教育”?,何谓“理想的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