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74516775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MACRO/ 醇酸类树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醇酸类树脂项目(二)项目选址xxx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属于相关制造行业,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7963.98平方米(折合约11.94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7.57%,建筑容积率1.1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1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6.18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

2、面积7963.9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584.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17.8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7215.0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665.13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2台(套),设备购置费700.41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418546.70千瓦时,折合51.44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6248.78立方米,折合0.53吨标准煤。3、“醇酸类树脂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18546.70千瓦时,年总用水量6248.78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1.9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15.52吨标准煤/年,项目

3、总节能率27.3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x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xxx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2812.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84.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54%;流动资金828.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6%。(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6723.00万元,总成本费用5307.55万元,税金及

4、附加55.28万元,利润总额1415.45万元,利税总额1665.96万元,税后净利润1061.5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04.3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32%,投资利税率59.23%,投资回报率37.74%,全部投资回收期4.15年,提供就业职位126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二、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x产业示范基地及xxx产业示范基地醇酸类树脂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x产业示范基地醇酸类树脂

5、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醇酸类树脂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x产业示范基地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126个,达产年纳税总额604.37万元,可以促进xxx产业示范基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32%,投资利税率59.23%,全部投资回报率37.74%,全部投资回收期4.15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15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空间布局等的全

6、面转型升级,实现形态更高级,结构更优化,布局更合理。例如,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行业结构,大中小企业相协调的组织生态,资源配置更高效的空间结构等。报告特别强调了加强重点领域和分省市引导,以期形成产业的错位互补、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技术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调整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的作用,形成资源配置合理、集聚效应显著、有利区域均衡、保障产业安全的重点行业布局。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实现探高回落,能源消耗强度继续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0.85吨标准煤左右、CO2排放量下

7、降4%、用水量达到10立方米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7963.9811.94亩1.1容积率1.171.2建筑系数57.57%1.3投资强度万元/亩166.181.4基底面积平方米4584.86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317.861.6绿化面积平方米665.13绿化率7.14%2总投资万元2812.67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984.19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703.83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25.02%2.1.2设备投资万元700.412.1.2.1设备投资占比24.90%2.1.3其它投资万

8、元579.952.1.3.1其它投资占比20.62%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0.54%2.2流动资金万元828.482.2.1流动资金占比29.46%3收入万元6723.004总成本万元5307.555利润总额万元1415.456净利润万元1061.597所得税万元1.178增值税万元195.239税金及附加万元55.2810纳税总额万元604.3711利税总额万元1665.9612投资利润率50.32%13投资利税率59.23%14投资回报率37.74%15回收期年4.1516设备数量台(套)11217年用电量千瓦时418546.7018年用水量立方米6248.7819总能耗吨标准煤51

9、.9720节能率27.38%21节能量吨标准煤15.5222员工数量人12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科技公司(二)公司简介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司、车间和班组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

10、理为主要领导的能源管理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管理工作室代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本车间内,由设备管理副总经理、各车间主管及设备管理人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设立专(兼)职能源管理员,负责现场能源的具体管理工作。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5.79万元,同比增长29.61%(967.72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醇酸类树脂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629.24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5.68%。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

11、081.2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7.34万元,增长率26.62%;实现净利润810.9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5.28万元,增长率20.02%。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4235.7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3629.2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5.68%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9.61%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967.72利润总额万元1081.26利润总额增长率26.62%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27.34净利润万元810.94净利润增长率20.02%净利润增长量万元135.28投资利润率55.36%投资回报率41.52%财务内部收益率24.26%企业总资产万元4798

12、.46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5.74%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714.73资产负债率31.52% 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1、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

13、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的框架。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细节、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学科学研究等方

14、式,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着重关注“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林建国表示,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走出去”,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必然会促使其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重视与海外研究机构合作,更为充分和深入的科研创新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克难、力求实现突破的新阶段。“十二五”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苏波表示,中国制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