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51494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来源,1.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那么是如何从化学角度去诠释“燃烧”的呢?,导学,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思考 (1)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2)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90的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着火点240),另一端

2、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一.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燃烧,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白磷:40 红磷 240,答: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不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只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

3、燃烧确实需要氧气。,4.综合上面三个思考题,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3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也叫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升高或降低。,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讨论:右图为改进后的装置,有什么优点?,减少白烟对空气的污染 方便操作,燃烧:,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1.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 2.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吗? 3.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吗

4、? 4.燃烧能在水中发生吗?,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电灯发光放热,可以,只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不一定,比如铁,燃烧造福于人类,炼钢,火箭发射,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湖南衡阳特大火灾,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清除/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缺一不可,只需其一,二.灭火的原理,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2.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

5、气或空气。,3.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设置隔离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5.家中使用的液化气用完后关闭阀门 6.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隔绝氧气或空气。,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正常燃烧,熄灭,隔绝 空气,同时具备燃烧的3个条件,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生成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熄灭,讨论:用水灭火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对吗?,不对。,物质的

6、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缓慢氧化: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的, 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常见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原理:,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用来扑灭木材、

7、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又称为机械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2催出干粉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CO2,用来扑灭油、气体引起的失火,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火灾自救,若可燃物急速的燃烧,并且发生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情况会怎样?,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

8、剧烈。,讨论:,1.爆炸原因 化学变化引起:火药爆炸、油库爆炸等 物理变化引起 :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吗?,2.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吗?,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这些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1.鞭炮爆炸 2.轮胎爆炸 3.气球爆炸 4.炸弹爆炸 5.煤气罐爆炸,何为易燃物和易爆物?试举例说明。,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酒精、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絮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火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9、的图标,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学会逃生自救、学会如何报警,1.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A,随堂练习

10、,3.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4.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D,A,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 )多选 .属于化合反应 属于分解反应 属于氧化反应 发光发热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前者

11、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CD,AD,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多选,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的更旺。,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移走可燃物,使木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8、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C,课后作业,课后练习题,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洛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