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0756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5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2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7.2.1 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在气相色谱分析法中,将以组分浓 度为纵坐标, 流出时间为横坐标,绘得的组分及其浓度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称为色谱图,也称色谱流出曲线。下面是单个组分的色谱图,用以说明 色 谱分析法的相关术语。,基线和保留值,1. 基线:图中的O t 表示只有载气通过检测器时响应信号的记录。在条件稳定时为一直线。,2.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内停留的时间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相应的载气体积来表示。,(1)用时间表示的保留值,保留时间 tR:指待测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如图中的O B。 死时间tM:指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

2、、甲烷等)的保留时间,如图中OA所示。,(1)用时间表示的保留值(二)_,调整保留时间 t R:指扣除了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如图中的AB。 即:tR = tR tM 注意:当固定相一定,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保留时间,它是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参数。,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待测组分浓度极大值时所通过的载气体积。 VRtR F0 F0 色谱柱出口处载气流速 (mL/min),死体积VM:指色谱柱内除了填充物固定相以外的空隙体积、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VMtMF0 调整保留体积VR:指扣除了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3. 相对保

3、留值,相对保留值 r21: 指组分2和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是一个无 因次量。 r21 = tR2 /tR1 = VR2 /VR1,注意: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色谱柱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4. 区域宽度(一),(1)标准偏差: 1/2EF1/4IJ(1/4Wb)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峰高 h 是色谱峰顶到基线的距离。h、是描述色谱流出曲线形态的两个重要参数 。 h 、与的关系如何?,即色谱峰宽度。习惯上常用以下三个量来表示。,区域宽度(二),(2)半峰宽Y1/2: 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如图中的GH。 半峰宽与标准偏差的关系

4、为:,注意:由于半峰宽容易测量,使用方便,所以一般用它来表示区域宽度。,区域宽度(三),(3)峰基宽度Wb:即通过流出曲线的拐点所作的切线在基线的截距,如图I J所示。 Wb与的关系: Wb 4,7.2.2 色谱法中的主要参数和关系式 分配系数Kp和容量因子K ,(1)分配系数Kp:定温定压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KPAs / Am (s固定相; m流动相) (2)容量因子K:分配系数与两相体积有关的参数,表示溶质A在两相中的质量之比。 K=mAs / mAm =KPVS/Vm,分配系数Kp和体积保留值VR的关系,VR = VM + KpVs 即:VR = VM(1+ K) 或:K

5、(VRVM)/ VM 当流动相流速一定时有: K(tRtM)/tM tR/tM 从上两式可以看到,色谱分析法中各组分保留值随K 而变化,而tM 、tR都可以从色谱图上测得,从而可以求出K。容量因子K是描述溶质保留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3)分离比a,色谱分析法中A、B两种物质的分离效率可用分离比表示。当两相体积一定时,分离比与保留值的关系为: aKp(B)/Kp(A)K(B)/K(A)tR(B)/ tR(A)B,A 在色谱法中,分离比等于被分离两种物质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tR(B)/ tR(A)B,A也称相对保留值。,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在50年代,色谱技术发展的初期,Marti

6、n等人把色谱分离过程比作分馏过程,并把分馏中的半经验理论塔板理论用于色谱分析法。,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二),这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分馏塔,假设柱内有n个塔板,在每个塔板高度间隔内,试样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并达到平衡,最后,挥发度大的组分和挥发度小的组分彼此分离,挥发度大的最先从塔顶(即柱后)逸出。尽管这个理论(概念)并不完全符合色谱柱的分离过程,色谱分离和一般的分馏塔分离有着重大的差别,但是因为这个比喻形象简明,因此几十年来一直沿用。,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三),按照塔板理论,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可以用塔板数来表示,由塔板理论导出的理论塔板数 n 的计算公式是: n=5.5

7、4(tR/y1/2)216(tR/Wb)2 注:使用该公式,分子分母应取相同单位。,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四),由于死体积VM (或死时间tM)内并没有发生分配作用,在考虑柱的实际分离效能时应予扣除,扣除死时间后色谱柱效用有效塔板数n有效 和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H有效L / n有效,由于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不同,故用H、n、H有效、n有效等指标表示柱效能时应注明被测物质和色谱条件。,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五),n有效也可以用下式表达:,n有效与R的关系式为:,柱长,符号与上面讨论的相同。,7.2.3 色谱柱的效能塔板理论(六),理论塔板高度(H):H L /

8、n L 色谱柱长度 n 大或 H 小,表示柱的分离效能愈高。 有效塔板数(高度):扣除了死体积或死时间后的塔板数(高度)。色谱柱内的死体积或相应的死时间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分配作用。,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一),前面已知,用塔板理论来说明色谱柱内各组分的分离过程并不合理,因为色谱柱内并没有塔板。当同一试样进入同一色谱柱,当流动相速度变化时,得到不同的色谱图。测得的 n 和 H 也不同,充分说明塔板理论不足以说明色谱柱的分离过程。,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二),1956年,荷兰学者范德姆特(VanDeomter)等提出一个描述色谱柱分离过程中复杂因素使色谱峰

9、扩宽而致柱效降低(即:使 H 增大)影响的方程。此方程经简化后写为:,该式称为速率方程(范氏方程)。 下面我们将对公式中的各项进行讨论,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三),A 涡流扩散项, 反映溶质分子受固定相颗粒障碍改变移动方向,形成涡流引起扩散。与填充颗粒的大小及填充的均匀性有关,而与流动相的流速无关。A越大,色谱峰变宽更严重。,(范氏方程)。,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四),由于溶质区带前后存在着浓度差,因而产生纵向扩散使区带(色谱峰)扩宽。由于分子在液体中的扩散速率大约是在气体中的 1/105,所以该项对液相色谱来说很小,而对气相色谱则很重要。 扩散的严

10、重与否,关键是取决于流动相的线速度。,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 速率理论(五),此两项对色谱峰的影响均与流速成正比。在流速很高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平衡,偏离更为严重。,C 固定相传质阻力项 D 流动相传质阻力项 (非平衡状态作用),对于一定的色谱体系,速率方程中A、B、C、D其值为一定。速率方程描述了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对柱效能的影响。,7.2.4 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因素速率理论(六),固定填充柱,对某一物质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测定塔板高度,即可作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最低点处 H 最小,即柱效能最高,该点对应的载气流速为最佳流速。 上述做法可用来求某条件下对某种物质的最

11、佳载气流速。,气相色谱分析法中,,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分离度,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 分离度(分辨率) 一个混合物(设只有A、B两种组分)经色谱分离后,得到的谱图可能为:,试评价(1)(2)(3)的分离效果。 (考虑两方面因素:溶质的保留值和溶质区带的区域宽度) 色谱分离效率用参数分离度(分辨率)R来表示。,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分离度(一),色谱分离效率用分离度(分辨率)R来表示:,式中:分子反映了溶质在两相中分配行为对分离的影响, 是色谱分离的热力学因素。 分母反映了动态过程溶质区带的扩宽对分离的影响,是 色谱分离的动力学因素。 从中得到:两溶质保留时间相差越大,色谱峰越窄,

12、分 离越好。,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 分离度(二),对于两个面积相等的对称峰,理论上可以证明: R 0.8 1.0 1.5 分离效果 89% 98% 99.7%,一般当 R1.5 时,可以认为两个组分分离完全。R也称为色谱总分离效能指标。,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分离度(三),分离度R与容量因子K、理论塔板数n、分离比a的关系为:,以n有效表示,则有:,另外,当两组分的色谱峰分离较差,峰底宽度难于测量时,可用半峰宽代替峰底宽度,此时:,R 0.59R,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分离度(四),关于R、n有效、r2.1、H有效、L柱长间关系如下:,对于一定的色谱柱和一定的难分离物质对,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其r2.1和H有效为常数,,因此可得L R2 R,例: 假设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为1.15,要在一根填充柱上 获得完全分离(R1.5),需要有效塔板数和柱长为多少?,解:n有效16R2 161.5 2(1.15 / 0.15) 2112,一般的填充柱的H有效约为0.1cm Ln有效 H有效 211 cm,7.2.5 分离效率的表示方法 分离度(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