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0386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76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之依法治国》ppt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之四 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热点回眸】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与教材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也是法治经济,发展经济尤其要坚持依法治国。第九课四条 、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2、企业的社会责任P37. 3、消费者、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P44,政治生活: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三者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地位和执政方式,要从严治党。 3、人大制地位,立法权,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4、政府依法行政及要求,依法决策。 5、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6、各民主党派要以宪法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人民政协依

3、法履行职能。 7、公民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3、教育的功能 4、大众传媒的地位作用 5、社会实践的地位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建设 生活与哲学: 1、依材料和设问要求而定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命题预测】(1)说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2)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哲学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分析中国共产党

4、关于依法治国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5)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要点】(1)加强宏观调控,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惩戒失信行为。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法遵法守法护法。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实践具有能动性

5、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5)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实践。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民理解、接受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日照二模41(18分)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摘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

6、政。(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特点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9分) . (1)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3分)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做到依法决策,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3分)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分) (2)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法制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历经曲折。(3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法治建设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深入。(3分

7、)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法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到新高度。(3分),菏泽二模41(25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送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环保志愿者、普通公众结合切身感受,从强化执法、提前预防、事后援助等方面提出看法,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法制办为

8、什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分) 材料二 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某市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8分) 材料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山东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9、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山东;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3)结合材料,指出中共山东省委在推进法治山东建设过程中遵循了哪些辩证法方法论?(8分),4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3分)。 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接受监督,树立政府威信。(3分) 有

10、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3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提高法制意识和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推进法治实践(2分)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在整个社

11、会中弘扬法治精神,对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2分)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山东省委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部分的作用,围绕总目标,用法治山东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2分)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法治山东建设。(2分)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法治山东建设的关键。(2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山东实际作出具体布署(2分),合肥二模(28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

12、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史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l)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8分)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12分)

13、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8分),(1)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合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 劳动者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一方面有利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促使劳动者自觉

14、依法履行劳动义务。 发扬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分) (2)示例:建议一:普法活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学校和乡村。依据:优秀文化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议二:推动普法活动走进机关和企业。依据: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议三:建设普法灯箱、普法长廊、普法广场等。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建议四:请狱中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1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做到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5、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提高立法质量,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保障公民权利,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坚持科学立法,使立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保障公民权利。(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角度答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8分),烟台二模,41.(18分) (1)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追求。(3分)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分)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就要求把

16、评价的话语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3分)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3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3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分),德州二模41(19分)坚持依法治国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坚持立法先行,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国各族人民、各级政府、各政党及政党合作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结合材料一,分析促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政治生活措施。(10分) 材料二 法治国家的建成必然受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我国自古以来,民“以吏为师”,政府率先守法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从立法到执法、司法、护法、守法、学法的系统工程,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