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44500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5 页)2015-2016 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式子 有意义的条件是()Ax3 Bx3 Cx 3 Dx32以下列各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5,8 B1,1,2 C4,6,8 D3,4,53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32cm,ABC 的周长为 20cm,则 AC=()A8cm B4cm C3cm D2cm4在ABC 中,BC:AC:AB=1:1: ,则ABC 是()A等腰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5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是()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

2、等腰梯形6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Ak0,b0 Bk0, b0 Ck0,b0 Dk0,b07一组数据:6,0,4,6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6,6,4 B4,2,4 C6,4,2 D6,5,48四个班各选 10 名同学参加学校 1500 米长跑比赛,各班选手平均用时及方差如下表:班 A 班 B 班 C 班 D 班平均用时(分钟) 5 5 5 5方差 0.15 0.16 0.17 0.14各班选手用时波动性最小的是()AA 班 BB 班 CC 班 DD 班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9 =12x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10若点(

3、3,a)在一次函数 y=2x1 上,则 a=11已知 a、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 a 3b,则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130,在 AD 上取 DE=DC,则ECB 的度数是 度13若一次函数 y=(3a2)x +6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a 的取值范围是第 2 页(共 15 页)14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大树在距地面 1m 处折断,树尖恰好碰到地面,距树的底部 2m,则这棵树高 15如图,已知菱形 ABCD,其顶点 A,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 和 1,则 BC= 16已知四边形 ABCD 中,A=B=C=90,若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正方形,

4、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三、解答题(共 52 分)17计算(1)9 +7 5 +2(2) ( 1) ( +1) (12 ) 218已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 M(0,2) ,N(1,3)两点(1)求 k、b 的值;(2)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为 A(a ,0) ,求 a 的值19如图所示,直线 L1 的解析表达式为 y=3x+3,且 L1 与 x 轴交于点 D直线 L2 经过点A,B,直线 L1,L 2 交于点 C(1)求直线 L2 的解析表达式;(2)求ADC 的面积;(3)在直线 L2 上存在异于点 C 的另一点 P,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

5、写出点 P 的坐标20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 E 在 BA 的延长线上,且 BE=AD,点 F 在AD 上,AF=AB,求证:AEFDFC第 3 页(共 15 页)21如图,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B 恰好落在 CD边上,折痕为 AF且 AB=10cm、AD=8cm、DE=6cm(1)求证:平行四边形 ABCD 是矩形;(2)求 BF 的长;(3)求折痕 AF 长22某中学八年级(8)班同学全部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如图:(1)请你根据以上统计中的信息,填写下表:该班人数 这五个活动项目人数的中位数 这五个活动项目人数的平均数(2)补全条

6、形统计图;(3)若该学校八年级共有 600 名学生,根据统计图结果估计八年级参加排球活动项目的学生共有名23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点 P、Q 分别是 AB、AC 上的一动点,且满足 BP=AQ,D 是 BC 的中点(1)求证: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PDQ 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第 4 页(共 15 页)2015-2016 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式子 有意义的条件是()Ax3 Bx3 Cx 3 Dx3【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的

7、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2以下列各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5,8 B1,1,2 C4,6,8 D3,4,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选项【解答】解:A、2+58,以 2、5、8 为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更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1+1=2,以 1、1、2 为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更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4 2+628 2,以 4、6、8 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

8、项错误;D、3 2+42=52,以 3、4、5 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 D3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32cm,ABC 的周长为 20cm,则 AC=()A8cm B4cm C3cm D2cm【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首先由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32cm,求得 AB+BC=16cm,又由ABC 的周长为 20cm,即可求得 AC 的长【解答】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32cm,即 AB+BC+CD+AD=2AB+2BC=32cm,AB+BC=16cm,ABC 的周长为 20cm,第 5

9、 页(共 15 页)即 AB+AC+BC=20cm,AC=4cm故选 B4在ABC 中,BC:AC:AB=1:1: ,则ABC 是()A等腰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题意设出三边分别为 k、k、 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有 BC、AC 边相等,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设 BC、AC、AB 分别为 k,k, k,k 2+k2=( k) 2,BC 2+AC2=AB2,ABC 是直角三角形,又 BC=AC,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 D5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是()A正方形 B矩形 C

10、菱形 D等腰梯形【考点】菱形的判定【分析】由题可知,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也相等,得到的图形是菱形【解答】解:由于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相等,则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也相等,即是菱形故选:C6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Ak0,b0 Bk0, b0 Ck0,b0 Dk0,b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确定 k,b 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解答】解:由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又由 k0 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故知 k0再由图象过三、四象限,即直线与 y 轴负半轴相交,所以 b0故选 B7一组数据:

11、6,0,4,6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6,6,4 B4,2,4 C6,4,2 D6,5,4【考点】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第 6 页(共 15 页)【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 6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 6;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0,4,6,6) ,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5;平均数是 故选 D8四个班各选 10

12、 名同学参加学校 1500 米长跑比赛,各班选手平均用时及方差如下表:班 A 班 B 班 C 班 D 班平均用时(分钟) 5 5 5 5方差 0.15 0.16 0.17 0.14各班选手用时波动性最小的是()AA 班 BB 班 CC 班 DD 班【考点】方差【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解答】解:由于 S2DS 2AS 2BS 2C,故 D 班的方差小,波动小,故选 D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9 =12x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x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 12x 的取值范围,进而

13、得出答案【解答】解: =12x,12x 0,解得:x 故答案为:x 10若点(3,a)在一次函数 y=2x1 上,则 a=5【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出答案【解答】解:点(3,a)在一次函数 y=2x1 上,第 7 页(共 15 页)a=23 1=5则 a=5故答案为:511已知 a、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 a 3b,则 =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先估算出 的大小,从而可得到 a、b 的值,然后再化简即可【解答】解:252836,5 653 3 363,即 2 33a=2,b=3 = = 故答案为: 12如图,在平行四边

14、形 ABCD 中,A=130,在 AD 上取 DE=DC,则ECB 的度数是65度【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和邻角互补先求出BCD 和D,再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解答【解答】解: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130,BCD=A=130,D=180130=50,DE=DC,ECD= =65,ECB=13065=65 故答案为 6513若一次函数 y=(3a2)x +6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 3a2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第 8 页(共 15 页)【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3a20,解得 a 故答案为 a 14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大树在距地面 1m 处折断,树尖恰好碰到地面,距树的底部 2m,则这棵树高 (1+ )m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得出 BC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在直角ABC 中,AC 2+AB2=BC2,则 12+22=BC2,BC= ,则树高为:(1+ )m故答案为:(1+ )m15如图,已知菱形 ABCD,其顶点 A,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 和 1,则 BC=5【考点】菱形的性质;数轴【分析】根据数轴上 A,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 和 1,得出 AB 的长度,再根据BC=AB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