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3599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太阳最近的树丁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易县职教中心 丁洁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提炼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3、运用引申和联想,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领会颂歌与悲歌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电教法、朗读法、讨论

2、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赏红柳 雪域增色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展示红柳图片)导语:这里是西藏的阿里,平均海拔 5000 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鸟兽绝迹、驼马遁形”,高寒、缺氧、极端恶劣。但就在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有了这一抹绿色,土黄色的沙漠才有了生气,随风流浪的沙粒才得以聚集。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称它“离太阳最近的树”?那就让我们走进大作家毕淑敏的心灵,去感受四十多年前,发生在雪域高原震撼人心的一幕吧!二、知作者 热爱自然 珍爱生命 毕淑敏,女,1952 年出生于新疆伊宁。党员。1969 年入伍,在西藏

3、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 年专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199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1987 年开始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198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30 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探索,十分精彩

4、。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三、赞红柳伟大的力量 巨大的贡献(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思考问题1红柳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么描写的?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二)、跳读课文,师生共同研读,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1、红柳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明确: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5、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2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明确: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明确: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

6、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小结:在这里我们感悟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3.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明确: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4.哪些语句描写了红柳在固定流沙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红柳固沙的力量怎样?打个拟人,他在履行他的职责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所固住流沙的数量以及固定的质量,是否牢固,风是否容易把它们分开呢?明确:第 12 段“一座结实的沙丘”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第 14 段“与沙砾粘结得如同

7、钢筋混凝”第 15 段“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以及这段描写挖掘红柳工作量之大第 19 段: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从另一个侧面写,红柳是深深地嵌在在沙丘之中)小结:红柳这个高原上的精灵,顽强的生存着,无私的为人们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们理所当然应该珍惜爱护她。可事实又如何呢?其实作者在歌颂的同时,就以暗示了其结局,那句话?明确:“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 “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 四、悲红柳 透无知 提高环保意识1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

8、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明确: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结: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红柳的行为就越可悲。2

9、.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体会蕴涵在文章平静的叙述下的深刻意义(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明确: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3.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作者为红柳

10、被挖掉感到痛心,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提示与司务长的对话:几个对不对)“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明确: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 4

11、拓展思考:我们可以宽容地原谅当年的司务长,因为生存他无法选择。如今经济发展了,青藏高原已经通车了,我们有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来免除红柳以及其它植物的灭顶之灾呢?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老师提示:最起码,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保护花草树木做起;我们还可以从节约做起,比如,节约一张纸,一滴水;我们还可以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比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限量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废旧电池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做环保小卫士。)五、课后小结 意味深长(图片)作者所写的“红柳”不只是指“红柳”,而是通过“这一个”反映“这一类”。联系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众所周知,东北北大

12、荒黑土地的流失,内蒙古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淮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我国沙漠面积的逐渐扩大,掠夺性的开采矿产资源,毁灭性的砍伐,蛇、青蛙、猫头鹰、麻雀、穿山甲、鱼等动物被大量捕杀让人类面临着危机和挑战。所以希望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六、作业1片段训练:面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请你也以“我希望”为题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的渴望。(示例:我希望,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希望,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希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

13、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我希望,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没有漫天的风沙,遮挡我们的双眼。)2延伸练习阅读一段材料,为 2011 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 10 月,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2000 环境千年 行动起来吧!2001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2002 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2004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2005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10 保护生物多样性2011七、结束语:人类主宰着地球,地球的一切为人类所用,人类和地球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那就是人类在使用地球资源的同时,应极力的去呵护地球!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 看不到朵朵洁白的云朵; 当大海不再澎湃, 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 当小鸟不再歌唱, 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 当春天永不再来, 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脸. 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 我们人类的母亲再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 迎接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