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74429639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康复指导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胰岛素或受体异常缺陷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使靶细胞摄取与利用葡萄糖减少导致血糖升高。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型糖尿病其治疗效果作用较大。也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运动锻炼具有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作用,也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 一、运动治疗的方法和组成: (一)准备活动,锻炼部分和最后放松活动。 1、准备活动:510分钟的四肢和全身活动。如步行、太极拳和各种保健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冬季准备活动时

2、间相应延长。 2、运动锻炼:核心部分。通常运用于糖尿病人的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称耐力运动。主要是由机体中大肌肉群参加持续性运动。运动心率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80%(70%80% HR/Max)。 3、放松运动:每次运动结束后有510分钟放松运动,如慢走、自我按摩或其他低强度活动。 (二)运动量的掌握 运动量的大小是由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度三个因素决定。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决定了运动效果。运动强度达到50%最大摄氧量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 2、运动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3040分钟,可穿插必要的时间,达到靶心率累计时间以2030分钟为佳。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共同决定了再次运动

3、的量。 3、运动频度:每周34次最适宜,但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少,难以产生疗效,运动锻炼不应间断。 二运动强度类型: 患者适用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渐进入 低强度运动(散步、做操、练剑、跳舞、打太极拳等) 中等强度运动(登山、骑车、跳绳、爬楼等)。 三、运动锻炼时间的选择 糖尿病人应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并注意与饮食药物等治疗相互协调、配合。通常餐后运动为宜,但应避免药物作用的高峰期,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时间一般以餐后30分钟1小时为宜。 四、常用简便运动项目方法 1、步行:简便易行、有效的锻炼方法。步行运动量大小是由步行的速度和时间所决

4、定的,中间可以穿插一些登台阶、爬坡运动。步行的能量消耗:慢行步行时每分钟的能量消耗为22.7kcal(8.3711.3KJ) 2、慢跑:是一种较为轻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现明显气喘的锻炼方法。属于中等强度,适合于较年轻,身体条件好,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效果明显,运动量容易控制。慢跑时要求肌肉放松,两臂自由摆动,全脚掌着地,同时与呼吸节律配合。 慢跑能量消耗的计算:根据运动中脉搏计算:能耗(kcalmin)=(0.2脉搏-11.3)2,例如病人慢跑中的脉搏为100次分,代入公式,可得病人每分钟所消耗的能量:(0.2120-11.3)2=6.35 kcal,如果慢跑30分钟则消耗190.5

5、 kcal(797.057kJ)。 3、登楼梯 一项发展较快的有氧运动项目。方法是包括走楼梯、跑楼梯、跳台阶三种形式,可根据病人的体力选择。开始选择走楼梯,能在1分钟内走完56梯段或能连续进行67分钟,即可进行跑梯,每次运动以中强度进行,以不感明显劳累为度。 能量消耗:据统计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正常速度登楼梯,上楼梯10分钟的能量消耗74.4 kcal (311.4 KJ),下楼梯的能量消耗为上楼梯的13,比静坐多10倍,比步行多107倍。 4骑自行车;1小时约消耗301 kcal(1260KJ) 5游泳;1小时约消耗301 kcal(1260KJ) 6跳舞;1小时约消耗330 kcal (1

6、380.72KJ) 7球类活动,滑雪;1小时约消耗5000- 6000 kcal。 除了有氧耐力运动外,我国传统保健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也可采用。 五、运动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糖尿病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II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型II型糖尿病是最佳适应症。 2、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合并各种急性感染;(2)伴有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活动后加重;(3)严重糖尿病肾病;(4)糖尿病足;(5)严重的眼底疾病;(6)新近发生的血栓;(7)血糖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血糖16.8mmolL):(8)有明显的酮血症酸中毒等。 需要提醒的是,因有个体差异,请在健康指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个体的运动计划,以便有效实施和效果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