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42884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21.《古诗五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古诗五首第一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题破山寺后禅院【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前三首古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重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难点)3积累诗歌名句,能结合语境运用诗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是我国古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甚至每一首优秀的古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都是一幅绚丽的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古诗,来体会古诗的无穷魅力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李白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5岁时随父移居绵

2、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此诗歌的写作背景为: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而被贬为龙标县尉,时值李白离京漫游扬州,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2)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临川先生文集,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3)常建常建(708765),唐代田园

3、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友无显贵。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名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等。2朗读诗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子规(gu) 夜郎(lng)不畏(wi)自缘(yun) 万籁(li) 磬(qng)三、合作探究(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第一联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这首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写了漂泊无定的杨花,与悲鸣的杜鹃鸟,既含有飘零之感

4、,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也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2“闻道”“过五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知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3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理解。明确:这两句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中,含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相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月亮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诗人

5、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在诗中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之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与怀念。(二)学习登飞来峰1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点?明确: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飞来峰高的特点。2结尾两句使用了什么典故,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明确:使用了“浮云”的典故,“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突出表现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三)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1赏析诗句。(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6、赏析。明确: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明确: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赏析:顺着苍翠欲滴的竹径拾级而上,前方的花木掩映处,隐约有两三点房屋坐落,简净隐蔽,清宁宜人,想必这便是诗人要拜访的禅林古寺了,这两句诗既富有明净宜人的气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敬意和清净。(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明确:从内心的感受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

7、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赏析。明确: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2深层探究。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明确:“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

8、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四、板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题破山寺后禅院第二课时望岳观沧海 【学习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重点)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难点)3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歌来自于人的心灵,于是,它照耀人的灵魂,涤荡人的思想,点燃人的激情。从古至今,诗歌莫不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莫不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展示。屈原为寻找真理而赋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9、而求索”;李白追求自由,不受羁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中充满着人格的魅力,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诗的魅力风采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2)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

10、气魄,多反映他欲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反映了这一思想。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2朗读诗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岱宗(di)决眦(z)碣石(ji)澹(dn) 至哉(zi) 竦峙(sng zh)三、合作探究(一)学习望岳1诗题叫望岳,请你简要赏析“望”字体现在何处。明确: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岱宗”两句是

11、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目远望。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请你简要概括本诗歌的主题。明确: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2、(二)学习观沧海1观沧海分成几层来写?明确: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2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水、岛、树、草、风、波、日月、星汉。3这些景物虚实相生,哪些是作者所见之景?请描述一下这种景色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海波荡漾,山岛耸立,草木青葱,生机无限,秋风阵阵,巨浪滔天。此时诸侯纷争尚未平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作者一定心

13、潮澎湃,百感交集。4诗中哪些是虚写之景?谈谈你的理解。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想象之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间万物,从而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5请你简要概括本诗歌的主题。明确: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四、板书设计望岳观沧海景:实景碣石沧海树木百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星汉宽阔、博大情:博大胸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五、课外拓展唐宋时期,诗歌繁荣,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其中一些饱含人生哲理的诗作,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受到人们的喜爱。请你列举出唐宋时期富含哲理的诗句,并加以赏析。明确: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