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42355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基本理论》ppt课件(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基本理论,Contents,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1,审计假设,2,审计基本概念体系,3,审计动因理论,4,一、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1 审计环境 2 审计目标,1 审计环境,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1.2 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宏观环境常指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因素。 中国自1981年1月1日恢复成立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以来,已走过30年的恢复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11月,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7790家,5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设立了62个分支机构或联系机构;中

2、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有会员17.8万余人,其中执业会员9.5万余人;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行业业务总收入达317亿元。,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是什么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中国中断了20多年后,由得以恢复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 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产生审计需求并促进审计发展的直接原因。,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政治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国家治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要素。 政治环境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政治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中国会计师行业萌

3、芽于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大量私营厂商的存在,需要会计师的服务。但自1953年起,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制度,会计师行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是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国策紧密相关的。 1979.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发布,1980.12.14,财政部公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规定:“合营企业在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或亏损,都应当按规定期限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并附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公证会计师的查账报告。”1980.12.23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1

4、992.10.1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和修订公司法、证券法,要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经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而每一历史阶段的演变,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审计需求产生了关键的影响作用。,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指一个行业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经济环境特别是其中资本市场因素的发展、信息资源要素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发展对审计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资本市场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资本市场规范化的要求是产生审计需求的重

5、要经济环境要素。 信息资源特别是财务信息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和可靠性要求是产生审计需求的又一重要因素。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展使审计成为政治经济管理控制不可或缺的手段。,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享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人口、教育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其中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对审计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诚信等社会价值观的强化是产生审计需求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因素。 文化习俗的发展是产生审计需求的社会环境因素。其中守法守信、安全、风险等文化意识在世界各国的提高,形成了审计需求的又一动力。,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

6、的影响,技术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技术环境是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科技要素,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科技力量、国家科技政策等。 审计的产生与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具有密切的联系。 企业财务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独立审计演变为一项专业服务。 除了企业管理和会计技术的发展推动审计需求的产生外,审计本身技术的发展也强化了审计职业的地位和作用。,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影响审计需求的环境因素很多,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是影响审计需求的四大主要环境因素,这四大环境因素的发展决定了审计需求的产生,也促进了独立审计行业的产生

7、和发展。,1.2 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审计的基本属性 审计界以前的三种观点查账论、系统过程论、经济控制论 审计的基本属性是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一种对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与既定的客观标准之间是否保持一致的鉴定、证明。 审计职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1.2 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审计的基本属性 审计职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环境对审计的供应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Michael Porter研究,行业竞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竞争者 新加入者 替代品 客户 供应商,2.1 审计目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2 影响审计目标确定的主要力量 2.3 审计目标的发展演变 2.

8、4 对确立我国审计目标的研究,2 审计目标,2.1 审计目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审计目标的意义 审计目标是一切审计活动的方向,只有先确定审计目标,才能制定完成审计目标所必需的审计准则,产生一系列审计概念和各类审计技术。 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联系审计实践的桥梁、审计职业联系审计环境的纽带。 影响审计目标确定的两大因素 社会需求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 审计能力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制约因素,2.2 影响审计目标确定的主要力量,国家法律对确定审计目标的影响 法庭判决对确定审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师执业团体和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确定审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师职业团体在确立审计目标和缩小期望差中所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

9、它会较多的考虑自身的能力,并清楚的知道目标的扩大意味着责任的扩大,但为充分发挥审计的社会作用,会计师职业团体在尽力向社会解释审计的作用和能力的有限性、以求得社会对审计作用的正确理解的同时,仍应以积极的姿态根据社会的需求修正其审计目标。,2.3 英美审计目标演变小结,表1 英国公司法对审计目标要求的变化,表2 美国审计准则对审计目标要求的变化,2.3 审计目标的发展演变,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揭弊查错为主要审计目标 起始于民间审计产生之时,至20世纪30年代财务报表审计形成 社会对审计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管职能的情

10、况。 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管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揭露舞弊和差错 第二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要审计目标 第三阶段: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和揭弊查错并重为主要审计目标,2.3 审计目标的发展演变,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揭弊查错为主要审计目标 第二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要审计目标 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 宏观环境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大量涌现 审计新技术的发展:全面的详细审计极为困难,内部控制理论的出现及其在实务中的运用,对审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防止欺诈舞弊主要是

11、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 将抽查方法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基础之上 第三阶段: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和揭弊查错并重为主要审计目标,2.3 审计目标的发展演变,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揭弊查错为主要审计目标 第二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要审计目标 第三阶段: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和揭弊查错并重为主要审计目标 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和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 法院的判决几乎一直倾向于社会公众的要求(“深口袋”理论) 政府管理机构的压力 职业界本身对推卸查错揭弊责任的批评,2.4 对确立我国审计目标的研究,确立我国民间审计目标的基本原则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考虑审计能力的发展 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现阶段民间审计的目标 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一个独立的公正的鉴证意见 揭露和报告对财务报表内容有直接影响的重大的欺诈舞弊和非法行为 对报表发表鉴证意见,着重于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是否依据确切的凭证;揭露重大欺诈舞弊则着重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及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行为的真实性。 例如:车间领料员和审批人员串通作弊将领用的材料偷盗出厂销赃获利。,1 审计假设概述 2 审计假设的研究回顾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假设体系的构建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假设的研究,二、审计假设,1.1 审计假

13、设的涵义与特点 1.2 审计假设的性质,1 审计假设概述,审计假设是根据已获得的审计经验和已知的事实,并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审计事物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简言之,审计假设是指关于审计的科学猜测或设想。 审计假设有两层含意: 一是指无需证明的“当然”之理,可作为逻辑推理的出发点. 二是指人们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做出理论上初步说明的思维形式,是有待于继续证明的命题. 审计假设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审计假设是不证自明的公认的“当然”之理 审计假设是逻辑推理的出发点 审计假设来源于审计实践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1.1 审计假设的涵义与特点,审计假设在本质上

14、是普遍性的,而且是推导其它审计命题的基础 判断审计假设能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是审计实践 审计假设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2 审计假设的性质,2.1 几种代表性的审计假设模式 2.2 局限性分析 2.3 审计基本假设的选择研究 2.4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假设体系(刘明辉),2 审计假设的研究回顾,莫茨和夏拉夫模式 汤姆李模式 尚德尔模式 费林特模式,2.1 几种代表性的审计假设模式,1.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可以验证的; 2.审计师和被审单位管理当局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3.提交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它信息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它非常行为; 4.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5

15、.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运用可以使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得以公允表达; 6.如果没有明确的反证,对被审单位来说,过去真实的情况将来也属真实; 7.当为发表一个独立意见而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查时,审计人员只唯一的充当审计师的角色; 8.独立审计师承担的职业责任与其职业地位相称。,莫茨和夏拉夫模式,审计依据假设 a.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足够的可信性,股东和其他报告使用者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会计信息; c.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是审计的最基本任务; d.审计是提供会计信息可信性的最佳手段; e.通过审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是可以提高和验证的; f.与企业有利害关系人对会计信息的可

16、信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审计行为假设 g.审计师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并不妨碍审计的实施; h.法律并不限制审计师的行为; i.审计师在精神上和地位上是独立的; j.审计师能承担所胜任的审计任务; k.审计师能对其工作和意见的质量负责; 审计功能假设 l.审计可以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以适当形式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进行审计; m.内部控制的存在可使会计信息避免重大的错误和舞弊; n.公认会计概念与基础的适当和一致运用,可使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汤姆李模式,目的基本假设 要收集、考虑和创造的证据的范围和性质,用来评价证据的标准,所得出的结论,都取决于审计的目的。我们还不能证明每一次审计都有其目的,它是审计的一项基本假设。 判断基本假设 确定审计活动的目的要求有一个中间的或最终的决定,它使判断或意见成为必要。它包含将判断者头脑中产生某种模式的概要观点与某个标准或标准体系相比较,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证据基本假设 过去、现在或预计的证据是进行一项审计所必需的。没有证据就不能形成审计意见,从而也就没有审计。 标准基本假设 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