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1736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附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 第 1 页,共 10 页 2013 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 第 2 页,共 10 页镇(乡)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2013 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二)(120 分钟,满分 120 分,闭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 分)(一)名句积累(按照提示默写相关名句,共 10 分)1 (1)蒹葭苍苍, 。 (蒹葭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5)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

2、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从论语选材的课文中学习过的: ,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诲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8 分)2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朔 殷(yn) 红 驰骋(chng) 惟妙惟肖(xio) 相形见绌B静谧 濒(bn) 临 卖弄(lng) 叱咤(zh)风云 未雨绸缪C蓦然

3、 雾霭(i ) 深邃(su) 高屋建瓴(lng) 粗制滥造D窘迫 舐(sh)犊 清洌(li ) 怒不可遏(h) 谈笑风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B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C.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四川雅安芦山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D.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

4、,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B. 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C. 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12 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D.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5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 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像翅膀沾

5、了雾气的虫子 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 B C D(三)综合性学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 分)6名著阅读(3 分)名著中一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是我们需要拥有的一笔精神财富。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从下列推荐人物中选择一位,仿照示例,写一段话。 (特别提示:内容包括人物,名著名称,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品质概括等方面)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鲁滨逊 阿廖沙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被推入八卦炉中遭三味真火淬炼,遭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足见其意志坚强。7.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纷纷献出自己

6、的爱心。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句,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2分)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 。8. 口语交际。 (2 分)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 年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自 1980 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是蛙 。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

7、、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 年 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 、 檀香刑 、 生死疲劳等相比, 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与其他的获奖者不同,昨日莫言并没有乘坐豪车,而是选择与夫人步行来到会场。这一举动被不少记者留意到,甚至有人认为这与大师的身份不相符。对此,莫言却十分坦然, “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看着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都觉得有点奇怪。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本色

8、。”从上段新闻材料里,你读懂了莫言是一个 的人。二、阅读理解(45 分)2013 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 第 3 页,共 10 页 2013 年宜宾县中考语文模拟题 第 4 页,共 10 页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一)赏析下列诗歌,完成 910 题。 (5 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

9、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10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5 题。(14 分)远 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 “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 “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

10、,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

11、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儿子抬眼一

12、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车上

13、,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父亲:“没坏。 ”11. 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 个字左右)。(2 分)12. 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 (2 分)不愿上学 畏惧前行 决定上学13.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示为下列选段作批注。 (4 分)原文:“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提示 1:给“僵”和“柔”两个动词加点,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分)批注: 提示 2:简要赏析“月光”的表达作用。 (2 分)批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