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40871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知识的梳理一、拼 音(一)汉语方案1、字母表 2、声母(23 个)、韵母(24 个)、整体认读音节( 16 个)(二)声调及标号方法有 先找 ,无 找 o、e,o、e 不在家,就找 i和 u,iu 在一起,声调标在后,i 上标号先去帽,没有标号轻声念。 二、汉 字(一)笔画名称与笔顺规则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 捺、提、折、钩基本笔顺则:1 、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4、从左到右 5、先里头后封口 6、先中间后两边(二)偏旁部首(常用偏旁 148 种。参看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三)查字典的方法1、音序检字法 2、部首检字法 3、笔画检字法(四)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

2、多音字三、词 语(一)词语的积累。一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二字词、四字词)。二是“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及课外积累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二)词语的理解方法主要有:a 、逐字分解连缀 b、抓词中关键字 c、找近义词 d、联系上下文 e、查字词典(三)词义的辨析。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运用的对象、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词语搭配的习惯等方面考虑辨析词义。例:近义词如:(1)从词义的范围大小区别:如“战争、战役、战斗”(2 )从词义程度的轻重区别:如“请求、恳求、乞求”(3 )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区别:如“成果、后果、结果”(4 )从词语的搭配上区别:如“实现、完成”(5 )从词适用的对

3、象上区别:如“维持、保持” (四)词语的归类或排列。a、按意义归类(如:水果类、文具类等)b、按顺序归类(如:四季、时间等)c、按关系归类(如:事物和功能、关系类等d、按用途归类(如“运输类、工具类等) .(五)成语的分类(1) 按作文用途分类成语:1、天文气候: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去秋来2、自然环境:山清水秀、千山万水、绵绣河山、江山如画3、岁月时光:长年累月、光阴似箭、一刻千金、天长地久4、动物植物:百花齐放、苍松翠柏、姹紫嫣红、飞禽走兽5、多少有无:包罗万象、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不可胜数6、杂乱差劲:参差不齐、颠三倒四、横七竖八、七零八落7、完整美好:美不胜收、尽善尽美、妙不

4、可言、难能可贵8、容貌神态:白发苍苍、雍容华贵、慈眉善目、鹤发童颜9、体格形态:彪形大汉、虎背熊腰、人高马大、身强力壮10、举止言谈:昂首阔步、昂首挺胸、笨手笨脚、东张西望11、感情情绪:乐不可支、自得其乐、喜形于色、喜不自胜12、道德品质:赤胆忠心、粉身碎骨、忠心耿耿、鞠躬尽粹13、文化艺术: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别具匠心、别出心裁14、学习教育: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循规蹈矩、以身作则(2)趣味分类成语1、动物:按图索骥、爱屋及乌、抱头鼠窜、杯弓蛇影2、植物:布衣蔬食、布帛蔬粟、不辨菽麦、拔苗助长3、人体:爱不释手、不绝于耳、病入膏肓、悲愤填膺4、兵器:兵不血刃、杯弓蛇影、唇枪舌剑、单枪匹马5

5、、数字:百无禁忌、半斤八两、半途而废、八面威风6、方位:安内攘外、惩前毖后、彻里彻外、东张西望7、色彩:白发苍苍、白雪皑皑、白发丹心、碧血丹心8、不字成语:按兵不动、爱不释手、不由自主、不谋而合9、人字成语:不近人情、不省人事、不甘后人、百年树人10、叠字成语:比比皆是、步步登高、白发苍苍、白雪皑皑11、一对近义语素成语:唉声叹气、报仇雪恨、抱残守缺、不声不响12、两对近义语素成语: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翻山越岭、分门别类13、一对反义语素成语:避实击虚、出神入化、除暴安良、从头到尾14、两对反义语素成语:避重就轻、悲欢离合、避实就虚、藏头露尾15、近义反义语素成语:寻死觅活、长吁短叹、东张西望

6、、大街小巷16、隔字相同成语:本乡本土、不死不活、不慌不忙、大喊大叫(六)谚语与歇后语四、标点符号1、句号 2、问号 3、叹号 4、顿号 5、逗号 6、分号 7、冒号;8、引号 9、括号 10、破折号 11、省略号 12、书名号五、常见修辞方法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对偶 5、对比 6、排比 7、设问 8、反问 六、句 子1、句子的基本类型:(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4)感叹句 (5 )肯定句 (6)否定句(7)设问句 (8 )反问问(9)“ 把”字句 (10)“ 被”字句2、句式的相互转换:(1)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转换;(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换;(3)“

7、把” 字句、“被” 字句的转换;(4)直接引用和间接叙述的转换。3、扩句和缩句。4、复杂句式(关联词语)。小学阶段对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应该会使用和造句。(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关联词合成句子)并列关系: “那么那么”、“既又”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是 不是”选择关系:“是还是”、“与其不如”“不是就是”、“要么 要么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但还”、“不仅而且”、不仅还”、 “并且”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不论也”、“不管总(者)是”、

8、“无论都”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才” 、“即使也”因果关系:“因为”、“因此” 、“因为 所以”、“由于”、“既然就”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病句及其修改常见的病句的类型: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语序混乱;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不合事理、关联词使用不当、归类不当.修改的方法:(1 )补法;( 2)删法;(3)换法;(4)调法。6、排列句子(顺句)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顺句的方法:a 、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b、用“ 排除法” 找出首句。 c、再读剩下的

9、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七、阅读知识(一)句子的理解1、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的辨识。2、怎样理解句子:(1)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2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3)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4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5)图文结合;( 6)联系上下文;( 7)想象联想;(8)联系生活实际(二)篇章的阅读1、段落的把握: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与方法要求:(1 )在概括时要把段落的意思表达明确;(2 )概括段意要完整,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段意表达出来;(3 )语言简洁明了,用一两句极其精练的语来表达。主要方法:摘句法:有些段落的总起句或中心句,概括了这个段落的主要意

10、思。归并法:各个句子的意思同等重要,归纳时把几个句子的意思合并起来就是整体段意。取舍法:有些段落包含了好几方面的意思,在归纳段意时,可以保留重要的自然段的意思,舍去不太重要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成全段的段落大意。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综合法:把各段的段意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2)文题扩展法:从题目着手,弄清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将题目具体化,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被总结出来。(3)串联要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归纳此类文章主要内容,把要素找出来,串联起来;(4 )重点概括法:保留主要,删除次要的方法,抓住重点段的段意作为全文的主要内容。3

11、、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1)抓中心句;( 2)抓重点段落;( 3)抓主要内容;(4)抓文章题目4、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基本表达方法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描写,反映人物特点。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借物喻人。得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人物特点。借景抒情。有特色的开头和结尾。文章中运用过渡和相互照应的方法。通过题目点明文章中心的方法。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事物。.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基本表达顺序:按时间顺序安排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 按事情的因果顺序安排 按游览顺序安排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顺序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来安排.八、主要文体常识1、记叙文(

12、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3)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记叙文的结构: “总-分”式、“分-总” 式、“总-分-总”、“分-分”式。(5)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记叙文的语言应能准确地反映出事物的形状、特征等;记叙文常用实写的方式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但有时也用虚写的手法,如想象、联想、夸张、比喻,可以使读者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品味,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文章中主要是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描写则是具体刻画人物,有的记叙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辅以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2、说明文(1)说明文的特点:具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三个特点。(2)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描状貌、列图表以及引用等。(3)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平实、简洁、通俗、生动。3、议论文4、散文5、诗歌6、童话7、寓言:8、神话九、习 作 记实类文式 想像类应用类:建议书、书信、发言稿、演讲稿习 作的分类 命题作文 重点抓“审题”半命题作文“思路拓展” 训练文题 话题作文 “主题生发”训练(习作命题) 材料作文 “主题生发”训练看图作文观察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