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34588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CT 诊断 20 例分析作者:邝平定,俞炎平,邵国良,田培林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 CT 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 例 CT 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及强化特征。结果 20 例中局限型 15 例,多发节段型 5 例;20 例中肠壁环形增厚型 17 例,其中 8 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肿块型 2 例,肠壁环形增厚与肠腔内肿块型并存 1 例。17 例环形增厚的肠壁 3 例呈规则环形增厚,14 例呈不规则环形增厚,肠壁厚薄不均,但黏膜面较光整,未见明显强化及增厚的黏膜层。20 例中 15 例伴发肠系膜和(或

2、)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其中 6 例见“夹心面包征”,增强后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多为中等均匀强化。20 例中 3 例并发肠套叠,7 例伴有肠系膜、大网膜条索状和结节状增厚及腹腔积液。结论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CT 表现,典型病例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关键词】 肠肿瘤 淋巴瘤An Analysis of Diagnosis with CT for 20 Cases with Primary Intestinal Tract Lymphoma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primary intest

3、inal tract lymphoma(PITL). Methods CT images in 20 cases with PITL pathologically prove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term of their position, shape, scope and enhanced feature. Results Twenty cases with PITL included 15 cases of localized type and 5 cases of multistage type. Of the 20 cases, 17

4、cases showed bowel-wall toroid thickening (3 regular thickening and 14 cases irregular thickening); 8, “aneurismal” sign; 2, luminal mass and 1, bowel-wall toroid thickening combined with luminal mass. Fifteen cases accompanied with mesenteric and/or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6 cases

5、of which showed “sandwich” sign. Three cases combined with intussusception, and 7 cases accompanied with mesenterium and colic omentum thickening and seroperitoneum.Conclusion The CT appearances of PITL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made qualitative diagnose in typical cases.Key words: int

6、estinal neoplasms; lymph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检查是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内镜检查对小肠淋巴瘤难以到达病变部位,对部分十二指肠及结肠淋巴瘤病变局限于黏膜下者也诊断困难。目前 CT 是肠道淋巴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且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肠壁及肠外肿大淋巴结的 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回顾性分析 20 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 CT 征象,探讨CT 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 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4 月临床与 CT 资料完整,经手术或

7、穿刺活检及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20 例,全部病例符合 Dawson 标准,病理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0 例中男性 10 例,女性 10 例,年龄 3882 岁(平均 52 岁)。临床症状腹胀、腹痛 18 例,其中并发肠穿孔剧烈腹痛 1 例;恶心、呕吐 2 例,腹泻 2 例,黑便 2 例,发热、消瘦 3 例,发现质韧的腹部包块 7 例。病程最短 1 周,最长 1 年。2 例穿刺活检,18 例经手术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其中 12 例术前行内窥镜检查。1.2 CT 检查方法3 例采用 GE Highspeed 单排螺旋 CT,17 例采用 SIEMENS Somatom

8、16 排 CT机完成扫描。检查前禁食 12h,CT 平扫前 1h 开始口服清水 1 0001 200ml 充盈胃肠道,平扫后 20 例均行 CT 增强扫描,经前臂肘静脉团注优维显80100ml(320mg/ml,1.5ml/kg),注射速率 2.5ml/s,延迟 60s 扫描,扫描螺距为 1.0,层厚 7mm,层距 7mm。2 结 果2.1 CT 表现 20 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 CT 表现,主要包括肠壁规则或不规则环形增厚、肠腔内肿块、肠系膜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继发表现则有肠套叠、肠系膜和大网膜条索状、结节状增厚以及腹腔积液。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型和多发节段型,本文 20 例中局限型占

9、 15 例,其中十二指肠 1 例,回肠 5 例,回盲部 6 例,升结肠 1 例,直肠 1 例,肛管 1 例;多发节段型 5 例,其中累及十二指肠和回肠 1 例,累及空肠全长 1 例,累及空肠和回肠 2 例,累及回盲部、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1 例。根据病灶形态主要分为肠壁环形增厚型和肠腔内肿块型两个类型:肠壁环形增厚型 17 例,其中肠壁规则环形增厚型 3 例(图1),肠壁厚薄不均、不规则环形增厚型 14 例(图 2),肠壁黏膜面见多发结节及溃疡形成,但黏膜面较肠腺癌黏膜面光整,未见明显强化及增厚的黏膜层,增厚的肠壁与正常肠壁逐渐移行,无明确分界;肠腔内肿块型 2 例(图 3),均位于回盲部

10、,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中等均匀强化,强化幅度20HU30HU,1 例其内见包绕一支增粗的血管;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与肠腔内肿块型并存 1 例,为累及空肠和回肠的多发节段性病变。17 例肠壁环形增厚者中8 例见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图 2),7 例位于回肠,1 例位于空肠,肠壁最厚达 5cm,肠腔动脉瘤样扩张最大横径达 8cm;9 例肠腔轻度扩张,其中 4 例扩张与狭窄并存,但未见明显肠腔狭窄及肠梗阻表现。3 例并发肠套叠,均见于回盲部肠壁环形增厚型病变(图 1)。增强后肠壁多为中等均匀强化,部分肠壁内可见多发边缘较光整的结节状坏死灶。15 例同时伴发肠系膜和(或)腹膜后多发大小不一的肿

11、大淋巴结,其中 6 例淋巴结肿大、融合并包绕肠系膜血管而形成“夹心面包征”(图 4)。增强后淋巴结绝大多数中等均匀强化(图1、3、4),强化幅度为 15HU35HU,平均为 23HU;7 例伴有肠系膜及大网膜结节状及条索状增厚,同时伴有腹腔积液(图 4),其中 1 例因肠穿孔而出现腹腔内游离气体。 2.2 CT 诊断肠壁规则环形增厚型 3 例,均正确定性诊断;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型 14 例,正确定性诊断 9 例,5 例误诊为肠腺癌。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与肠腔内肿块型并存 1 例,正确定性诊断;肠腔内肿块型 2 例,1 例正确定性诊断,1 例误诊为间质瘤,术前诊断正确率为 70.0(14/20)。

12、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后回顾性读片分析认为,所有误诊病例都具有一项或多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特征性 CT 表现,可被正确定性诊断。3 讨 论3.1 CT 表现及诊断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占结外淋巴瘤的 30601,石木兰报道2以胃淋巴瘤较多,但我们统计我院同期行 CT 检查的原发性胃淋巴瘤仅 7 例,少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在黏膜下生长蔓延浸润,可形成结节或肿块,也可有溃疡形成,CT 表现可反映其大体病理改变,可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及强化特征。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好发于回肠及回盲部,本组 20 例中 14 例累及回肠或回盲部,

13、占 70.0(14/20),与刘佐贤等3报道 32 例肠道淋巴瘤 24 例位于回肠或回盲部一致,考虑为回肠及回盲部黏膜下具有丰富淋巴组织的原因。本文20 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型和肠腔内肿块型两种类型,以肠壁环形增厚型多见,占 86.5(17/20),其中 8 例伴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为 40.0(8/20),5 例呈多发节段性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20例中 3 例并发肠套叠,发生率为 15.0(3/20),此 3 例均发生于肠壁环形增厚型,与郑祥武等4报道肠套叠均发生于肠腔内肿块型不同;15 例伴发肠系膜和(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发生率为 75.0(15/20),其

14、中 6 例明显肿大融合的淋巴结包绕肠系膜血管呈“夹心面包征”,发生率较郑祥武等4报道高。增强后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多数中等均匀强化,仅 1 例较大的肿大淋巴结内见不规则片状坏死。这些 CT 征象与肠腺癌具有较明显区别,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较可靠的定性诊断征象。另外,本文 20 例中 7 例伴有肠系膜、大网膜条索状和结节状增厚,同时伴有腹腔积液,其发生率达 35.0(7/20),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因腹胀伴下腹包块就诊妇科,应该避免误诊为卵巢癌,在男性也应避免误诊为腹膜间皮瘤或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因为两者治疗及预后不同。 有研究5根据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

15、 6 个类型:息肉肿块型、肠腔内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浸润型、动脉瘤样扩张型和肠系膜型,还有人提出溃疡型6。本组 CT 主要表现为肠腔内肿块型和肠壁环形增厚型,与郑祥武等4报道一致,但肠壁增厚型多表现为肠壁厚薄不均呈不规则增厚达 14 例,占肠壁环形增厚的 82.4(14/17),其黏膜面见多发结节并溃疡形成及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它包括上述的多发结节型、浸润型、溃疡型及动脉瘤样扩张型,但其肠壁增厚的程度、黏膜的光整度不一,因此本文将肠壁环形增厚型再分为肠壁规则增厚型及不规则增厚型。本文中肠腔内外肿块型及单纯肠系膜型没有发现,在本文中后者均与肠壁病变同时存在。 3.2 CT 鉴别诊断 肠壁环形增厚

16、型主要需与肠腺癌鉴别,肠腺癌 CT 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可为环形或偏心性,肠壁常有坏死,溃疡形成,黏膜面边缘锐利、不光整,增厚的肠壁与正常肠壁间分界清楚,增强后多可见明显强化并增厚的黏膜层,常导致肠腔狭窄;肠腺癌易出现浆膜外直接侵犯,但少见肠系膜及腹膜后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肠壁增厚可不均匀,但黏膜面较光整,增厚的肠壁与正常肠壁逐步移行,无明确分界;往往伴有肠腔动脉瘤样扩张,肠系膜和(或)腹膜后多发中等均匀强化的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肠壁多数中等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强化并增厚的黏膜层。另外肠腺癌增厚的肠壁较局限,而局限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增厚的肠壁范围较大,如果肠壁病变呈多发节段性分布或跨越回盲瓣并肠套叠的病变则更应考虑淋巴瘤7。肠腔内肿块型主要与间质瘤鉴别,小肠间质瘤较结肠间质瘤多见,多为恶性,发现时肿块较大,表现为肠壁偏心性类圆形肿块,可向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