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办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424718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办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办工作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办工作总结XX年农机工作在省、市农机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机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农机工作紧紧围绕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来进行,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使我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突破。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今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8297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673台,小型拖拉机75300台,联合收割机3220台,插秧机1300台,新增插秧机55台。全区机械耕整面积2148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74050公顷,其中小麦面积15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50万亩,

2、油菜机收面积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62万亩达到74%,机插秧面积14000亩,综合作业率达到80%以上 ,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5000人次。已实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资金2870万元,在部、省、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和信息网上发布农机信息共20条,农机监理: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5000台,新考核发驾驶证851本,拖拉机入户挂牌600副、联合收割机入户挂牌300副,发展农机协会会员1800余人。“农机通”用户已发展2707人,借用“农机通”这个平台,XX年度总共向各机手发布农机安全知识和信息达150条/次,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三率”水平达到99%以上。二、主要作法及成效1、抓政策落

3、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深入人心。为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根据湖北省XX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区近年来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公开申报、审查核实、公示确认、公开验机发机、回访监管等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实行阳光操作、规范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购机补贴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确保补贴资金安全使用。在实施购置补贴过程中,农机办实施了“33991”工程:一是坚持三个原则。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申报原则、财政全程参与监督原则、“十不准”原则(不准代替申报、不准签大售小、不准虚签不

4、售、不准提前购机、不准人机不符、不准倒卖购机指标、不准转卖补贴机具、不准虚列机具配置、不准增加经销商负担、不准超指标发机)。二是签订三方协议。针对今年国家“全额购机、直补到卡”的工作要求,参照过去“差额购机、直补到商”的做法,为了不增加购机农户的购机资金压力,我们组织农商行、经销商、购机农户签订了三方协议。农户购机时只付购机全额减去补贴额的价款,补贴款由区财政划拨到购机农户“一卡通”上,农商行再将补贴款从购机农户“一卡通”上划拨到经销商账户上。三是建立九个岗位责任制。申请岗位、审核岗位、验机岗位、上网岗位、喷印机具编号岗位、人机合一照相岗位、公示岗位、建档岗位、回访确认岗位。四是明确九个优先补

5、贴对象。1、插秧机;2、农民专业合作社;3、农机大户;4、种粮大户;5、农业科技示范户;6、“平安农机”示范户;7烈军属、独女户;8、近两年的移民;9、报废老旧农机并有拆解证明户。五是确保一个全覆盖。为了确保补贴机械真正到农户,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户我们都要上门回访,查看机具,核对出厂编号、发动机号。今年区农机办向省财政厅、省农机局争取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达2870万元,实际发放万元,签发确认书1320份,受益农户(组织)1141户,补贴机具2078台/套。2、抓农机技术推广,促进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一是突出抓好水稻机械插秧工作。今年农机办加大机插宣传力度,着力狠抓培训促普及,充分利用

6、购机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张家集镇以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狠抓整镇整村推进,机插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完成机插面积3万亩,全区共举行机插秧现场会30次,举办专项培训班10期,参加人员4000人,发放技术资料15000多份,光碟300份。今年全区插秧机械的保有量1300台,共推广插秧机55台,已实现机械插秧面积26万亩,新增插秧面积5万亩,为全区机械插秧面积落实提供了保障。二是推广先进新型农机。结合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多样化需求,农机办组织农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精心筛选,确定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油菜生产机械化等主推技术,受到农民群众欢迎。今年新增先进机具140台。X

7、X年5月14日上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XX年度油菜“五化”示范现场观摩会在襄州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了襄州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内机械化收割油菜过程。通过示范,有效推进了油菜生产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3、抓技术培训,依托“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展农机手培训工作。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措施。为切实将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实到实处,区农机部门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强化提高培训质量,重心下移,将课堂搬到农民机手家门口,将政策、法律法规和农机实用技术资料送到农民手中,现场解决农民关心的农机实用技术、政策信息等热点、难点问题

8、。今年已分别在区富民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及龙王、古驿、峪山、张集、黄龙等镇开展了14期阳光工程培训活动,培训农民1100人,全部实现就地转移。参训机手通过参与有组织的机械耕整、机械收获、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抓示范效益,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全区把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作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依靠典型带动,推进规范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成立了襄州区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滕润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区规范运作的农机合作社达25家,祥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创建省级示范社。5、抓全程社

9、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今年,农机办组织制订了东风井关(襄州)共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东风井关(襄州)共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将襄州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襄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内容,统一规划,重点支持。以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为服务体系建设突破口,重点突破机插秧环节,通过科学组织,精心运作来积累经验形成示范,并将成熟体系逐步延伸至玉米、小麦、大豆等其它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应用上,逐步辐射到襄阳、湖北和全国。目前,共建体系共预购东风井关插秧机500台。农机服务农业生产是农机部门的基本职能。在春耕

10、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农机办组织机械投入农业生产,抓好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协调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搞好农业机械的引进和输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促进农机户购机用机增收。一是组织检修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对参加“三夏”、“三秋”的农机具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目前已检修大中型拖拉机6800台,收割机2700台,共发放作业证600个,确证“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具的正常运行。二是在交通要道分别设立小麦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24小时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热情服务,及时、准确提供跨区作业信息,方便机手“南征北战”。6、抓安全监理,农用机械的列管率稳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

11、任重大。今年,农机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重点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逐镇逐村入户的办法,狠抓农业机械管理,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的管理,使小型拖拉机的挂牌列管率逐步提高。二是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平安农机百日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在“三夏”期间,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四个外勤队分别深入各乡村道路,对手扶拖拉机进城购买种子的车辆和严重违章载人的现象,实行宣传教育。今年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5000台,新考核发驾驶证851本,拖拉机入户挂牌600副、联合收割机入户挂牌300副,发展农机协会会员1800余人

12、。“农机通”用户已发展2707人,借用“农机通”这个平台,XX年度总共向各机手发布农机安全知识和信息达150条/次, 使农民机手及时知道天气、收割信息等情况,在“三夏”期间减少了机手的劳动强度,也受到农民机手的一致好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三率”水平达到99%以上。7、抓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加强农机宣传教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力推农机安全互助,创建平安农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现已创建5个平安农机示范镇,14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50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