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23806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95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章节程基础教育章节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长治市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全昌 E-mail:,2,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二、新课程的功能,三、新课程的结构,四、新课程的内容,五、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六、新课程评价,七、新课程的管理,八、新课程标准,九、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十、新课程一些名词、术语辨析,内容纲要,3,1、什么是课程 2、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3、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4,1、什么是课程,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类型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5,课程即学科或教学计划的总和 课程即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

2、程即学习者的经验 课程即复杂的会话 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的概念,静态,动态,6,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 课程是经验 课程是活动,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并付诸实施时,一般的特点在于: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从心理学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主要是关注并依赖于学习者的认识品质过程。,当课程被认定是经验时,一般的特点在于: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从心

3、理学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跳出了认知的范畴,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和态度等。课程不再是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而是学习者参与和组织课程。,这是一种更新的观点,这种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从心理学基础而言,这种课程也强调全面性,即除了认知过程之外,学习者其他的心理成分同样也是实施课程

4、必须考虑的。,7,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 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8,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9,部分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述,2、背景及动因,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5、;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 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日本,10,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 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韩国,11,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6、美国,12,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分享等十大能力作为目标。,我国台湾地区,13,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的发展, 社会方面的发展, 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 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英国,14,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

7、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加坡,15,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16,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17,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18,19961998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

8、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国内现状调查,19,校长、教师认为 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20,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21,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22,校长和教师认为 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23,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对考试结果的处理,24,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学生对公布

9、成绩、排名次的感受(%),25,学生发展现状反思:,现状调查的几点思考,优势,问题,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实践能力 创造性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人生观与价值观,26,现状调查的几点思考,优势非常明显,问题相当严重 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基础教育力图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正是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势 无论优势与问题,都与文化背景血脉相连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优势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27,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10、应答未来的挑战。,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 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28,3、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9,培养目标,30,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公民意识; 价值观念;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方法;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1,培 养 目 标,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优先目标,核心目

11、标,基础目标,32,具体目标,目标之一:转变课程功能。 目标之二:调整课程结构。 目标之三:改革课程内容。 目标之四:改善学习方式。 目标之五:建立评价体系。 目标之六:改进课程管理。,33,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二、新课程的功能,34,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转变课程功能的途径,二、新课程的功能,35,转变课程的功能,传 授 知 识,过程与方法,新 课 程,情感 态度 价值观,知识与技能,36,1、知识与技能目标(三个基本

12、要素),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37,2、过程与方法目标(五个基本要素),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开发创造潜能,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技术操作与运用能力 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38,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五个基本要素),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

13、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性和独创性 陶冶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增进国际理解,39,4、转变课程的功能的途径,通过,制 定 课 程 标 准,实 施 教 学 与 评 价,编 写 教 材,40,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

14、性和选择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三、新课程的结构,41,1、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2、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特点 3、综合实践活动,三、新课程的结构,42,(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

15、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43,1、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4,1、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

16、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5,1、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6,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47,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48,2、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特点,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