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42076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超导物理研究新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建校 50 周年之际,文章作者对近年来中国科大在高温超导物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作一介绍,包括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探索研究和高温超导机理实验研究.在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探索研究方面,文章作者首次发现了除高温超导铜基化合物以外第一个超导温度突破麦克米兰极限(39 K)的非铜基超导体铁基砷化物 SmO1-xFxFeAs,该类材料的最高超导转变温度可达到 55K;中国科大还成功地制备出大量高质量的超导化合物单晶,包括 Nd2-xCexCuO4,NaxCoO2,CuxTiSe2 等.在高温超导机理实验研究方面,中国科大系统地研究了 SmO1-xFxFeAs 体系的

2、电输运性质给出了该体系的电子相图;发现了在电子型高温超导体中存在反常的热滞现象和电荷-自旋强烈耦合作用;在 NaxCoO2 体系中也开展了系列的工作,并且首次明确了电荷有序态中小自旋的磁结构问题;此外,还系统地研究了 CuxTiSe2 体系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高温超导,铁基砷化物 ,自旋-电荷耦合,电荷有序,电荷密度波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 Xian|Hui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3、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Microscale and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To celebrat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brief review is presented of recent research on high|T

4、c superconductivity there. The search for new high|Tc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led to our discovery of the Fe|based arsenide superconductorSmO1-xFxFeAs, which is the first non|copper|oxide superconductor with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eyond th

5、e McMillan limit (39 K), while the highes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 this system can reach 55 K. A variety of superconducting single crystals including Nd2-xCexCuO4, NaxCoO2 and CuxTiSe2 have been successfully grown.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we have systematically stu

6、died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of the SmO1-xFxFeAs system and proposed a corresponding electronic phase diagram. Abnormal thermal hysteresis and spin|charge coupling have been found in electron|type high|Tc superconductors. In the NaxCoO2 system the 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small magnetic moment in

7、the charge ordered statehas been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ge density waves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CuxTiSe2 system has also been studied. Keywords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Fe|based arsenide, spin|charge coupling, charge ordering, charge density wave 1 引言 上世纪 80 年代末,高温超导铜氧化合物的发现引

8、发了全球研究高温超导的热潮.至今,高温超导的研究已经有 22 年的历史,在 20 多年的广泛研究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方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许多很好的理论模型,但是高温超导机理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实验的结果还存在争议. 铜氧化物的奇特物理源自于电子的强关联效应,而且人们发现这种强关联效应是普遍存在于物质之中的,尤其是在 d 电子和 f 电子化合物中最常见.高温超导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认识高温超导电性本身,而是要理解强关联效应背后所有的物理现象以及如何建立研究强关联体系的范式.因而强关联体系中的超导现象也就成为高温超导的研究范围,并且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的工作的重点就

9、是围绕新的高温超导材料以及强关联超导材料开展的. 这里我们将分为两个方面来介绍我们的工作进展,即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实验研究. 2 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2.1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探索 2.1.1 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1986 年,IBM 研究实验室的德国物理学家柏诺兹与瑞士物理学家缪勒在层状铜氧化合物体系中发现了高于 40K 的临界转变温度 1,随后该体系的临界温度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了 163K(高压下)2 .该发现掀起了全球范围的超导研究热潮并且对经典的“BCS”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德国物理学家柏诺兹与瑞士物理学家缪勒也因为他们的发现获得了 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层状铜氧

10、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寻找更高临界温度的新超导体.然而到目前为止,临界温度高于 40K 的超导体只有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在非铜氧化合物超导体中,临界温度最高的就是 39K 的 MgB2 超导体3.但是该超导体的临界温度非常接近“BCS” 理论所预言的理论值4.因此,寻找一个临界温度高于40K 的非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对于理解普适的高温超导电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温超导的机理到目前还没有得到类似于“BCS” 一样完美的理论.在我们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在具有ZrCuSiAs 结构的钐砷氧化物 SmFeAsO1-xFx 中发现了体超导电性5.我们的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

11、临界温度达到了 43K.该材料是目前为止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 的非铜氧化合物超导体. 高于 40K 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该发现势必会对我们认识高温超导现象带来新的契机.2.1.2 超导单晶的制备 在高温超导的研究当中,单晶是获得本征信息的关键,重要的实验结果以及进展往往都是在单晶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开展单晶的制备工作是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基础.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温超导单晶以及新超导体单晶的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们主要是利用传统的自助熔剂坩埚法、气相输运沉积法和光学浮区法等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电子型超导体 Nd2-xCexCuO4, Pr2-x-

12、yLayCexCuO4 ,空穴型超导体 La2-x-yNdySrxCuO4 以及新超导材料 NaxCoO2 和 CuxTiSe2 等其他强关联材料.这些材料的成功获得,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高温超导机理实验研究 2.2.1 SmO1-xFxFeAs 体系的电子相图研究 最近,由于在铁基 LaO1-xFxFeAs (x=0.050.12)化合物中发现有 26K 的超导电性6,层状的 ZrCuSiAs 型结构的LnOMPn (Ln = La, Pr, Ce, Sm; M = Fe, Co, Ni, Ru;Pn = P,As)化合物引起了科学家很大的兴趣和关注7,8.

13、今年 3 月,该类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在 SmO1-xFxFeAs 化合物中被首次提高到 43K5,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在该类材料中最高超导临界温度可达到54K9.这些重要的发现使得人们又重新对高温超导体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为研究高温超导的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基础.近期初步研究表明,这类新超导体属于非传统超导体,电声相互作用并不能导致如此高的临界转变温度10,强的铁磁和反铁磁涨落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1113,然而其机理还不是很明朗,其丰富的物理性质有待人们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LaOFeAs 母体化合物在 150K 会发生一个自旋密度波(SDW)转变.随着氟原子的掺杂,SDW

14、会被压制而超导电性则被引入到系统中.系统地研究SDW 和超导随氟掺杂的演变对认识其物理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氟含量 x=00.3 样品的电阻和霍尔系数,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体系的相图.在母体化合物中,电阻和霍尔系数在 Ts=148K 都表现出反常,这与 SDW 的发生相一致.随着掺杂,Ts 温度逐渐降低,这表明超导与 SDW 之间存在竞争.在 x 0.14 时,随着掺杂,发生了一个从高温线性行为到低温线性行为的转变.以上这些现象都表明,这个体系存在可能的量子相变.这些发现将对于我们认识这个体系的超导电性带来非常有用的信息. 2.2.2 电子型超导体 Nd2-xCexCuO4 的

15、研究 Nd2-xCexCuO4(NCCO)是电子型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一个代表性体系,随着 Nd 被Ce 的取代,电子被注入到 CuO2 面上,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霍尔系数(RH)和热电势(TEP)都为负值14.进一步研究表明: 在某一合适的掺杂范围内,NCCO 和 PCCO 的输运行为是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的竞争结果起作用1525.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 )实验得到的费米面的结果也直接支持了两种载流子共存的这一观点26.理论计算显示费米面能有效地用两能带体系来描述27, 28.最近罗洪刚和向涛提出了 dx2 -y2 对称的弱耦合两能带模型29,这个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电子型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超流

16、密度 s 的异常的温度依赖行为.另外,Anderson30强调,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输运行为由两种不同的散射时间所决定,其中 tr( T-1)决定平面内电阻行为而霍尔角受 H(T-2)所决定.其他的观点也认为霍尔角的余切正比于散射率的平方,而此散射率能通过零场的面内电阻直接得出31.因此,研究 NCCO 体系中霍尔角与面内电阻率的关系将是很有意思的事.我们系统测量了 NCCO 单晶中 x0.025,0.06,0.17 和 0.20 的霍尔系数和欠掺杂到过掺杂区域的样品的热电势32.结果显示随着掺杂的增加,RH 和 TEP 都发生符号从负到正的转变.霍尔角的研究表明,在 x0.025 和 0.06 的组分中,霍尔角的余切遵循 T4 的行为,而对x0.20 的样品,则是 T2 的行为.尽管这三个组分的电阻率在金属行为的温区几乎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