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418488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文言文翻译技巧(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册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 广州培英中学 黄少明,知识重温,(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 )( ) 二是字字落实,以( )为主,以( )为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信,达,雅,直译,意译,留、补、删、换、调、选,“信”“达”“雅”三字原则,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见备考指南P115,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一方法。 董叔将娶于范

2、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 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04年福建高考试题)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请你来当解题者,范氏 富, 盍 已 乎 献子 执 而 纺 于 庭 之 槐 欲 而 得 之, 又 何请 焉,范家 富贵,为什么不 停止这门婚事呢?,范献子把董叔抓来 绑 在 庭院中 的 槐树上。,想要 而 得到 它了, 还 请求什么 呢?,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留)(换)(换) (换)(补)(换),(留)(换、补)(删)(选)(选)(换)

3、(换)(换),(换)(留)(换)(换) (选)(调、换)(换),请你来当解题者,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掌握解决文言文翻译疑难的技巧,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有什么命题规律?,(1) 范氏富,盍已乎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命题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范氏富,盍已乎(2分)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 “纺”1分,绑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盍”1分

4、,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欲”1分,想要;宾语前置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及固定句式,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1)试从第五册文言文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短文两篇中各命三道翻译题, 并定出

5、评分标准(共8分) (注意找包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多种语法现象的句子),第五册文言文复习,要 求,示例齐桓晋文之事,朗读课文,讨论下面的翻译题的评分细则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分)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分) 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3分),( “是以”1分; “臣未之闻”1分),( “保”1分;“王”1分;“莫之能御”1分),( “之”1分;“牛何之”1分;“将以衅钟”省略句1分),请你来当命题者,第一大组: 齐桓晋文之事 第二大组:庄暴见孟子 第三大组:孟子见梁襄王 第四大组: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要求:1、各选三句有代表性的翻译题,并定出评分细则(共8分)

6、,写在纸上。 2 、邻组交换做题,完成后交回命题者改分。 (注意找包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多种语法现象的句子),请你来当命题者,做一做 评一评 悟一悟,请你来当命题者,例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天下恶乎定?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惟弈秋之为听,请你来当命题者,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7、迁移练习:,试给下面文段命三道翻译题,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共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请你来当命题者,对照2005年广州市一模的命题,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译出大意

8、 1分;“旬”1分;“举”1分。,译出大意 1分;“是”1分,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试给下面答案打分,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译出大意 1分;“是”1分,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五十岁的人攻打它,人的力量是做不到这样的,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用美味的饭食和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请你来当评卷者,参考答案,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

9、就是这样。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谈谈你有什么心得?,(1)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 累和梳理,夯实基础很重要。 (2)遇到疑难的解决办法, 要善于借助。,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如何解决疑难?,善于借助,

10、巧解疑难,文言文翻译技巧二,(如:旬十月中旬),(如:旬:五十岁?五月?五年?五个月?),(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如:箪),(如:箪食壶浆),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字形判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借助成语(词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调动积累,学会迁移。,规律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

11、“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参考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巩固练习,(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

12、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布置作业,1、 复习第五册的文言文,继续整理课文重要句子,并进一步归纳推断词义的方法。 2、完成第五册有关练习。,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借助成语(词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调动积累,学会迁移。,规律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