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18191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敬业乐业1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李万波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编号:10授课时间9.14课题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

2、”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同时也还让学生对人生事业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探索,善于质疑,喜欢活泼而有内涵的课堂。作为一篇讲授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有内容,又要避免追求深度陷入死板。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诵读中感知、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要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初三学生毕竟年龄小,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

3、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语。来源:gkstk.Com2.体会演讲辞的文体特点。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来源:gkstk.Com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位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建立快乐学习观。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

4、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教学难点对 “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五、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未来职业小调查)俗话说:人各有志。相信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些初步规划。请从以下十种职业当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你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补充没有提到的职业二、文体知识介绍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 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演讲的主要特点: 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三

5、、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四、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字音和圈出好的成语检测:注音和释义五、整体感知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3、你认为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梳理文章结构。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的基础积累部分1、导入能调动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及思考怎样把职业干好,这样就自然导入本课。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3、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