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二讲 诗词鉴赏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0KB
约10页
文档ID:74161115
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二讲 诗词鉴赏_第1页
1/10

第二讲 诗词鉴赏陕西中考考情分析与复习指南陕西《中考说明》陕西中考2012—2014命题规律年份题目题材类别考查内容分值比重①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②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2014年2013年2012年《山行》《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过山农家》山水田园诗边塞送别诗农家田园诗词语表达效果、作者情感表达技巧、体悟意境画面描述、体会观点、态度4分4分4分3.3%3.3%3.3%  诗歌鉴赏是我省中考必考题型,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呈现以下特点:均为课外篇目,或者为课内诗歌作者的课外篇目(如2013年考查的岑参);所选诗歌以绝句居多(2012、2014年均为七言绝句),也包含律诗(2013年为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田园诗、送别诗、感怀诗近年来考查的几率要高一些在考点分布上,同学们要注意多从炼字、意境、作者态度等几方面去练习提升          真题体验)一、(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山 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注释】蘼芜(mí wú):香草名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蘼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二、(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示例: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三、(2012·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解题技巧)一、推敲字词:1.考查题型:(1)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某字能否改为另一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2.字词类型:(1)动词在欣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很有表现力,传神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鸟类争相占领向阳树木的情态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思3)数词或量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

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作者描写碧苔时用“点”而不用“团”或“块”,“点”使画面具有水墨画般的韵味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画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视觉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5)特定名词——意象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所谓“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考生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古诗词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月:思乡怀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菊、兰:隐逸高雅之士梅:高洁莲:超凡脱俗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柳:送别、思念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3.解题步骤:(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3)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4.答题格式:这个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情态),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题型示例: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地分析这个词的作用,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浴蚕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二、赏析名句:1.考查题型:(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2.名句类型:名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称道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应关注诗词中的写景句、抒情句和哲理句3.解题步骤与答题格式:(1)写景类:①解题步骤:A.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和修辞手法)。

B.再对诗句简要解说(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所绘之景)C.最后对作用进行分析(表达的情感或烘托的意境)②答题格式:A.这句诗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所绘之景),烘托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B.这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是________,这样的描写使景物________(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③题型示例:问题:赏析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回答:这句诗将近景和远景完美地结合起来,逼真地写出了秀美的山村风光,表现了诗人偶逢故人、暂适农家的怡然喜悦之情2)抒情类:①解题步骤:A.先确定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B.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C.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②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____(用术语)③题型示例:问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回答:愁绪本是抽象的,但诗人却说用船都载不动。

诗人化抽象为具体的事物,巧妙地表现了她愁情的深重,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3)哲理类:①解题步骤:A.先理解句意B.再结合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C.展开联想与想象,分析诗句揭示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②答题格式:这句诗的意思是,告诉(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题型示例:问题: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请作简要分析回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快迷路时,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启示我们: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三、体会情感:诗必言情阅读诗歌,就是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要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怀,把握作者流淌在诗句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弄清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理解: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陶渊明一生坎坷,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作或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或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或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2.从题材上把握: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我们应该把握住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内容和情感1)送别诗:或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或劝慰和祝愿,表现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的志趣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心愿,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咏史诗:往往将史实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4)写景诗:以山水田园诗居多,这类诗主要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或表达作者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5)行旅诗:主要以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战争诗:以边塞诗居多,主要写边塞的苦寒和寂寞的生活,或表达渴望国家安宁和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四、把握技巧:1.从修辞和句式入手:(1)常用修辞、句式的作用:比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作用:托物起兴,引起下文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作用: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用多个意象组合来渲染某种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反问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设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