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15218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层开采卸压裂隙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答辩人:张弢 导 师:高峰 教授 2012年5月13日,主要内容,1 绪论 2 非连续介质离散元法基本理论 3 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 4 单一煤层采动影响下煤岩体裂隙场的损伤分析 5 双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煤岩体裂隙场的损伤分析 6 结论,研究背景与意义,长久以来,瓦斯一直都是危害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瓦斯作为一种有害的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作为一种与煤共生、无法再生的资源,瓦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瓦斯和煤岩具有“共生”、“共储”的特点,煤岩体在采动扰动下会产生变形、破断,为瓦斯的富集、运移提供裂隙通道。 发现并掌握采动裂隙场分布特征

2、和瓦斯运移的规律,对于有效控制瓦斯运移以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损伤演化方程及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UDEC的二次开发 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 双保护层开采条件下裂隙场的损伤分析,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对左半部分在t时刻中心差分并整理,得,利用半时间步处存储的速度,位移可表示为,1)一维条件下,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1.运动方程,离散元方程在计算循环中的交错性质,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1.运动方程,运动方程为:,根据上式定义块体的新位置:,1)二维条件下,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2.块体行为模式,节点力

3、为三项之和:,三角形单元的顶点称为节点,每个节点的运动方程如下:,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3.UDEC中的接触问题,两个块体间的接触,UDEC中倒角的定义,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3.UDEC中的接触问题,角-边接触,角-角接触,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3.域接触检测,两个可变形块体的接触与域,二维细胞空间的划分,二维离散元的基本方程,4.节理行为模式,在法向上,假设应力-位移关系是线性的并由法向刚度 控制:,如果超过了节理的抗拉强度T,则 。,与法向类似,在切向上,响应由切向刚度 控制,但切应力 还受内聚力C和摩擦角 联合控制。,如果 ,则 。,如果 ,则 。,UDEC基本分析步骤,煤岩体损伤演化

4、及本构模型,损伤演化方程,单向应力状态下损伤可定义为,其中, 为应变阈值, 为极限应变,D为损伤因子 对于二维的情况,可定义等效应变为,其中, 和 为主应变,(1),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损伤演化方程,定义等效拉应变为 ,定义等效压应变为 则二维物体的损伤可表示为,其中, 和 分别由式(1)计算得到, ,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假设岩体是由无损基体与损伤体构成,并且损伤全部是由偏应力造成的。 用 表示岩体中无损岩体的应力张量,用 表示岩体的应力张量,则,其中, 。,展开并化简,得,(2),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性损伤本构模型,静水压力不引起损伤,所以 ,代入上式得

5、,将Hoke定律 代入上式,可得,由于变形是协调的,所以基体的应变与岩体的应变相等,代入得,对上式求微分,可得,(3),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UDEC中,规定拉应力为正,并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主应力排序,相应的主应变增量可分解为弹性和塑性部分,根据式(3)可得描述主应力应变关系的损伤本构增量形式,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用上标I表示用总应变增量计算出的应力增量加上前一时间步应力所得的弹性猜想。,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1. 剪切修正,流动准则有如下形式:,对剪切势函数偏微分后,可得塑性应变增量为,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

6、塑性损伤本构模型,1. 剪切修正,实际上,应力增量只由弹性应变产生。,新的应力点必须位于剪切屈服面以内,所以,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2. 拉伸修正,流动准则有如下形式:,对拉伸势函数偏微分后,可得塑性应变增量为,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2. 拉伸修正,实际上,应力增量只由弹性应变产生。,新的应力点必须位于拉伸屈服面以内,所以,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透气性系数与损伤的关系,根据文献的研究,一维情况下,单元透气性系数描述如下:,当单元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用平均主应力 代替 ,这样就将一维的情况推广到了三维。,煤岩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程序的编制与调

7、试,生成的模型可以通过CONFIG cppudm命令配置,MODEL load damage.dll命令加载。 将损伤演化方程写入本构,并设置开关变量switch控制耦合步长。 使用UDEC内置的FISH语言编写计算透气性系数的函数供以后调用。,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计算模型,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计算参数,工作面共推进100m,左右两边各留70m的煤柱,初始应力场由重力产生。整个推进过程分成5步,每步开挖20m,开挖通过删除块体的方式实现。,开采方案,直接顶水平应力变化曲线,直接顶垂直应力变化曲线,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采空区上方不同高度垂直应力变化曲线,采场垂直应力

8、云图,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推进20m时采场竖向位移云图,推进60m时采场竖向位移云图,推进100m时采场竖向位移云图,推进20m时损伤场云图,推进40m时损伤场云图,推进60m时损伤场云图,推进80m时损伤场云图,推进100m时损伤场云图,单一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工作面宽200m,左右两边各留75m的煤柱,初始应力场由重力产生。,开采方案,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7#保护层开采后采场垂直应力分布图,8#保护层开采后采场垂直应力分布图,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7#保护层开采前后8#煤层垂直应力变化曲线,双保护层采动裂隙

9、场的损伤分析,2#煤层垂直应力变化曲线,3#煤层垂直应力变化曲线,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7#煤层开采后损伤场分布图,8#煤层开采后损伤场分布图,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2#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曲线,3#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曲线,双保护层采动裂隙场的损伤分析,结论,本文利用损伤的大小来描述裂隙发育程度,从唯象的角度研究采动裂隙场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从弹塑性力学出发,结合损伤力学相关理论,推导出了弹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本方程,并连同损伤演化方程通过VC+将其程序化后加入UDEC。同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利用UDEC中内置的FISH语言实现了透气性系数的

10、计算函数。 (2)对单一煤层采动影响下损伤场、应力场、位移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损伤场的分布形态与工作面推进的距离有一定关系,当推进度较小不能充分影响上覆岩层时损伤场分布形态为拱形,当推进度逐渐增大后逐渐变为“M”形,煤柱中的损伤则是随着开采的进行不断向远离采空区方向延伸。采空区上方为卸压区,位于卸压区内的岩体透气性较开采前会有提升,而切眼与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区的透气性则会降低。垂直位移最大值位于采空区中部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前移,也越来越大。,结论,(3)对双保护层开采条件下围岩的应力场、损伤场及被保护层的卸压效果、透气性进行了分析。7#煤层开采后,顶板、2#、3#煤层中卸压效果明显,并在卸压作用下出现张拉裂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煤层透气性明显提高。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上保护层对于8#煤层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垂直应力降低99%以上,待开采的区域垂直应力仅为0.1MPa左右。8#煤层开采后,2#、3#煤层进一步卸压,损伤与透气性进一步增大。,谢谢!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