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13624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团理论与工艺4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生球经过干燥以后,虽然强度有所提高,但远不能满足高炉冶炼的需要。 生球干燥后,干球抗压强度只有80100N/个。 满足不了运输和高炉冶炼 要求(2500N/个)。,球团的焙烧是球团生产过程中最为复杂的工序,它对球团矿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球团矿具有良好的冶炼性能,必须进行焙烧。提高球团矿的强度有许多方法,但95%是通过焙烧固结,仅5%通过低温固结。,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球团焙烧,即通过低于混合物料熔点的温度下进行高温固结,使生球发生收缩而且致密化,从而使生球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如强度、还原性、膨胀指数和软化特性等),保证高炉冶炼的工艺要求。,三大主要焙烧设

2、备: 1)竖炉 2)带式焙烧机 3)链箅机回转窑,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球团的焙烧过程通常可分为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冷却五个阶段。,4.1球团焙烧过程概述,物理过程,如:水分蒸发、矿物软化及冷却,化学过程,如:水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分解及氧化和成矿作用,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1球团焙烧过程概述,各组成间的 某些固相反应,新物质出现,颗粒粘结; 某些组成或生成物的结晶和再结晶,生成熔融物; 孔隙率减少,球团密度增加,球团发生收缩和致密化; 机械强度提高,氧化度提高,还原性变好等。,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预热(3001000)是生球干燥后,在进入焙烧之前的一过渡阶段。 在预

3、热过程,各种不同的反应,如 磁铁矿转变为赤铁矿 结晶水蒸发 水合物和碳酸盐的分解 硫化物的煅烧等,4.2球团预热,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这些反应是平行进行或者是依次连续进行的,对成品球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预热阶段, 应协调一致。 就磁铁矿而言,氧化对于球团矿的机械强度和还原性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2球团预热,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磁铁矿的氧化从200-1000,这一氧化反应过程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进行。,4.2.1磁铁矿球团的氧化机理,(1)氧化阶段及其产物,第一阶段(200-400),在这一阶段,化学过程占优势,不发生晶型转变(Fe3O4和-Fe2O3都属立方晶系),

4、由Fe3O4生成了-Fe2O3,即生成有磁性的赤铁矿。,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1)氧化阶段及其产物,第二阶段(400-1000),由于-Fe2O3不是稳定相,在较高的温度下,晶体会重新排列,而且氧离子可能穿过表层直接扩散,进行氧化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晶型转变占优势,从立方晶系转变为斜方晶系, -Fe2O3氧比成-Fe2O3,磁性也随之消失。,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A Fe3O4球团氧化未反应核收缩模型,(2)氧化途径,大气中的O2被吸附在磁铁矿球团表面,形成-Fe2O3薄层。,球团氧化是-Fe2O3不断由外向内扩散,层层渐进,最终达到全部氧化的过程。,随着焙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离子活动能

5、力增大,在-Fe2O3层的外围形成稳定的-Fe2O3。,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A Fe3O4球团氧化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Fe2+向-Fe2O3层扩散,当扩散至-Fe2O3与O2的界面处时与吸附的氧作用形成Fe3+,Fe3+则向里扩散。 与此同时,O2-以不断失去电子成为原子,又不断与电子结合成为O2-的交换方式向内扩散到晶格的结点上,最终使Fe3O4全部成为-Fe2O3。,球团氧化是Fe2+向外扩散,Fe3+向内扩散以及O2-向里扩散的一个内部晶格重新排列,最后成为固溶体的连续过程。,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关于固溶体,固溶体是指溶质组元溶入溶剂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剂类型的合

6、金相。和物质的熔点无关。,工业上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绝大部分是以固溶体为基体的,有的甚至完全由固溶体所组成。如:碳钢和合金钢。,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B 氧化速度,人造磁铁矿晶格结构不完整,固溶体形成迅速。 因此, 在低温下就能产生-Fe2O3。 反应能力比天然磁铁矿强得多。,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B 氧化速度,天然磁铁矿形成Fe3+扩散相对较慢,氧化过程只在表面进行,表面能同时形成 固溶体和-Fe2O3,而在颗粒内部只能形成固溶体。 在较高温度下,-Fe2O3是赤铁矿的稳定形式,且由于发生氧化,颗粒内部固溶体也被转换,生成-Fe2O3。,问题1:为什么低温时只能生成-Fe2O3?,4 球团

7、焙烧的理论基础,Fe3O4 (0.838nm)与-Fe2O3 (0.832nm) 的晶格常数相差甚微,因此,其转变仅仅是进一步除去Fe2+,形成更多的空位和Fe3+。 Fe3O4 生成-Fe2O3 的过程 在低温下就可进行。,问题1:为什么低温时只能生成-Fe2O3?,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而它们与 -Fe2O3(0.542nm)的晶格常数差别却很大,晶格重新排列时,Fe2+及Fe3+有较大的移动,从-Fe2O3或Fe3O4转变到-Fe2O3时,晶型改变,体积发生收缩,需要在高温下方可进行。 因此,低温时只能生成-Fe2O3。,问题2:磁铁矿氧化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扩散是?,问题1:为什么低温时

8、只能生成-Fe2O3?,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对氧化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气体氧向内扩散,而是铁离子和氧离子在固相层内的扩散,即Fe3+ 、Fe2+ 、 O2-在固相层内的扩散 。,大气中O2被Fe3O4颗粒吸附时,Fe2+ Fe3+ + e,导致O2电离,O2+e2O2-,上述反应引起Fe3+ 、Fe2+ 、 O2-的扩散。,其中O2-扩散最慢。,问题2:磁铁矿氧化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扩散是?,问题3:为什么O2-的扩散速度最慢?,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O2-的半径(0.14nm)比Fe2+(0.074nm)或Fe3+(0.060nm)的半径大,后两者扩散速度比前者大。 O2-是以不断失去电子成为

9、原子,又不断与 电子结合成O2-的交换方式扩散的,但仅在 O2- O的瞬间,才能在晶格的结点间 移动一段距离, 所以O2-比铁离子的扩散慢得多。,问题3:为什么O2-的扩散速度最慢?,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B 氧化速度,磁铁矿球团氧化过程 在低温下,磁铁矿表面形成很薄的-Fe2O3,随着温度升高,离子的移动能力增加,此-Fe2O3层的外面转变为稳定的-Fe2O3。 温度继续提高,Fe2+扩散到-Fe2O3和Fe3O4界面上,充填到-Fe2O3空位中,使之转变为Fe3O4,Fe2+扩散到-Fe2O3和O2界面,与吸附的氧作用形成Fe3+,Fe3+向内扩散,同时,O2-向内扩散到晶格的结点上,最

10、后全部成为-Fe2O3。,问题4:如何计算球团氧化所需要的时间?,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等温条件下,非熔剂性球团氧化所需要的时间, 可用以下球团氧化的扩散反应方程表示:,如果Fe3O4完全氧化时,,k与介质含氧量有关,介质为空气:k=(1.20.2)x10-4cm2/s; 介质为纯氧: k=(1.40.1)x10-3cm2/s。,问题4:如何计算球团氧化所需要的时间?,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磁铁矿球团在预热阶段氧化时重量增加,氧化过程于1000左右结束,此时达到恒重状态。单球抗压强度约达1100N。 但是,在同样条件下,赤铁矿球团重量却无变化,单球抗压

11、强度仅为200N。,(1)预热阶段氧化时磁铁矿与赤铁矿球团的区别,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磁铁矿球团在空气中焙烧时,在较低温度下,矿石颗粒和晶体的棱边和表面就已生成赤铁矿初晶,这些新生的晶体活性较大,它们在相互接触的颗粒之间扩散,形成初期桥键,促进球团强度提高。,(2)磁铁矿球团强度增加的原因,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从球团表面开始, 表面氧化生成赤铁矿晶粒; 形成赤铁矿外壳和磁铁矿核的双层结构; 氧穿透球的表层向内扩散,使内部进行氧化。,(3)磁铁矿球团氧化的结构过程,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

12、团强度的影响,氧化速度是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的。 在氧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温度升高,氧化度增加。,(4)磁铁矿球团的氧化速度,加温速度越快,氧化速度越高?,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磁铁矿氧化速度下降; 1)若加温速度过快,在球团未完全氧化之前就发生再结晶,球壳变得致密,使核心氧化速度下降。 2)温度高于900时,磁铁矿发生再结晶或形成液相,导致氧化速度进一步下降。 必须有使球团完全氧化的最佳温度和加温速度。,(5)加温速度过快对球团焙烧的影响,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球团形成表面裂纹; 微细粒磁铁矿球团,加温速度过快时,

13、外壳收缩严重,使孔隙封闭。 一方面妨碍内层氧化,另一方面由于收缩应力的积累引起球表面形成小裂纹,这种小裂纹在以后的焙烧过程中很难消除。,表面裂纹,(5)加温速度过快对球团焙烧的影响,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响,在焙烧的球团中,出现同心裂纹。 氧化发生在已氧化的外壳和未氧化的磁铁矿之间,并沿着同心圆向核心推进。 当温度过高时,外壳致密,氧难以扩散进去,内部磁铁矿再结晶,渣相熔融收缩离开外壳,使两种不同的物质间形成同心裂纹。这是导致球团强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同心裂纹,(5)加温速度过快对球团焙烧的影响,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2.2磁铁矿氧化对球团强度的影

14、响,磁铁矿氧化属放热反应,并按下式进行:,Q放值约为260kJ/mol。 这一补充热源应当在预热和焙烧过程中加以考虑和利用。 否则,由于产生氧化热,使球核的温度高于表面,如果氧化速度过快,将使球核过烧,甚至熔化。,(6)磁铁矿氧化过程的放热,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4.3球团焙烧的固结机理,4.3.1固相固结,固相固结:球团内的矿粒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的互相粘结,并使颗粒之间连接强度增大。 在生球内颗粒之间的接触点上很难达到引力作用范围。但是,高温下晶格内的质点在获得一定能量时,可以克服晶格中质点的引力,而在晶格内部进行扩散。,(1)固相固结的实质,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固态下固结反应的原动

15、力是系统自由能的降低。 具有较大界面能的微细颗粒落在较粗的颗粒上时表面能减小。在有 充足的反应时间; 足够的温度; 界面能继续减小 的条件下,这些颗粒便聚结, 进一步成为晶粒的聚集体。,(2)固态下固结反应的原动力,塔曼温度:固态物质间开始反应的温度。 盐类、氧化物:T塔=0.57 T熔 硅酸盐、有机物:T塔=(0.80.9)T熔,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细磨物料(铁精矿)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具有严重的晶格缺陷,表面自由能高,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很强的降低其能量的趋势。 当达到塔曼温度后,精矿颗粒呈现出强烈的扩散位移,晶体内质点位置的交换使其结晶缺陷逐渐地得到校正,微小的晶体粉末也将聚集成较大的

16、晶体颗粒,变成活性较低的、较为稳定的晶体。(内扩散),(2)固态下固结反应的原动力,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当矿粒晶格内的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晶体内质点扩散到晶体表面,也可扩散到与之相邻晶体内进行化学反应或聚集成较大的晶粒,克服周围键力的束缚进行扩散。(外扩散),(2)固态下固结反应的原动力,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扩散加强,最后发展到在颗粒互相接触点或接触面上扩散,使颗粒之间产生粘结。,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影响固相扩散反应的因素 温度T:T,V扩 粉碎度(细度), V扩 活化能降低:晶形转变 结晶水分解 活化晶格 活化能,V扩 固溶体形成 液相: 液相存在,对固相物质的扩散提供通道,也 使V扩 ,强化固相扩散反应。,4 球团焙烧的理论基础,(3)球团固相固结的模型,这种通过表面层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